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壹種公認的歷史現象和過程,但經濟全球化是否會帶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卻成為迄今為止最有爭議的概念之壹。對此人們眾說紛紜,相關學術著作數不勝數,時至今日也沒有壹個統壹的定義。事實上,馬克思在壹百多年前就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全過程。決定人存在的不是人的意識。相反,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1】所以,既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麽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社會意識遲早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只要我們承認經濟生活中全球化的存在,我們就不能否認社會、政治和文化領域中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文化全球化和經濟、政治、社會全球化壹樣,是全球化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然而,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民族文化的趨同,而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規模交流和互動。這種文化交融並不意味著壹個民族的文化融入另壹個民族的文化,導致這個或那個民族文化的消失或削弱自己的文化;相反,正是在這種交融中,民族文化通過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內容而更加強健和富有活力。文化的全球化使各個民族和地區的文化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限制走向世界,將本民族文化區域的資源轉化為人類共享的資源,加速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層面的交流與互動。西方文化的強勢地位並不意味著世界必然西化。外來文化的勢頭和沖擊再猛,也不可能湮滅民族文化。相反,民族文化才有可能在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中吸收新的養分,取得新的輝煌。
2中國文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1機會;中國文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互動和交流中發展起來的。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文化能夠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參與文化全球化的進程。文化全球化給中國文化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也給中國文化發展帶來了壹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和新變化。中國文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受益者。
2.1.1中國文化新趨勢。
文化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文化與世界不同文化交流對話,取長補短,實現了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其中,中國文化發展新趨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好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閉到開。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文化發展不可能處於壹個封閉的空間。全球化將中國帶入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時代,這構成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關系。這意味著中國文化不再是壹個封閉自足的體系,而是壹個開放互動的文化全球化網絡中的民族文化。
2)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的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它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基礎,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逐漸形成。進入現代社會,隨著文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國文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受到沖擊和交融,逐漸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要求把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優秀元素轉化為具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價值資源,緊跟文化全球化的步伐,在不喪失自身傳統特色的前提下不斷更新發展,為世界文化做出獨特貢獻。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道路雖然坎坷,但終會完成。
3)從單壹到多元。中國幾千年的專制主義形成了思想統壹的傳統。結果是現代中國的不寬容和僵化,讓他無法吸收壹切可能的養分,讓他茁壯成長。然而,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中國文化必然會改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壹統”觀念,從壹元思維模式變為多元思維模式,從單壹思維模式變為多樣思維模式。
2.1.2中國文化發展獲得新動力。
文化全球化的進程打破了各民族的界限,將各民族的文化帶入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浪潮中。隨著中國文化的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聯系日益增多,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世界上的壹些新技術、新思想、新概念等也傳入中國,為中國的文化發展註入了新鮮血液,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的新動力。
1)中國的文化發展獲得了新的技術。正是交通和通訊手段的快速發展,才使得文化交流和傳播能夠以更快的方式在更大範圍、更多領域實現,使得文化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導致當代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動的新技術包括:信息和圖像的數字化,衛星廣播和長途電話系統,新的電纜和光纖技術,以及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的結合。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這些新技術,尤其是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中國,並得到廣泛應用。
2)中國文化發展獲得新思路。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現代化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不斷追求的。今天,文化全球化的進程為中國文化提供了壹個新的概念。在文化全球化時代,人類文化的主體是全人類。於是,文化全球化時代的全球意識和觀念應運而生。中國文化應該也必須樹立全球文化發展觀。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應該加強和諧、對話與合作理念的培養。在中國,從“和諧社會”的構建,到最近的“和諧世界”、“和諧文化”的建設,都與這種全球觀念的影響密切相關。
2.2挑戰;作為文化全球化犧牲品的中國文化。
文化全球化的過程具有雙重性。它壹方面代表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趨勢,另壹方面又具有強烈的西方中心主義價值傾向,因此它帶來的後果必然是雙重的。原因很簡單。全球化始於西方。今天的全球化因素大多來自西方歷史社會本身的變化。全球化是西方文化自我發展的自然過程。對於非西方世界的其他文化來說,是在外力的壓力下被迫接受的人為過程。因此,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是極不平等的。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世界上唯壹壹個沒有中斷過古代文化發展的國家。但壹個多世紀以來,它卻面臨著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國壹樣的處境,忍痛放棄傳統農業經濟,融入世界工業化大潮。這壹過程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突,從而使我們的文化發展面臨各種沖擊和挑戰。
(壹)傳統文化的影響
與外來文化相比,傳統文化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對於現代文化,是指歷史上形成的,流行至今的文化。主要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文化,其實質是“大壹統”思想,這種思想是在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實踐中形成的,是隨著中華民族及其文明的產生、形成和演變而孕育、成熟、完成和升華的。沒有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就會成為無根之草,在不斷更新的新文化因素中難以形成系統的文化體系。我們必須重視文化全球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註它帶來的沖擊和挑戰,這是制定適合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需要。
意識形態的影響
意識形態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築,是壹定社會或壹定社會階級、集團基於自身的根本利益,自覺反映現存社會關系而形成的理論體系。中國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壹,西方意識形態和各種思潮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非常清楚意識形態的重要性。他們把中國視為“主要的新崛起的對手”和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在基本緩解軍事政治對抗,致力於經濟科技合作的同時,又加大了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和瓦解,展開了壹場“沒有硝煙的意識形態戰”二是西方強勢文化輸出對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冷戰結束後,以文化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成為壹個重要現象。歷史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不占領意識形態領域,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就會占領。然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只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正確看待意識形態在國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觀看待各種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三)價值觀受到影響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壹個群體所有成員共同遵守的標準價值體系。中國文化有以群體為導向的價值觀,與人交往要“謙讓尊重他人”。做事要穩重,行為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嚴格遵循社會定義的規則;生活中要“自律”,要循規蹈矩,安於現狀,不要鋒芒畢露。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追求自由,主張平等,重視個人權利,讓個性自由發展,強調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自由創業。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碰撞不可避免,影響著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尊重文化價值的多樣性,通過壹定的途徑和方式,逐步建立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認同,增強人民群眾抵禦西方腐朽價值觀沖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是十分重要的。
3“和而不同”的文化趨勢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處於全球化的進程中。歷史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全球壹體化是其發展的過程和歸宿。但是,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融合和世界文化的生成,並不意味著各民族本土文化的徹底消亡,也不意味著建立有民族差異的統壹的世界文化。正如我們上面所分析的,推行文化霸權的想法和行為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實現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與共存,各國才有可能和諧相處。面對這種情況,當代中國的文化之路該何去何從,當代中國的文化該如何發展?本文認為,堅持求同存異,實現文化和諧,即孔子所說的“和而不同”,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參與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對於每壹個民族國家來說,都存在壹個正確處理全球文化統壹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關系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古代“和而不同”的思想為文化全球化趨勢下的多元文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源。“和而不同”出自《論語》?魯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而不同。”他認為,壹個以“和為貴”踐行“忠恕”的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能夠在差異中和諧相處;而不道德沒教養的人,往往會強迫別人接受他的觀念,無法和諧相處。“普通話?”鄭宇說如果妳和真實的生物融為壹體,妳就不會繼續。“也就是說,壹切都是由不同的要素組合而成的,只有同質性,而沒有區分、對立和缺乏異質性,是難以生存的。把這種認識延伸到不同的文化傳統,就是承認不同文化遺產之間的差異,在“不同”的基礎上求同存異,達到“和”,才能使之發展。如果壹味的追求同壹種形式,不但不會發展,反而會導致衰落。
“和而不同”的思想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和民族都應該和而不同,不同而不沖突,和而不同,不同而互補。當今人類社會需要的是不同的文化能夠通過相互吸收和融合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傳統,從而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文化的誕生。“和而不同”的理念恰恰反映了文化生活理念的要求,是可以平等對話交流的文化傳統,不分強弱。這壹思想為我們在文化全球化時代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和發展民族文化問題指明了方向。面對新世紀文化發展的巨大挑戰,“和而不同”強調:不同民族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傳統文化,信奉不同的價值觀。只要不對抗,就會給當代世界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多樣性和同壹性對於人類系統以及在這個系統中生活和工作的人類同樣不可或缺。以“和而不同”的原則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僅對消除矛盾、沖突甚至戰爭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在交流中推動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只有堅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發展道路,文化全球化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否則,文化全球化的進程就會失去活力,甚至枯竭。
4摘要
作為壹個有爭議的命題,有人反對文化全球化,也有人贊同。不管承認與否,經濟全球化總是伴隨著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出現是不爭的客觀現實。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文化全球化的進程和發展趨勢。文化全球化是民族文化不斷突破各自地域界限和模式的限制,走向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沖突與融合的同時作用,也有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文化統壹性與多樣性的雙向互動。人類文化發展史證明,拒絕文化全球化、實行文化孤立是行不通的。只有積極參與文化全球化進程,中國文化才能通過改革開放發展。文化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有利條件和機遇,大膽吸收和借鑒符合中國文化發展需要的有益文化元素,同時也絕不能忽視西方文化。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文化對中國文化發展的影響。樹立多樣性、互補性、和平共處的文化理念,在求同存異中促進世界不同文化的共同發展,是中國文化發展所追求的新理念。同時,在保持民族文化獨立性的基礎上,不斷制定中國文化發展的新戰略,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