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為民”是中央領導提出來的。2008年6月5438+2月18日,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既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動力。”
“三問為民”就是各級黨委、政府通過各種方式直接聽取老百姓的建議和意見,使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更加溫暖、通俗、有效。這是中國政治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古人說得好:“知屋漏者在天下,知政失者在草莽,知錯者在哲人。”我們各級公務員要牢記:問民知得失,問民知冷暖,問民知真假。
“三問為民”是我們各級公務員聯系群眾的需要。我們黨歷來重視群眾的力量。毛澤東壹再強調,在我們黨的壹切實際工作中,壹切正確的領導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鄧小平也非常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他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取得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2011年8月,經濟日報推出“問政為民,問需為民,問計為民”專題調查。第壹篇文章發表了山西晉城壹位市委副書記寫的《偏橋底村調查》,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有網友留言說,公務員進村入戶,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當年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公務員要有更大的決心和智慧,把握群眾所想,解群眾所憂,達群眾所盼。而“三問於民”是聯系群眾的重要方式。
問政於民是發展之道。胡錦濤和溫家寶都與網民在線交談,認真傾聽人民的聲音,了解民意。這是問政問民的具體體現,也向我們各級公務員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主力軍,是解決各種問題的根本依靠。我們各級公務員只有問政問民,才能知得失,找準影響改革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為了正確行事,要不斷修正、完善和深化已有的發展思路;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民心,獲得群眾認可,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
人民需要的是和諧的基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各級公務員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問計於民,為民解難,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才能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這些年來,壹些地方搞了很多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花了很多錢,下了很大功夫,卻得不到群眾的認可,甚至被群眾反感。就是因為決策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人民的利益。
我們各級公務員必須看到,始終站在人民壹邊,而不是站在個人或少數人的立場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壹個人或某壹群人,這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只有堅定地站在人民立場上,從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出發,才能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成績。
人們要求的是創新的力量。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從抗日戰爭中獨特的地雷戰、地道戰等戰術,到小崗村“統包統支”的探索,從鄉鎮企業的建立到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許多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壹系列突破性的政策、方針、措施,都來自基層和群眾的創造。
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四大考驗”復雜嚴峻,“四種危險”更加尖銳,開拓創新任務更加艱巨。我們公務員要問計於民,拜人民為師,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和執政能力的提升深深植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
我們黨的壹切鬥爭和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基本執政理念。中共中央曾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這就決定了我們各級公務員必須堅持壹切為了群眾,想群眾,依靠群眾,必須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民意,匯聚民智。
從這個意義上說,問政於民、需求於民、考慮於民,是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理念的生動實踐,是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確保科學發展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三問為民”是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回顧這些年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績無疑是巨大的,從查辦的案件數量就可以看出來。但是,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反腐倡廉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面對依然嚴峻的反腐敗形勢,我國各級公務員只有緊緊依靠群眾,毫不動搖地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需政於民、謀政於民”,才能在與腐敗分子的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真正兌現“做黨的忠誠衛士”和“做群眾的貼心人”的承諾。
要堅持“問政為民”。政策和制度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是其得以充分實施和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翻“壹個人說了算”的不正之風,樹立“經常傾聽民聲”、“廣泛接受建議”的精神
要積極“問計於民”。人民的需要是推進我們黨反腐倡廉建設的不竭動力。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和困難出發,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對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行為的查處力度,清除人民群眾身邊的腐敗毒瘤,讓廉政之風吹遍神州大地。
要敢於“問計於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要敢於以平和的心態向人民群眾提問,尋求智慧。特別是在反腐監督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用眼睛選官,用眼睛監督我們各級公務員,及時發現矛盾和問題,切實把民智及時有效地納入黨和政府的決策之中。
凡事要以人為本,時刻傾聽人民的聲音,時刻詢問人民的需求,時刻與人民壹起工作,贏得人民的信任,贏得人民的心。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方針貫徹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各個方面,切實抓好反腐敗工作的落實,努力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新成效。
近年來,各種社會矛盾不斷顯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民意對於黨和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黨政部門順應時代公眾需求,開門立法,征求民意,卻經常走入類似的誤區。比如,重征求輕公開,重形式輕規範,就會“虎頭蛇尾”,使人民的期望壹次次落空或在無知中無動於衷,削弱人民表達意願的願望,削弱善治的基礎,即問計於民、征求意見。
成千上萬的人有表達自己的願望,即期望自己的表達能夠影響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最終制定,即期望文明社會的公民不再被輕視,但這種期望往往得不到滿足。
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在“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中做到公開透明,確保公眾在程序上能看清民意的真實面目,最終相信“民意影響建設”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