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西方(包括古代和現代)旅遊活動類型和特征的異同

中西方(包括古代和現代)旅遊活動類型和特征的異同

中國中世紀旅遊活動的類型主要包括:

1.文人漫遊的興起:指文人以娛樂、解憂為目的的旅行。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政治局勢不穩,統治者荒淫頹廢,導致部分文人對現實不滿和失望。有些士大夫消極厭世,把目光投向自然,把感情寄托在山川上。比如魏晉的嵇康、阮籍等七人,在竹林中遊走,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東晉南朝的陶淵明,南朝的謝靈運,都是抒發山川情懷的著名詩人。到了唐宋時期,這種漫遊更加興盛。如李白、杜甫、柳宗元、蘇東坡、歐陽修、陸遊等。,都是著名的漫遊型詩人。自20歲起,李白便“離鄉背井,遠遊大江南北”;全國各地的名勝都親自去過,開拓了詩人思想和創作的源泉,在漫遊中寫出了許多千古絕唱。再如柳宗元的《小石池塘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其他著名的遊記也是漫遊中觸景生情而寫成的。這些名作,或抒情,或入畫,或傳神,或悲愴於民,或激憤於民,猶如萬裏長河中的彩浪,令人屏息,神清氣爽,在反復吟誦中猶如徜徉在中國的山河之中。

2.宗教旅遊盛行:是以朝聖、求法為目的的旅遊活動。西漢末年,佛教首先傳入中國,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達到頂峰。比如北魏時期,洛陽有1367座寺廟。還開放了壹些石窟寺。這壹時期的著名僧人有法顯、玄奘、易經和鑒真。

東晉的法顯是少數幾個成功到達目的地後從中國回來的人之壹。公元399年,他從長安出發,穿過流沙,穿過青脊,途經河西走廊和新疆,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天竺(印度)。在印度留學15年後,由海路回國,途經獅國(今斯裏蘭卡)、爪哇等國。法顯把自己的遊記寫成了《佛事錄》。這本遊記無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關於萬裏的遊記。全書壹萬字,內容充實,生動親切。

玄奘(公元602 ~ 664年)是唐朝最著名的僧人旅行家。他憑著頑強的毅力,穿越沙漠,翻越高山,到達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北部,然後到達天竺。他在印度學習講座17年,回國後翻譯了600多卷講座,1335卷。出於政治需要,唐太宗熱情歡迎他回來,並在Xi安建了壹座大雁塔,收藏他帶回來的經書和佛像。玄奘寫了《大唐西域記》;幫助翻譯經典的回鶻不僅記錄了自己的西遊記之旅和經歷,還記起了玄奘西遊記前後的人生經歷,寫下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本《錄》和《傳》詳細描述了110國和28個傳聞國的地理、交通、城市、風土、氣候、物產、風俗、文化。

靜怡也是唐朝的壹個和尚。他乘船去印度求法。著有《歸內法南海傳》、《大唐西域求法大僧傳》。

鑒真是揚州人。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應日本僧人邀請,五次東渡,均遭挫折。鑒真是盲人,他第六次成功了。他把佛教帶到了日本,後來在奈良修建了唐趙體寺,該寺現已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

3.國際旅遊的發展:在中世紀,更多的是出國考察和商務旅行,以進行政治和文化交流。比如唐代的杜歡,元代的航海家王大元。此外,在盛唐時期,外國使節、商人、學者、僧侶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比如唐朝有19個日本使團來華留學,更多的阿拉伯商人來華經商。

(4)明清時期的旅遊業:

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後兩個朝代。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國際和國內旅遊提供了全面的基礎。在此期間,中國的旅遊活動類型主要包括:

1.海上旅遊觀光: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最為著名。鄭和是雲南人(回族)。10歲時,成為燕王朱迪的太監。深受他賞識,被封為鄭和。謚號三寶,又名“三寶太監”。永樂三年(1405-1433),率領62艘大船(最大的寶船為44×18尺),27000余人,七次遠洋航行。他遊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萬英裏,成為中國歷史上航程最長的航海家,也是舉世聞名的航海大師。比歐洲三大航海家早幾百年。為中國與南亞、西亞、北非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鄭和在海上航行,留下了他的遊記,包括馬歡的《瀛海勝覽》、費信的《興茶聖覽》、龔珍的《西郭凡誌》和鄭和的航海圖。

2.國內旅遊活躍:科學考察最突出的是明代大醫家李時珍,他為編撰《本草綱目》到各地采訪考察,采集標本,掌握第壹手資料。徐霞客(徐洪祖),明代(1586 ~ 1641年)大旅行家,二十二歲起出國三十余年,足跡遍布全國。北至天津薊縣盤山、山西五臺山、恒山,南至廣東羅浮山,東至海邊,西至雲南大理雞足山、騰沖。所到之處“不避風雨,不畏虎狼,不計裏程”。我以難以想象的毅力,考察了16省區的山水,數次被剝奪食物,慘遭殺害。晚上堅持在燈下寫旅行日記。他糾正了過去對長江源頭的錯誤看法,特別是對喀斯特地貌的調查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學價值。他寫的《徐霞客遊記》有***20卷,被認為是古今遊記的第壹部傑作。後人稱之為“奇人、奇事、奇書”、“真言、代筆及天下奇言”。

此外,顧對的旅遊考察也很有名。他是明清時期的壹位學者。他在學術考察期間,走遍華北,遊覽十三陵十次,走遍西北二十年。他必須參觀景點,和名人交朋友。他寫了兩部地理著作,《鄉村疾病錄》和《趙宇誌》。

縱觀中國古代的旅行和旅遊,我們可以看到以下五個特點:

1.古代旅遊大多是少數人的個人活動。遊客範圍主要包括皇帝、貴族、官僚、地主等人群及其附庸文人階層。普通人只在嘉慶節期間就近出行,比如徒步、趕廟會。

2.國內旅行者大多以學習和旅行為主,是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古代思想影響下進行的。

3.古代旅遊活動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當社會穩定強大的時候,旅遊活動特別活躍,否則,就會壹蹶不振。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旅遊有不同的內容和時代特征。

4.國際旅遊的形式主要是政治交流(如互派使節)、宗教求法和商業貿易。旅程很艱難,需要很長時間。旅行的成果大多出現在“遊記”和“經歷”的主題中。

5.旅遊基本停留在旅行階段,與以獲取經濟收入為目的的旅遊有本質區別。然而,壹些私人酒店和旅遊業具有初級旅遊的雛形。

  • 上一篇: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客戶關系管理
  • 下一篇:為什麽有人說郭德綱的表演不怕被觀眾偷偷錄下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