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導思想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堅持育人為本,遵循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和素養導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堅持體現和落實化學核心素養,註重化學本質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學科的教育價值。
二、命題原則
試卷體系嚴格按照《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體現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考查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解決生產生活中常見化學問題的能力。命題堅持科學性、指導性、基礎性、創新性和時代性原則;堅持初中畢業生全省統考,公正、客觀、全面、準確。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兼顧不同版本化學教材(人教版、滬教版、約克版等)的內容。),加強對以實驗為核心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體現化學的學科特色和應用價值。
三、試題的特點
1.註重基礎,突出重點。
試題側重於主要知識的考查,知識面廣,涵蓋了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五個壹級主題和十九個二級主題的全部內容,並註意體現課程標準不同層次的要求。適當設置題型和分配分值,充分發揮不同題型的測試功能。試題圍繞酸、堿、鹽、金屬、氣體的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重要內容。,體現了“重點知識年年考”的特點。按照“兩考合壹”的要求,將易、中、難試題比例設置為7 ︰ 2 1。試卷排版精美,格式規範,圖文並茂,題幹表述清晰,明確指向問題;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試題機械死記硬背,沒有跑題和怪題,在考查基礎的同時註重能力和構思。
2.創建壹個反映應用的情境。
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背景材料新穎,時代感強,註重考察學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試題的情境來源於生產、生活或科研的實際,如:第1題“河南小麥成熟,全國糧食充足”,考查了糖等人類的重要營養物質。第二題考察通過“傳統手工藝”燒制瓷器等變化的判斷。第四題“中原之綠”,考察常見的空氣、水、土壤汙染物的來源。此外,標題9“消毒劑”、標題11“氯堿工業”、標題13“控制汽車尾氣”、標題16“嫦娥四號”、標題19“醇類燃料”、標題21。
3.突出實驗,強化能力。
化學試題集中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須做的八個實驗,如:第17題“氯化鈉溶液的制備”,第22題“氧氣的實驗室制備和性質”,第23題“金屬的化學性質”,第24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和提純”,第25題“酸、堿、鹽的性質和檢驗”。此外還考察了實驗創新點,如第7題“濃硫酸的稀釋”、18題“用微型裝置模擬煉鐵”、第24題“實驗室內造氣、除雜、幹燥裝置的連接與繪圖”。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體現了化學實驗的獨特價值。試題還重點考查學生觀察、描述和解釋簡單化學現象的能力,以及從化學角度分析判斷相關物質性質和變化的能力。
4.穩中求進,勇於創新。
試題命制堅持“穩中求進,邊創新邊進步”的原則,考試方式靈活,梯度合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選擇,保持了試卷的穩定性和指導性。突出對初中化學核心概念的考查,如元素、粒子、分類、變化、學科價值等概念;對化學術語等重要內容保持了重點,以各種形式考查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如:4號、9號、11、13、14、15、16、65438。註意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比如21,22,23,25題。試題命題角度新穎,創新多,提高了試題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如:第9題常用消毒劑的分析,第13題控制汽車尾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第19題乙醇的性質及相關計算,第20題物質轉化框圖的推斷,涉及“氧三角、碳三角、鈣三角”的綜合考察。另外,題目11,題目23,孔雀石(即堿式碳酸銅),題目25,粗鹽水中可溶性雜質的去除等。,以信息出題的形式呈現高中化學知識,考察學生的自學和遷移能力,“高起點低落點”,有利於初高中教學的銜接,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5.聯系實際,全面育人。
試題著眼於化學的教育功能,強化安全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化學理念。試題設計突出化學與生活、社會、科技發展的密切關系,取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新科技成果和生產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主動關心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反映化學在社會中的地位,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1題以河南夏糧豐收為素材考察養分,2題以燒制陶瓷為素材考察物質變化,3題以綠色滿中原的目標為素材考察環保,16題以嫦娥四號為素材考察化合價和原子結構示意圖,豐富了具體材料,為創設真實問題情境提供了支持,增強了試題的應用性。激發學生關註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在培養學生應用創新意識的同時註重人文精神的倡導和弘揚,積極滲透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教育,增進學生對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化學試卷設計科學規範,符合考試的性質和功能,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整套試卷簡約而不簡單,水平和內涵都很高,是壹套高質量的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