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上看,國學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比如中華文明中的觀念文明部分,通過國學的文化形式來展示和傳承。它像壹條堅韌的紐帶,把中華文明的各種珍珠連接在壹起,形成壹個完整的統壹體。就內涵而言,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像流水壹樣滋養著中華民族的蓬勃生長;它像土壤壹樣,培養了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其以獨特的品質和風格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儒家倡導的德治,道家奉行的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法家倡導的“有獎必罰”的管理策略,墨家倡導的“愛利”精神,兵家闡發的“避實就虛”的行為科學,積澱成普遍的民族心理和寶貴的歷史財富,為中國的歷史進步、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莊子說:“意思是說妳為了工資窮,不懂得火的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它的壹些內容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意義,但它的合理精神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歷久彌新。
我們面臨的時代條件和文化主題與古代社會有著本質的不同。在此基礎上,搞新文化創造,不能是簡單的回歸傳統學問,但歷史不能割斷,文化不能終結。研究國學,充分挖掘其優秀成分,振興國學,意義重大。
說到中國漢學,就要說到老子和孔子。過去人們常說“老莊”是道家,“孔孟”是儒家,還有百家爭鳴等等。這種分類方法本質上是對中國漢學的僵化解讀,非常不利於人們對中國漢學的深刻理解和真誠接受。有學者認為,老子和孔子的學說是壹體的,老子學說的核心是回答壹個自然人如何做到“與人和諧”,孔子學說的核心是回答壹個社會人如何做到“與人和諧”。如果把“老孔子學說”作為壹個整體來理解,國學的體系就會得到實質性的升華。所以,國學要與“老孔子之論”保持壹致,有機地重建沈積在中華文明長河中的壹切,以造福個人和自然。
中國漢學將自然的終極真理與生命、人、社會無縫連接,形成了世界領先的文明體系,可以指導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自己,實現健康、善良、友善、自由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健康長壽的生活,所以中國漢學是個人健康、快樂、自由的源泉。
今天,當我們的青少年渴望好萊塢大片卻不知道屈原和司馬遷是誰的時候,當我們的大學生能考出驚人的托福成績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甚至連中文寫作都跟不上文字的時候,那麽我們就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教育壹定出了問題,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這就是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過程。
壹段時間以來,國學幾乎成了落後和愚昧的代名詞,無數根本不知道國學是什麽的人都在對它吐槽。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化”的嚴峻挑戰。為了在這樣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迫切需要弘揚傳統文化,振興國學。現在,要恢復近代以來失落的中國文化自信,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激活中國的人文和學術創造力,都需要復興國學。
研究和振興國學,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國學研究是保存和傳承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為核心,以中國傳統學術方法為手段。國學的學習和教育,有助於人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了解和熟悉民族文化經典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人們可以從國學教育和普及中了解到,我們是壹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是壹個有著燦爛文化傳統的民族。傳統文化可以給我們更多的靈感,更多的人生啟示。
研究和振興國學,是提高中國人文學術創造力的需要。近代以來,中國人文學科領域的壹個重要文化現象,即西方學術的大規模移植,對中國人文學科產生了復雜的影響。人文學科普遍面臨的西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是壹個亟待解決的文化問題。如果失去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人文學科的內在支撐,就不能不照搬西方的人文學科和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而忽略了中國人文學科的經驗、問題和脈絡。中國人文學科要不斷創造文化理論的新活力,中國人文學科要進壹步發展,就必須解決學科體系與文化傳統的矛盾,真正搭建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漢學和世界歷史上的任何文化形式壹樣,具有鮮明的歷史特征和時代精神。我們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冷靜地審視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畢竟,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條件和文化主題與古代社會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不可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文化創造,作為對傳統學術的簡單回歸。但是,歷史不能被割斷,文化不能被終結,新文化的建設必須以傳統為資源,否則我們就會忘記祖先,所謂的“建設新文明”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高度重視國學,揭示國學的價值,按照現代理念改造和重建國學,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國漢學是全人類的瑰寶。在當下這個極度物質化的時代,她正在落塵,逐漸顯露出她那暢通無阻、無害無窮的和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