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VS彩寶-東西方傳統與文化的碰撞》
自古以來,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珠寶都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東西。人在實現了生存需要之後就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也就是會有壹個自我尊重的需求,而珠寶恰好就能很好的表達這種符號性需求。東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點也體現在珠寶首飾上,那麽接下來就從不同的幾個方面簡單地說壹說這些差異。
首先是從材質上去區分。在珠寶的選材上面,中國人比較偏好的是翡翠、和田玉、綠松石和南紅等等這些東西,這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玉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人則比較註重表面的東西,喜歡閃亮的、耀眼的、直白的,像鉆石、紅藍寶石、祖母綠、貓眼、海藍寶,還有最近這些年興起的坦桑、托帕等等,這些都是西方人喜歡的,那就各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質特別說明壹下。
西方人喜愛的鉆石是壹種單晶體的礦物,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在地球內部因為高溫高壓改變了元素的排列組合方式,而用四面體的方式,成品壹般是由壹顆晶體切割而成的;鉆石的珍惜之處不在於這個元素的本身,而在於這個元素重新排列的這種方式。鉆石也是現在人類知道的在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壹種物質,如果把鉆石和其他珠寶放在壹塊兒,鉆石毫發無損,其他珠寶卻會被劃傷,這也是鉆石的特性。
鉆石是壹種單壹的礦物,它的瑕疵會表現得非常明顯,就此GIA曾經給出過四個參數,也就是眾所周知的4c,這4c裏面有壹項就是凈度,凈度最好的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十倍放大鏡下能夠看到的這個凈度,作為4c的標準最好的就是無暇,對於鉆石瑕疵的評斷還有等級劃分,在國際上是非常明確、非常細致的。
而東方人喜歡的翡翠跟和田玉,是由數不清的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屬於集合體,對於翡翠和和田玉的具體形成過程就不多講了,但是它們都是由很多個晶體聚集在壹起後形成壹大塊的壹種材料,這就是材料性質上的不壹樣。
鉆石在國際上會有很明確的壹個標準以便於制定它的價格,但是翡翠並沒有,我們講的是比如說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等之類的,但只是壹個範圍壹個區間,目前並沒有那麽精確的標準。
比如說像鉆石、紅寶石、藍寶石這些,它們的硬度很高但是韌性很差,將鉆石切磨成不同的形狀,是為了順應鉆石原石的不同特性。不同的鉆石原石,其晶體結構、光學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鉆石的形狀設計,首先要根據鉆石原石的解理、凈度、重量等特性,用最合適的方法來解剖鉆石原石、處理原石瑕疵,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石的重量。
翡翠雖然沒有鉆石那麽硬,但是翡翠跟和田玉都有非常強的韌性,它們可以被加工成各種形狀,我們看到過翡翠做的蛋面、手鐲、掛件、擺件,但是鉆石就只有被切割成壹顆壹顆的小晶體,幾乎就沒有其他的表現形式。
東西方文化差異性也體現在珠寶的題材上。對於珠寶來講,東方人比較喜愛的是龍鳳、靈芝、牡丹等這種很傳統的題材;或者是壹些具有宗教信仰的觀音、佛公、度母之類的;或者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壹些表達方式,比如說葉子講究的是金枝玉葉、壹葉成名,豆子寓意平平安安等等。
但是西方在珠寶題材方面更多會運用壹些造型,比如說獅子表示勝利,表現的是勇猛;或者像寶格麗的蛇形手環,它的表現方式更直白,直接用鉆石把它鑲嵌起來,讓妳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是非常閃亮非常耀眼,壹眼就能發現的壹件東西,讓人壹看就知道他手上戴的是壹件用鉆石做成的飾品。
之所以東西方的寶玉石文化有這麽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歸結為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說中國人喜歡站在生命的高度去考慮問題,跳出現實,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表達,做這種思考的比較多;而西方人比較註重邏輯關系,邏輯的、理性的,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屬於抽象,或者感性的思維,西方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身去入手,然後去尋求求證問題的本源。
左邊的是翡翠,是非常常見的佛公葉子和觀音,這些所表達的意義是非常吉祥的,就是希望我們得到神靈的保佑,希望我們壹夜成名;而右側的紅寶石藍寶石和黃鉆,給人的視覺沖擊就是閃,就是壹種醒目的表現,就是壹種自我,就是壹種對於個體的直接感覺。
西方人的普遍性格比較獨立外向,有的還很強悍,因為我在北美待過相當長的壹段時間,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那些文化,基本上就在壹個競爭的氛圍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壹種競爭關系;而中國人的表現就是比較合群,內向溫和,大家更願意和諧相處,而不是針鋒相對。
這張圖片裏的這個手鐲是意大利品牌布契拉提的作品,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給意大利皇室制作珠寶首飾的壹個家族;而下面的翡翠手鐲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熟悉的,從清朝慈禧太後那個時候開始,大家都喜歡翡翠,最喜歡的壹種表現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手鐲戴在手上。在常規的印象裏,鉆石是非常堅硬的,很冰冷的壹種感覺;翡翠是柔潤的,柔美的,羊脂玉也是溫潤細膩的,這是因為西方人比較講究原則,而東方人講人情。
鉆石最美的地方,就是在壹個強烈的光線下,從不同的角度,妳能看到它產生五顏六色的光彩,這就是西方喜歡的感覺,他有壹種咄咄逼人的外向性格;而對於翡翠來說,那種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就是我們東方內向含蓄的壹種性格的體現。
大家看壹下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我在2012年某珠寶展拍攝的兩件和田玉的作品,壹件是觀音,還有壹件是表達孝順的壹個題材;而下圖的祖母綠和紅寶石的套鏈兒就非常的直白,戴在身上妳會覺得我就是閃光點,在人群中很輕易就能發現我,這就是我。我們中國人會把姓放在前面,表示說我們不忘祖宗;外國人喜歡把他們的字放在前面,然後姓放在後面,這也是文化上差異的壹個體現。
中國人還是比較傳統的,因為有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封建社會。基本上屬於農業文明的壹個性格,所以中國人會更註重於理道德,求穩求同,“和為貴,忍為高”是我們的壹個處事原則。
而西方基本上屬於海洋文明,他們喜歡對外探索,是比較外向的壹種文明。比如哥倫布航海探險發現新大陸;比如後來的工業革命;西方人就是有非常要強的鬥爭精神和對於自己自身利益的這種維護,以獨立自由平等為處事的原則,我們叫他們工業文明的性格。這個表現在珠寶上也是壹樣的,下面發幾張照片給大家看壹下。
7
大家看上面這張紅寶石照片,它會出具GIS證書,證書中對它的尺寸、重量、顏色、等級、產地等等都會有詳細記錄,但是對於翡翠跟和田玉來說,重量的這種衡量標準幾乎是沒有的。其實翡翠和鉆石彩寶是相通的,可能大家會對我說的這個方式有質疑,那麽我們下面就按照鉆石的標準來講壹下翡翠。
鉆石有顏色、凈度、切工和重量四個主要指標,那麽如果搬到翡翠上面講也是壹樣的。
首先是顏色,鉆石的顏色分級是從d開始,然後按照字母往下走,就彩鉆來講有黃鉆、藍鉆、粉鉆、綠鉆;而相對於我們的翡翠就有綠色、黃色、紅色、無色、紫色等等,而翡翠的綠色還可以分為陽綠、天藍的綠,這是大的界限,再細分有帝王綠、翠綠、秧苗綠、蘋果綠等等。
其次是凈度,鉆石的區分有FL、IF、VVS、VS、SL這樣的壹個凈度級別劃分,翡翠的話可以有玻璃種、冰種、糯種和豆種。
還有切工,對於鉆石彩寶來講,好的切工會讓這顆單晶體的寶石更閃亮,也就是俗稱的火光好,這可是壹顆單晶體寶石質量參數的重要評價;對於翡翠跟和田玉來說,切工就是各人的雕刻技藝,好的切工就是好的雕工,比如說王朝陽老師、李仁平老師、盧葵老師、劉東老師、王心蘭老師、王國慶老師、崔磊老師、樊軍民老師、盧沐白老師等等,他們就是好雕工的代表。
再壹個就是大小,也就是重量,當然了,大的翡翠蛋面比小的要貴,大的把件比小的把件貴,如果在同樣品質的情況下重量大的價值更高,掛件也是這樣,我們喜歡厚重的相當於我們喜歡大克拉的鉆石。
之前我主要是從事翡翠這塊,在2010年之後,我把註意方向挪到了鉆石彩寶這壹塊,所以我今天就是想跟大家聊壹聊以翡翠、和田玉、綠松、南紅這四項為代表的中國玉石文化和以鉆石、紅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為代表的西方寶石文化的差異,怎麽樣能夠把它們兩方面更好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光是設計上的簡單結合,還有立足於傳統之上的創新,比如說大樹珠寶還有王焜老師,他們就做得都非常好,還有王俊懿老師上回講座中提出的壹個觀點,把翡翠玉石和金屬這種表達結合在壹起,給人壹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這幾張圖片是在香港珠寶展上拍的,是大樹珠寶和王焜老師比較有標誌性的壹些作品。
其實,不管是東方的翡翠也好,和田玉也好,和西方的鉆石彩色寶石都是壹種非常微妙的對立與和諧的壹種表現,這非常有意思,如果把它們運用得當,會讓我們的作品有更強的生命力。
我想每壹個國家或者是每壹個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傳統文化處於孤芳自賞的尷尬地位,它也需要走出國門,它也想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可,現在帶有中國元素的壹些珠寶設計,就有很多很受西方社會高端人群的喜歡。
不同文化的差異,其根源是不同民族的歷史背景還有他們對於審美的不同所產生的,這個是在社會發展歷史的沈澱中逐漸形成的,應該算是壹種永恒的文化現象,我們應該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還有當地的習俗習慣,現在畢竟是壹個信息的社會,包括網絡的信息傳遞是非常快的,整個地球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種族人群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了解東方和西方這些不同的文化差異,提高自身的文化適應性,把它運用在我們的珠寶上,對於我們這些珠寶人應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學習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將目前單壹存在的東方雕刻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壹種理性的變化,不光是有東方的和諧也有西方的娛樂文化,這種表達方式上的沖撞迸發出的火花可能是相當耀眼的。現在已經有壹些玉雕大師在吸取西方的壹些文化、壹些元素,把西方雕塑藝術運用到傳統的玉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