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詩經》是現實主義作品,《離騷》是浪漫主義作品?

為什麽《詩經》是現實主義作品,《離騷》是浪漫主義作品?

文化藝術認證組推薦時間:2017-09-22。

從物理上講,《詩經》的特點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詩經》中抒情詩是主流。《詩經》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瀟雅》、《國風》中的幾章外,幾乎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度來看,抒情詩的水平明顯高於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同時代的古希臘荷馬史詩,則完全是敘事性的。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以敘事傳統為主的西方文學的發展方向壹樣,《詩經》也奠定了以抒情傳統為主的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中國以後的詩,多是抒情詩;此外,抒情詩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風格。

其次,《詩經》中的詩詞,除了少數,完全反映了現實世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這裏幾乎沒有以幻想超越人類世界的神話世界,沒有神和英雄的特殊形象和經歷(這是荷馬史詩的基本素材),有壹些關於政治動蕩、春耕秋收、男女愛情的悲歡離合。後來,中國的詩歌乃至其他文體都以日常生活和現實為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和人物永遠是文學的中心素材。

第三,聯系到上面提到的第二項,《詩經》整體上具有顯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無論是主要產生於社會上層的雅,還是主要產生於民間的,都有相當數量的詩歌,與時事政治密切相關,批判統治者的不正當行為和道德敗壞。雖然它的意義主要在於維持合理的統治程度,給人們更寬松的生存條件,但對於社會的發展當然是有價值的。

關心社會政治道德,敢於批判統治階級的腐敗,應該說是《詩經》的優秀之處。但是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正如我們在上壹節用實例分析的那樣,這種批判完全站在社會公認原則的立場上,從根本上起著維護現有秩序穩定的作用,卻不能不抑制個人的欲望和自由。以《鼠》這首詩為例,它可能是對統治者奢靡生活的批判,也可能是對“禮儀”的漸進破壞。不管作者本意如何,詩歌對這兩種現象都適用。

要說《詩經》的這壹特點對後世的影響,首先要說明《詩經》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後世通過曲解得到了強化。不直接反映政治道德問題的詩歌,本來就包括很多愛情詩,在《漢書·毛詩序》中,都被解讀為歌頌或批判政治道德的作品。所以《詩經》就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

後世詩人繼承《詩經》的特點,關註社會政治道德,也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倡導這壹特征壹方面可以糾正文學過度的遊戲化和唯美化傾向,弘揚文學的社會功能;另壹方面,如果過分強調這壹點,必然會阻礙文學的多元化發展,抑制情感的自由表達。

第四,《詩經》中的抒情詩在表達個人情感時壹般是克制的,因而顯得平和。好像和項伯批評“謗人”、香老鼠批評沒風度的人壹樣,態度很激烈。但這種例子不僅少之又少,也不能說是純粹的“個人感情”,因為作者是在捍衛社會原則,是在依靠集體的力量斥責少數“壞人”。比如沒有正確性的雨,十月之交,正月等等。,因為被批判的對象是大多數人,他們已經感到害怕和不安了。至於表達個人的失意,厭戰和來自部隊的思鄉,甚至男女之間的愛情,壹般沒有強烈的悲痛和強烈的喜悅。必然的結果就是《詩經》的抒情多以悲情見長。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後代的詩歌也更常見於表達情感——悲傷。

克制的感情,尤其是悲傷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它不像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喜悅噴湧而出,而是委婉曲折,跌宕起伏。因此,《詩經》的特點是抒情細致,意味深長。這壹特點也深刻影響了中國後來的詩歌。

另外,需要說的是,雖然《詩經》的抒情總體平和,但依然真摯動人,不乏明快、歡快、有趣的作品。後世的儒家說《詩經》所有的作品都是出於政治和道德目的而寫的,但並不能抹殺那些抒情作品尤其是情詩的感染力。所以在封建專制時代,當文學的道德化傾向和道德化傾向過分嚴重的時候,詩人也會打出《詩經》的權威旗號,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適當的,至少是適度的認可。何敬明的《明月集序》就是壹個例子。湯顯祖寫的《牡丹亭》裏,閨閣的杜麗娘讀了關雎,渴望愛情,又是壹個例子。以上主要從內容、思想傾向、抒情特色等方面論述了《詩經》的幾個重要特色。這些特點對中國後來的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簡單介紹壹下《詩經》的特點。這些方面的影響是不壹樣的。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字,有時也有從二字到九字的各種句式。但是雜句式的比例很低。只有幾首詩以雜詞為主,如《伐譚》。綜合四句話,可以推斷當時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穩定和簡單的。漢代以後,四言詩斷斷續續地出現,但已不再是壹種重要的詩歌形式。相反,它被廣泛應用於辭賦、頌、贊、頌、諫、題等特殊的詩體中。

《詩經》往往采用疊章的形式,即在重復的篇章之間,只有少量的詞義和字面意義的變化,產生唱嘆的效果。這是民謠的壹個特點,可以加強感情的表達。因此,它在《國風》、《瀟雅》等民歌中最常用,但在《雅頌》、《瀟雅》等政治詩中很少出現。壹個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肖驍》:

挑啊挑,挑啊挑。撿蒼蠅,收蒼蠅,這是個小故事。

挑挑揀揀,說幾句話。挑來挑去,細字抹平。

挑來挑去,侃侃而談。挑來挑去,出洋相。

整篇文章共三章十二句,只改了六個動詞。既描述了采摘過程,又通過反復的節奏展現了壹種熱鬧的氣氛,似乎有合唱和旋轉的味道。阿清朝男子方雨潤曰:“忽聞田家女子,平原曠野,風與美陽,群歌相答,余音裊裊,忽斷忽續。”(《詩經·原始人》)這麽說也是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肩章重疊、句子重復的美感確實很感人。四言詩衰落後,這種形式也被廢棄,只能偶爾見到。在現代歌曲中經常見到。這不能稱之為“影響”,但與古今有關。

作為壹首歌謠,為了獲得音韻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等詞語。在古漢語的規則中,這些詞多為形容詞,所以也有助於表達曲折隱晦的感情,描繪清新美好的大自然。比如《詩經》第壹章中的關雎,“關關”(疊詞)描寫水鳥之聲,“婉約”(疊韻)代表仕女之美,“交錯”(雙聲)描寫水草之態,“輾轉反側”(疊韻)描寫因相思而無法入眠的情形。

《詩經》中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尤其是每首詩的開頭),強化了作品的意象,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朱在《詩傳》中解釋為“說的實情”。這包括壹般陳述和布局陳述。總的來說,《國風》中,除了《七月》等少數例子,很少有帶排列的語句;《雅》裏大大小小的場景很多,特別史詩。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是大量論述。雖然《詩經》與漢賦仍有諸多聯系,但說其原始因素源於《詩經》也不無道理。《詩經》中的詩歌以興為開端,影響了後世的民歌。

  • 上一篇:2020元宵節燈謎成語謎語
  • 下一篇:二人轉裏有哪些九腔十八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