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封建禮教隨著封建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進入封建社會後,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緊密結合,“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說教成為女性的精神枷鎖,女性完全喪失了獨立人格和壹切合法權利。《水滸傳》從民間傳說到成書,經歷了宋、元、明三個朝代。朱成的理學從南宋中後期開始獲得了統治階級官方哲學的地位。作為統治壹個時代的思想,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水滸傳》的作者就是那個時代的作者。
文人,是不可能擺脫這些束縛而超然存在的。所以這些思想不可能不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壹部小說《水滸傳》,僅從女性形象的分析,就能反映出作者基本落後甚至復雜的女性觀。同時,封建主義的落後成分雖然占據了相當的位置,但也明顯地表現出壹些進步,使我們不時地感受到作者的女性觀和現實創作的沖擊。
無法隱藏的光芒
作者以贊許的目光、熱烈的情感、粗獷有力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三位女英雄,堪稱108位英雄中的三位傑出女將軍,農民起義中的三位女領袖。在古代文學畫廊中,作者塑造了孫二娘、顧大嫂、三娘等形象。如果論及劫掠民宅、擺脫暴力、征服倭寇的言行,他們與jy、魯等英雄並無太大區別。她們顯然是傑出的女性。在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英勇無畏、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更看到了臨危不懼的勇氣、縝密的計劃和適應變化的敏捷。宋武在孟州殺了人,逃到張青酒店。孫二娘巧妙地將宋武偽裝成行者,從而避免了壹場災難。在這個計劃中,孫二娘表現出的對親人感人的關懷,感人的兄弟情誼和超人的勇氣,更是令人敬佩。顧大嫂的兩個堂兄弟解珍和介寶,被強人太公誣陷囚禁,被判死刑。為了劫牢救人,她想方設法拉攏自己的盟友——孫信的哥哥鄧州兵馬來治理孫立,先裝病,再用刀逼他,軟硬兼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信服。胡三娘“日月雙刀”的武功,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聚義之後,他們帶頭,
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她們還掌管旅館,並作為女性的獨特身份尋求信息;打扮成村婦,做壹個智取名府的圈內人;裝成好色之徒,做“爭氣奪城”的先鋒。三位女英雄為梁山事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說三位女主角的刻畫有陽剛之氣,有誹謗之嫌,我們不能茍同。有人說那個年代“壹些比較成功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妓女”,有壹定的道理。作者對封建時代女性的熟悉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三位女性雖然不是作者理想中的英雄,但這三位女主角畢竟擺脫了“大家閨秀”和“小家小玉”的藩籬,是作者開創的綠林女俠。“為了敷衍故事的需要而編造的工具”這種理論也是站不住腳的。作者不用寫這三個女人,寫108個和男人在壹起的男人,不會太影響書的情節發展。這三位女將軍的出現,既不能說是對女性的輕視,也不是壹種完全落後的女性觀的產物,但把她們視為“帶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是不可接受的。列寧說過,壹切反對中世紀制度和封建制度的鬥爭,都是在“平等”的口號下進行的。作為農民起義軍的成員,男女都上戰場,這不能不算是壹種平等。我認為把它看作是民主思想的萌芽,看作是作者在那個黑暗時代的現實主義創作所透露出的壹絲曙光,壹點也不過分。在壹個女子無才,女子深受四條繩索束縛的時代,作者敢於塑造如此強勢的女性形象,並將其列入108位將軍之列,無疑顯示了作者的巨大勇氣。《水滸傳》中三位女英雄的出現既是現實主義創作的產物,也反映了作者女性觀進步的壹面。
在作者對三位女主人公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她女性觀的另壹面,即封建主義色彩濃厚的落後的壹面。毫無疑問,其代表人物是首推三母。胡三娘本來訂婚就要結婚,兩軍驍勇非凡,只落得任人擺布的下場。先做宋太公的養女,再在宋江的建議下,嫁給王成親;最後,丈夫死了,沒有任何情感表達。雖然孫二娘的死和胡三娘的死在封建禮教裏如出壹轍,但孫二娘還是“尋屍焚身,痛哭流涕”。在作者筆下,戰場上的胡三娘和感情生活中的胡三娘完全不同。胡三娘給我們的第壹印象是:王十回合被活捉,刀功了得的歐也擺脫不了。如果援軍沒有趕到,宋江只會被抓獲。作者在豐富多彩的“無條件坦白真相”的戰地殺戮場景描述中,為我們呈現了壹位女將軍。雖然胡三娘在108位勇者中排在第五十九位,這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她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不是未婚夫被殺,她被俘虜;不是要嫁給壹個又醜又醉又好色的失敗者;也不是她丈夫戰死沙場,跟他去報仇;可惜,面對這壹場劫難和突如其來的大災難,她在人生的巨大情感變化中無動於衷,無動於衷;面對決定她壹生的不幸婚姻,她只“感謝”了諾諾。在這方面,作者把張塑造成壹個無思想、無感情、完全屈從於封建禮教的女性。這恐怕就是人們所說的英雄沒有血肉,形象蒼白無力的癥結所在。這種人物塑造既違背了作者現實主義創作態度的初衷,又使人物陷入了封建禮教的泥潭。
“過去世界上女性的歷史很大壹部分是被男性征服的歷史。這壹時期,道德上、習俗上、法律上、政治上、經濟上,所有女性的地位都低於男性。男人就像神和主人。”(李達《論婦女解放》1919 10月)《水滸傳》作者確實為我們塑造了三個女主人公,但作者筆下的女主人公並沒有脫離“被男人征服的歷史”的藩籬。我們的女英雄地位是“在下層男性中無處不在。”雖然她們武功高,明明活在丈夫之上,但上了梁山後,卻總是跟著丈夫走;排名的時候,只列在她老公下面;她們的出路並不因為她們的英雄業績而大放異彩,但她們遵循著和那個時代女性壹樣的道路——“夫唱婦隨”“夫死婦隨”。作者把孫二娘和她丈夫張青的死安排在壹章(第118章)裏。王走後,胡三娘只“打了壹點,就關門了”,然後壹個銅磚從門上掉下來,死了;三位女將軍中唯壹沒有戰死沙場的顧大嫂,只能和她的神,她的師父孫新壹起走了。讀到這裏,三位女主角的結局明顯與前作功勛表現脫節,讓人感到悶悶遺憾。在惋惜的同時,也不難發現,束縛三位女主人公發展的繩索,是作者思想的繩索,是作者“夫為妻”的封建禮教。
第二,前後壹陣咬牙切齒的仇恨
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和賈氏是《水滸傳》中的四大“奸夫”。他們都犯了通奸罪,被殺了。作者有意讓她們落得罵名,但這些“妓女”引起了很多爭議。
對於這些女性,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她們的出身和生活。
生活環境,坎坷經歷,人物性格,讓我們對她們成為“妓女”之前的真實生活有所了解。丫鬟潘金蓮“不服”那大戶人家的糾纏,嫁給了“不足五尺,醜得可笑”的武大。因為鄢頗得到了壹口棺材和十二兩銀子,所以“單相思”,用女兒閻婆惜與宋江“結親”。他們分別遇到了“回答三個問題不回頭,回答四個問題就掉頭”的宋,只喜歡學槍學棍,卻對女人沒多大關系的宋,以及壹個月坐二十天牢,心思不在女人身上的丈夫。這就是潘金蓮的婚姻——殘酷的報復,廉價的買賣,任意的擺布,無奈的順從。這是“妓女”人生旅程的早期生活。看了這本書,引起了人們的反感、委屈和同情。《奸夫》的生活雖然引起了幾代人的爭議,但都是基於作者的真實描寫,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筆法的成功。
潘金蓮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宋代——壹個封建統治階級集合了歷代腐朽反動的婦女觀的時代。皇權、神權、宗族權、夫權這四條繩索緊緊系在中國女性的脖子上,女性的命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位。社會不給他們出路,作者也不給他們出路。她們在“偷了別人的命”,犯了奸淫罪,甚至殺了自己的丈夫之後,得到了“活該”的下場。宋武“拿尖刀抵胸,吐了出來——掏出心、肝、五臟,祭靈”;宋江“去老身憐喉,血飛了出來——頭獨落枕上”;潘巧雲被“壹刀從心口直切到肚子,取出心臟和五臟掛在壹棵松樹上”;賈被盧俊義“剖腹剜心,淩遲處死,棄屍”。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蕩婦”
設計的結尾。為了讓這個設計看起來合理,作者分別布局了大量的故事情節。在這些故事情節中,作者沒有給這四個女人壹點遺憾,壹點同情,而只是咬牙切齒的仇恨。正是這些故事情節模糊了四個女人扭曲人格的前因後果,吸引了讀者的註意力,也激起了相當壹部分讀者對四個女人的仇恨。“在亡國放蕩的歷史中,女性常常受到指責。已經三千多年了,要背負所有人的罪。”(魯迅《我的兇觀》1918年8月15)三千多年的仇恨就這麽習慣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潘金蓮應該殺夫,應該敲詐,應該墮落,賈應該通奸。這四個女人的結局,是封建時代只追求個性解放和所謂個人幸福的女人的必然產物。我們不能要求作者有這樣的態度。問題的關鍵在於,作者在布局這些故事時,始終抱著“萬惡之首”、“女人是禍根”的封建觀念,字裏行間充斥著這樣的女人是罪惡之源的說教。前面對四個女人的生活經歷的敘述,是作者“無條件的坦率的真實”和“如實地描述生活”(契訶夫的《致馬-夫-基塞列娃》),使我們能夠得到具體的環境和那個具體環境中的具體人物,從而梳理出人物自身性格發展的脈絡。這樣,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就對作者的主觀思想動機產生了強烈而典型的影響。前面讀者闡述的怨恨、不公、同情,不是作者主觀故意的產物,而是作者細致、客觀、真實敘述的結果。但“血飛出”和“心、肝、五臟”的驚人情節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反映了歷史的普遍心態。客觀真實的創作方法,精心設計的驚人情節,
這對作者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潘金蓮在社會上成了長期討論的話題。文壇也從西門慶、潘金蓮衍生出《金瓶梅》,從《金瓶梅》衍生出《紅樓夢》。這種深遠的影響恐怕不能歸功於現實主義的成功。
第三,完整設計的女性形象——瓊英
瓊英雖然是出現在本書後半部分的女性,但她是作者筆下最集中、最完整、最完整、最“完美”的女性形象,是根據作者主觀意圖刻畫的典型女性。如果用太多男性化的方式來描述上面提到的三位女主角,那麽如花似玉的瓊英,輕盈、美麗、威嚴,是壹位紅妝的英雄。在《瓊英是先鋒》、《張清源配瓊英》、《張青瓊英立下大功》等幾個章節中,作者著重描寫了這位女將軍。她的人生經歷,她的成長,她的力量,甚至是天作之合,從壹端到另壹端,以“貞節孝”的名義。作者將其描繪成完美女性的化身,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在她的身上,不僅有著和三位女主角壹樣的特質,更有著自己的個性。遺憾的是,這些特征和人格完全是作者主觀意圖的體現,是作者落後倫理觀念的標簽,絕不是現實主義的“這壹個”。她“忠君”,瓊英不幸落入了天狐的隊伍。她雖然控制不住自己,還是求助於法院;她“孝順父母”,“壹直有復仇的野心”。“我要為父親報仇,但我會不惜壹死”;她很“忠誠”。瓊英壹接觸到宋江義軍,就把事情原委說了,然後就看上了這支被拉攏過的隊伍。她是“貞潔的”,張青戰死沙場,“瓊英悲痛欲絕”,她保持貞潔撫養孤兒成人。作者還巧妙地
杜撰了壹個故事:“有美玉,白霜雪,無瑕疵。”“壹個霹靂”,“可是怎麽變成女屍了!”這就引出了秋夫人(瓊英的母親)是被俘虜,而不是被俘虜,打死在黑幫手中的過程。這段話雖然是瓊英復仇的依據,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作者對瓊英母女的贊美。有這樣的話:“天子是瓊英的大母子,給瓊英的母親宋壹個特殊的禮物,送到介休縣,在那裏有壹個部門,建立了壹個寺廟,贊揚貞節,並享受春秋祭祀。”馮瓊英是壹個孝順宜人的記錄——”。
書中被瓊英石頭擊倒的段三娘,與作者偏愛的女主人公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另壹個角度清晰地展現了作者的女性觀。寫壹段關於三娘長相的話:“我看見壹個女人從人群中走出來”,“眼神兇狠,眉毛兇狠。腰很笨,沒有婉約的風格;臉皮厚——“好潑婦,好調皮的女人。她壹出場就“被王青扭了壹下,只翻了壹手的女人。”起身後“不羞不怒地轉向王青贊”,既表白了此人的武功,又刻畫了其倔強的性格。段三娘的婚姻是“我喜歡她才對”,“雖然段太公,但我不敢和她吵架”,已經播下了邪惡的種子。關於段三娘的死,書上說“我從小沒有遵循閨閣訓練,所以選擇了自己的搭配,犯了很大的錯誤。”在筆者看來,有兩大罪,即不遵循閨閣訓練和自己選擇搭配。作者分幾章重點介紹了這兩位女性,正反兩方面相映成趣。段三娘的行為顯得那麽齷齪,段三娘的命運讓世人看不起;瓊英的形象是如此完美,她的言行是如此符合封建禮教的規範,她有壹個養育她壹生的好結局。作者的意圖很明顯。這不是刻畫人物,而是通過這兩個人物來表達。
當前作者的想法。它清楚地告訴讀者,壹個好女人,只要嚴守閨閣訓練和倫理道德,即使在動蕩的封建社會,也是可以被人熟知和尊重的。作者女性觀落後的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甚至比起孫二娘和顧大嫂,作者給瓊的贊美更多。聯系起來,瓊英容貌出眾,武功超群,立於三女主角之上。就這樣,三位女主角有意無意地成了瓊英的陪襯和墊腳石。顯然,這是讀者不願意接受的。這種主觀意願與客觀效果的矛盾,恐怕是作者女性觀落後的壹面和“用自己的主觀想象代替生活本身”造成的。雖然作者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瓊英的形象依然蒼白無力,缺乏立體感和真實感。很多關於瓊英的描述,比如她的夢學,她的終身婚姻,她母親的“白石”“屍體”,甚至管家葉清在《宋江帳》中對瓊英生平的記述,都經不起推敲。可以看出,在刻畫瓊英時,作者復雜的女性觀與現實主義碰撞的結果,違背了尊重生命、因生而生的原則,讓人物完全隱藏在封建禮教的陰影中。瓊英作為作者主觀思想的投射,是規範的封建禮教塑造的典型,是作者落後的婦女觀的產物。所以人物不能光彩照人,不能給後來的讀者留下任何印象和影響。
受損和受侮辱的婦女形象
在塑造《野草》的主人公和《水滸傳》的主人公的過程中,作者有時會用寥寥幾筆向讀者呈現出壹批受到傷害和侮辱的女性形象。開黑店的張青認為“江湖上妓女”和“無傷大雅”的想法,其實是作者對生活在封建時代的待遇
社會底層弱勢女性的思想和態度。
林娘子不是窮女人,老公和爸爸都是北京的教練,也算是上流社會的淑女了。從壹出場,她就是壹個在苦難深淵中掙紮的女人形象。因為她非凡的美貌,她遭受了壹場大災難。作者以深沈感人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林娘子短暫人生的最後時刻:拒絕戲劇,拒絕強奸,勸丈夫,殉道。在冗長可恨的敘述中,作者歌頌了堅貞的愛情,歌頌了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反抗精神,對林娘子獻上了無限的真實敬意和同情。
金翠蓮是《水滸傳》開頭出現的壹個弱女子。她被屠夫鄭“強媒硬保”“假錢真契”接手,“不到三個月”就被趕了出來,“要了三千塊錢的原價”。作者第壹次請她與見面是在和她父親壹起唱歌的時候。魯申智幫助金翠蓮和他的女兒擺脫了他們的尷尬,並有機會生活。後來,作者讓他們見了趙先生,被趙先生“養在洋房裏,吃得很好”。作者希望這個弱女子有壹個好的人生出路,將自己的同情融入兩次相遇。
在眾多被損害和侮辱的女性形象中,李世石是引人註目的壹個。她是王朝的皇帝,就算“壹個兒子孫子,壹個富家公子,誰敢來她家討茶喝”,她也是有名的煙花妓女。作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梁山隊招兵買馬受挫的情況下,選擇了這個理想人物。作者把李世石放在政治鬥爭中寫,實際上是讓她直接參與壹場嚴肅的政治鬥爭。我們看到李世石既有頭腦,又深明大義。她了解梁山好漢的處境,同情他們,尊重他們。
關註他們;她明辨是非,對蔡京壹夥深感不滿。然而,李世石並不是壹個政治活動家,而是壹個與宋徽宗有著特殊關系的妓女。作者以調侃的筆調寫出了李世石對燕青的“嘲諷”,卻充分暴露了李世石內心的矛盾和向往。正是作者對李世石生平的客觀、真實、深刻的描述,讓讀者體會到了李世石的追求和痛苦。作者的現實主義筆觸所到之處,塑造了壹個在政治上遠超權貴的妓女,在生活上則是壹個豐滿的女人。可以肯定的是,《水滸傳》作者以不同於封建文人的眼光,以更加獨特的風格著力刻畫了這位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女性形象,並以贊許的口吻強調了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表現了作者對這位下層女性的喜愛。
在《水滸傳》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有相當比例的女性受到了傷害和侮辱,包括林娘子、和李世石,以及的母親、王的女兒和宋。他們不是書中的主要人物,有的甚至是次要的、次要的人物,是作者為倍增故事而創造的形象。作者對此並不太重視,有時只是寥寥幾筆,然後描寫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的悲劇人物,或賢惠,或堅強,或軟弱,給讀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作者用多種方式表達了對這類女性的同情,將自己的愛傾註於同情。作者已經為他們安排好了結局,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出路。只有兩條出路。壹種是被封建社會或傳統道德逼迫自殺。另壹種是獲得暫時穩定的生活,個人也獲得“豐衣足食”的財富。在作者看來,讓自殺的人得到贊美,讓得到暫時安寧的人得到安慰。在今天的讀者看來,這樣的出路是悲劇的,經不起推敲的。
是的。贊美沒有逃脫封建道德中貞節的範疇,人物也沒有逃脫成為封建社會犧牲品的命運;那些得到暫時安寧的人,即使像金翠蓮那樣嫁給了趙先生,也永遠在監視之下。但是,當時寫的水滸,確實讓我們看到作者在刻畫這些女性形象的時候,總是有著發自內心的同情,字裏行間充滿了這種同情。同情反映了作者對造成弱勢女性不幸的黑暗現實的不滿,是作者以嚴肅的現實主義刻畫人物時進步的女性觀的具體表現。
引起我們深切關註的是,在被賦予暫時安定生活的女性中,作者包括了金翠蓮、張太公的女兒等人物。這些女人有的被惡霸霸占,有的被強人蹂躪。按照封建倫理的邏輯,這些女性失去了榮譽,無臉再生,只能等死,成為封建道德的犧牲品。但是,作者沒有這樣做,不僅讓他們繼續生活,而且壹些人物,如金翠蓮,也在梁山的事業中發揮了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我所指的現實主義甚至可以針對作者的意見而顯露出來。”(致Ma-Hakenas,1888年4月初)我們認為,作者在對這類女性註入同情時,在壹定程度上,其思想已不自覺地脫離了封建道德的陰影,但他根據現實生活線索和人生邏輯對人物進行了提煉和刻畫,這是難能可貴的。
同情弱者,同情下層社會的弱勢女性,不要把她們都當成平庸、刁鉆、古怪的劣等人,給讀者呈現的是個性十足的奮鬥中的下層女性形象。甚至以贊許的筆調描寫了壹類類似於這類女性的“劣等人”,如李小二渾家的機警,何大爺老婆的精明,都可以證明是
作者的現實主義筆法與進步的女性觀相統壹的效果。
《水滸傳》刻畫了大量的人物,作者的寫作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歌頌梁山伯的英雄們。水滸畢竟是男人的世界,是男人生活和奮鬥的舞臺。女性形象並不是書中的主角,甚至連孫二娘、顧大嫂、胡三娘這三位女主角也不是作者刻畫的主角。因此,在女性形象中,作者贊美任何壹個與主人公梁山伯同路的人;作者同情水滸英雄。凡是與水滸英雄為敵的人,肯定沒有好下場。我們可以把這個線索作為壹個註腳,來解開書中的女性形象。
“壹個有經驗的作家總是自相矛盾的,因為豐富的經驗需要廣闊的、有條理的思想,這與群體和階級的狹隘目的是對立的。所以,在每壹個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妳都可以找到那些超出他們傾向的、本質上矛盾的多余的主題和思想。”(高爾基:《俄羅斯文學史序言》)這壹點,我們從《水滸傳》對女性的描寫中,從作者的女性觀中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作為壹個封建時代的文人,作者的女性觀基本屬於那個時代,就是封建落後。這種主導思想貫穿於對各種女性形象的描述之中。作者在歌頌三位女主人公的同時,仍擺脫不了封建禮教的束縛,不時流露出“夫隨女唱”、“夫隨女亡”的意識。在無情鞭撻“淫婦”的過程中,作者典型化了她們所宣揚的禁欲主義思想和“女人是壹場災難”。作者把禁欲,完全來說,看作是填飽肚子的欲望,而把禁止異性的欲望看作是英雄的品質,反之亦然。作者在談論瓊·嬴稷
在試圖美化的時候,充分顯示了其女性觀的封建落後的壹面。作者在歌頌林娘子愛情的同時,也隱隱散發出“處女賢妻”的味道。
然而,作者是壹個生活在動蕩的封建社會的不平凡的文人。他的目光在社會上無處不在,對形形色色的女性給予了足夠的關註和比較,獲得了較為客觀的認識,構成了作者復雜的女性觀中進步的壹面。作者蘸著贊美的筆墨,展現了女英雄們的英雄氣概和戰鬥精神,寫下了她們非凡的業績,為我們樹立了壹個女性中難得的女英雄形象。在中國的土地上,有三位著名的女英雄。這不就是作者的成就嗎?普列漢諾夫說:“早期現實主義者保守的,部分甚至是反動的思維方式並沒有阻止他們很好地研究周圍環境,創作出具有巨大藝術價值的東西。”(《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社會生活》)當《水滸傳》作者以嚴肅、現實的方式寫作,當作者以“筆法”刻畫女性形象時,必然會與自己復雜的女性觀發生碰撞。影響的結果是不同的。或者說影響比較全面,人物形象比較鮮明;或者影響脫離生活基礎,人物蒼白缺乏血肉,讀者難以接受;或者說這種影響充滿了疑惑,壹時無法解釋,引起了歷代讀者的關註。隨著生活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引起了後世讀者的爭論,使得人物形象大於作者寫作的初衷,使得人物的客觀效果和後期效果遠遠超出了作者當時的寫作意圖。因此,對《水滸傳》中眾多女性形象的分析,不僅能使我們深刻地發現和清晰地認識封建社會的女性生活,也能為我們展開壹幅現實生活的廣闊畫卷。
至於三國時期,也基本如此。古代女性的地位普遍不高。請參考以下博客文章/s/blog _ 4d 57 a 5060100 bpf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