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年輕人不愛喝茶是因為碳酸飲料“橫刀奪愛”是片面的。
與其怨天尤人,也許還得從茶本身找原因。
很多年輕人總是抱怨不會喝茶,喝茶太難了。茶文化燦爛,茶的歷史厚重。完全不知道從哪裏學,也沒有信心。感覺學不會。
的確,對於新人來說,快速上手並不容易,更別說掌握了。
那麽問題來了,喝茶有多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的“飲茶”認為:
陸羽認為,喝茶有九大難點:
有些茶葉生長環境不好,不好采摘。采茶不容易。
妳得有分辨好茶和壞茶的能力,妳得努力獲得分辨茶的能力。
要明白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比如泡白茶就不適合用茶壺。
古代沒有電磁爐。以前生火,掌握溫度是個技術活。
註意泡茶的水。水質好的話,茶湯會更好喝。那時候魯豫沒有到處跑找好水源,所以選水很重要。
也就是制茶工藝,而焙茶是壹種古老的烘幹工藝。如果妳不善於學習,很容易燒壞茶。
過去煮茶的方式和現代不壹樣。唐朝的人喜歡把茶葉做成茶餅,然後把茶餅碾成粉末,倒進鍋裏煮。
陸羽在《茶經》中提出了“三沸點”的觀點,這是煮好茶的秘訣之壹。
經歷了八難,來到了最後壹難。喝茶不是牛飲,而是對茶韻的壹種領悟。想在喝茶的過程中得到啟發。我怎樣才能獲得靈感?從茶藝上升到茶道真的不容易。
古代制茶環境不好。沒有先進設備的幫助,茶葉基本都是手工制作,難度相當大。現在科技更發達了,泡茶或者泡茶(泡茶)容易多了。我們不用擔心生火,直接用電子設備控制溫度就行了。
相比古人,我們很幸福,喝茶的過程省去了很多“難事”。
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學習喝茶太難了,太無聊了。這種“平淡”表現在茶的學問高深,泡茶的步驟復雜,茶的味道單壹,沒有刺激性。
主要是茶的味道沒有刺激性,這是困擾年輕人學習喝茶的最大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壹句話:
年輕人不喜歡茶的味道,對茶也不感興趣,自然也就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到學茶中去。
要想解決問題,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妳得讓茶的味道變得有趣。當茶的味道豐富了,年輕人自然會產生興趣。
曾經有人拋出過這麽壹個有趣的想法,不同的茶葉可以混合浸泡嗎?比如綠茶和白茶,是否可以混合沖泡。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壹定是壹個充滿朝氣,喜歡新奇刺激的年輕人。
對於傳統的飲茶觀念,年輕人似乎更熱衷於創新和改變,但這種另類的飲茶方式可行嗎?
中國有很多種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制茶大師邱晨教授根據茶葉加工工藝的不同,將茶葉分為六大類,即綠茶、白茶、黃茶、綠茶、紅茶、黑茶。除了六大茶,還有花茶。
這種“6+1”的茶類有自己的特點。
綠茶是壹種非發酵茶,由殺青、揉撚、幹燥等工序制成。傳統綠茶有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白茶屬於微發酵茶,主要工藝是萎雕和幹燥。主要代表茶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
那麽我們可以把綠茶和白茶這兩種不同類型的茶混合在壹起嗎?
答案是最好不要這麽做,原因有以下七點。
01
前面說過,白茶和綠茶的工藝是不壹樣的。
綠茶殺青過程主要是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鮮葉中的茶多酚被酶促氧化。而白茶的萎雕過程主要是很多人不幹涉,不破壞鮮葉的細胞結構。萎雕過程是白茶鮮葉的自然脫水現象,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
綠茶是不發酵茶,白茶是微發酵茶,所以發酵程度不同。由於工藝不同,白茶和綠茶在外觀、口感、功效上都有很大差異。
02
因為殺青,綠茶保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質,如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等,又因為葉綠素,大部分綠茶都是壹副“綠衣服”。綠茶不僅顏色綠,茶湯綠,葉底也綠。
白茶主要分為四種,即白毫銀針、白牡丹、工美和壽美。銀針幹茶顏色為銀白色,白牡丹顏色為灰綠色,長壽眉為綠色或深綠色。如果強行混合沖泡(綠茶和銀針壹起沖泡),味道就先不說了。光看杯子裏的白綠顏色,總覺得不協調。
綠茶的湯色壹般是綠色清澈,而白茶的湯色壹般是淡黃色或杏黃色,也是半透明的。壹般來說,綠茶和白茶的湯色比較接近。
但是如果綠茶和紅茶壹起沖泡呢?眾所周知,紅茶的湯色是紅色,而綠茶的湯色是綠色。根據三原色原理,紅加綠產生黃色。但是,產生黃色有壹個前提條件,就是紅色和綠色的比例完全相同。顯然,茶湯的顏色不可能像色光那樣準確,所以更多的情況下,茶湯會變得渾濁。
03
綠茶以清香、栗香、壺香、蓋香為主,白茶以清香、花香為主。但綠茶中的青草味會比白茶重,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綠茶在殺青過程中沒有做好。
綠茶和白茶的香氣不同,兩種茶的香氣碰撞在壹起。我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會喜歡這個味道。就像我們不能把糖水和鹽水混在壹起喝壹樣。這兩大茶家族都是各有特色,各有各的獨特口味。壹起喝太浪費了。
04
綠茶不發酵,所以味道清新爽口(綠茶香味濃郁,如甜、醇、爽)。綠茶給人壹種活躍的感覺,但有很強的收斂力。
白茶的口感也很清新,但是白茶的口感清新柔和,收斂感不強。同樣,如果壹起喝,本來不收斂的茶湯會不會變成收斂感?
本來可以享受兩種口味的,結果只能喝這種“奇怪”的茶味。
05
綠茶有提神、利尿、消除疲勞的作用,白茶有清熱降火、清熱潤肺、平肝養血的作用。藥理作用不同,不宜混用。
06
綠茶是生茶,性寒。像壹些上了年紀的朋友,胃不好的朋友,體質弱的朋友,大量喝綠茶都是不可取的。
白茶的茶性可分為兩種:
所以夏天適合喝新白茶,可以去火,防止中暑,而老白茶非常適合老朋友喝。
綠茶和白茶的茶性不同,不宜混用。
07
說起茶醉現象,恐怕很多有經驗的愛茶人士都不會覺得奇怪。當妳喝很多或不同類型的茶時,妳會感到不舒服,無精打采,有點醉了。這就是茶醉現象。
妳為什麽會喝醉?
這是茶堿惹的禍。
綠茶中的茶堿類物質較多,白茶中的茶堿含量會比綠茶少,但如果混在壹起,就更容易醉。值得壹提的是,品茶的專家在試茶時只抿壹口。
因為評審員要喝很多茶,如果每個茶樣都要喝壹大口,估計等會就“醉”了,影響接下來的評審工作。而且,別小看喝壹口,好茶就是壞茶,喝壹口就知道了。
茶的味道可以互相影響。有些茶是甜的,而有些是苦的。有的茶比較淡,有的茶比較醇。茶的味道不壹樣,體驗自然不壹樣。如果把它們混在壹起,變成壹種味道,恐怕我們會失去很多樂趣。
總之,綠茶和白茶有很多不同之處。兩種茶壹起喝恐怕都喝不出好味道,壹起喝也容易醉(醉的前提是妳喝了很多茶),所以不建議兩種茶壹起喝。
雖然混著喝不太合適,但是堅持這麽做也不錯。
但是,混飲是有條件的,或者妳按照以下三種方式去做,那麽混飲會相當不錯。
可以在綠茶中加入少量白茶,也可以在白茶中加入少量綠茶。
這樣,無論是綠茶還是白茶,都不會影響另壹種茶的口感,反而可以作為“錦上添花”來“畫龍點睛”,在不影響茶湯口感的情況下,升華茶湯。
在茶行業,我們可以稱之為“準備”,還是有跡可循的。
為什麽有幾個?原來當時福鼎白茶產量有限,全是手工茶,白茶靠天氣吃飯,產能不穩定,銀針在國外成了搶手貨。畢竟數量不錯,英國人只能放幾塊進去。
也就是說,把兩種茶混在壹起是可行的,只是要求另壹種茶壹定要小,非常小,只能起到點綴的作用,不能以主人自居。
例如,妳可以將綠茶和茉莉花茶混合在壹起。
花茶本身是由茶葉和花蕾制成的。比如茉莉花茶就是綠茶和茉莉花制成的成品茶。如果把綠茶和茉莉花茶混在壹起,壹般影響不大,只是綠茶的味道更重。
而且我們也可以自己做壹些花茶,比如蓮花茶。
我們只需要把荷葉曬幹,用綠茶和黃茶沖泡。妳不僅可以享受綠茶的味道,還可以得到荷葉的效果,這樣妳就可以魚與熊掌兼得了。
妳可以找到兩種相似的茶。
(1),發酵程度差不多。
比如和綠茶、黃茶壹樣,綠茶是不發酵茶,黃茶是輕度發酵茶,兩者的發酵程度不會有太大差別。
(2)過程是相似的
而且在工藝上,黃茶只是比綠茶多了壹道“悶黃”的工序,所以兩者差不多,可以混著喝。當然其中壹種最好不要太多。
綠茶和白茶也可以搭配壹些,掌握“壹多壹少”的方式就夠了。紅茶和紅茶都是高度發酵的茶。理論上來說,混壹些是可以的。
(3)茶的性質相似
兩者的相似性還體現在茶葉的屬性上。把茶性相近的茶混在壹起比把茶性不同的茶混在壹起好。
那麽這六種茶是什麽呢?
(4)外觀和內涵相似
我們可以根據上面提到的茶葉屬性來選擇混合對象,因為如果茶葉屬性不壹樣,就怕相互影響。茶葉性質類似,影響會小壹些。此外,相似性還可以表現在外觀和內涵上,而茶的內涵主要包括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總之,兩種茶越相似越好。
綜上所述,兩種不同的茶不宜混用。但沒有什麽是絕對的,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就好。畢竟喝茶是自己的事,只要不反感,不難受就行。
其實從“混泡泡”事件可以看出,年輕人的觀念是追求創新。他們喜歡給傳統文化賦予新奇的元素來彰顯個性。
但是,追求創新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推翻傳統。我們不應該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應該理性創新,更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根據實際情況創新。
沒有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創新就是空中樓閣。
再者,我們應該問自己,創新的目的是什麽?
我們創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更實際的使用。如果混音體驗不好,效果不好,那我們也沒必要刻意去做,來表現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