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部典型的印度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簽化的印度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壹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而電影裏歌舞的興起,是壹件很偶然的事情,Discovery頻道的紀錄片《亞洲電影·印度》上有講過,在上個世紀,印度的很多人,還是比較窮的,所以看壹場電影對他們來說是壹種奢侈。於是花了錢進去影院看電影,都會希望電影要長,這樣才能“夠本”。
在這樣的狀況下,很多的印度電影時長都在3小時左右(有的時候真的很考驗觀影人的耐心)。
如此,中間插入歌舞,算作是壹種取巧的方式。據蔡瀾的書裏講,他曾與壹個印度電影的MAKER聊天,說是他制作的壹出電影不到三小時,觀眾不買賬,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於是MAKER在電影後面加了壹段長長的歌舞,湊足了時間,最後賓主盡歡。
歌舞是和故事融在壹起的,有時候也不壹定是歌舞,還可以是撇開故事情節的喜劇追逐或打鬥,這些與影片情節發展的關系未必很緊密的歌舞打鬥也是印度觀眾希望在電影裏欣賞到的壹部分,在他們心中地位絕不比完整動人的故事來得低。歌舞對於印度觀眾好比功夫對於我們壹樣,都是壹個引以為豪的文化傳統,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隨著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印度電影裏歌舞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會把時尚和科技元素加入其中,外國觀眾越來越能接受。值得註意的是,歌舞的作用只是推動情節緩和氣氛,讓觀眾有疲勞感的時候能夠休息壹下,相當於看壹段MV,但絕不會打擾到電影的主旋律。 隨著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印度電影裏歌舞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會把時尚和科技元素加入其中,外國觀眾越來越能接受。值得註意的是,歌舞的作用只是推動情節緩和氣氛,讓觀眾有疲勞感的時候能夠休息壹下,相當於看壹段MV,但絕不會打擾到電影的主旋律。
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它與《芝加哥》、《紅磨坊》同被美國電影雜誌列為新世紀影史上最絢麗的三大歌舞片。 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它與《芝加哥》、《紅磨坊》同被美國電影雜誌列為新世紀影史上最絢麗的三大歌舞片。
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9.1分,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此影片播出後,印度壹系列高校都受其影響進行改革。 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9.1分,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此影片播出後,印度壹系列高校都受其影響進行改革。
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片入圍了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單元,在寶萊塢電影史上的周票房紀錄位居第三位,首周即在國內收取了超過995萬美元的票房,高居當期寶萊塢電影票房榜首位。同時在英國,本片也成為寶萊塢歷史上,在英國最賣座的影片。 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片入圍了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單元,在寶萊塢電影史上的周票房紀錄位居第三位,首周即在國內收取了超過995萬美元的票房,高居當期寶萊塢電影票房榜首位。同時在英國,本片也成為寶萊塢歷史上,在英國最賣座的影片。
反思信仰的《我滴個神啊》,即便印度壹些教會認為該影片有傷宗教情感,甚至有領導人呼籲禁止這部電影,但沒有獲得最高法院的支持,且該片上映兩周內還是吸引了全球眾多目光,壹度沖上票房排行榜首座,給了那些體制內的大官壹扇響亮的耳光。
即便是載歌載舞,品質上也依然保持著高水準。剩下的,妳我都懂。
水平還在保持上升:
印度電影工作者不會不知道,對於國際觀眾來說,歌舞仍然是電影情節中較為突兀的部分。近年來制作的電影,即便還保留了歌舞場面,歌舞場面也與劇情推動的聯系更為緊密,歌舞成為了影片情節的重要的壹部分,保留住了民族特色,又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接受。比如最近即將在內地上映的《巴霍巴利王》,歌舞場面不再是壹支MV,而是男女主角感情的催化劑,並且為了照顧觀眾的感受,在非歌舞場面的部分,用音樂的方式逐步體現,以至於到了歌舞場面的時候,不再是脫離劇情枯燥的等待,而成為了享受男女主角兩情相悅的喜悅。更值得壹提的是,《巴霍巴利王》在整體制作費用上,是創下了印度影史上的最貴投資,將近人民幣1.7億。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迎接,印度電影人現在更懂得觀眾需要什麽。在需要歌舞點亮的時候,將劇情融入,在史詩級場面的時候,絕不插歌。歌舞成了開胃菜,讓主菜的分量更重更可口。
總的來說,印度電影已經在我們很多人的鄙視下和國際接軌了,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視覺效果,已經不輸於任何歐美大片了,如果可以放下“壹言不合就跳舞”的成見去電影院多看幾部印度電影,相信妳們會有意外收獲的。 總的來說,印度電影已經在我們很多人的鄙視下和國際接軌了,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視覺效果,已經不輸於任何歐美大片了,如果可以放下“壹言不合就跳舞”的成見去電影院多看幾部印度電影,相信妳們會有意外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