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啥是現代建築?
我們這個老國度的人總喜歡把自己當作東方,來和西方對立,這個對立方法使“西方”成了壹個混淆不清的概念,什麽東西都能往裏裝。最後,弄得“西方建築”和“現代建築”這兩個概念也變得模糊不清,就如同題主在問題描述裏說得壹樣。但實際上西方到底是啥?如果不弄清西方這個東西的來龍去脈,“中國現代建築”這個詞也就無從談起。
西方傳統建築:
雅典衛城
梵蒂岡大教堂
阿爾罕布拉宮(對於我們來說是“西方建築”,但實際是伊斯蘭建築,英國人或美國人壹定覺得這壓根就是異域風情。“西方”的組成其實也很復雜的,妳能分出來?)
現代建築:
範斯沃斯住宅
馬賽公寓
香港匯豐銀行
看到這裏明白了不?“現代建築”和“傳統西方建築”壓根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現代建築裏不僅沒有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它壓根就沒保留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元素。他的誕生,就是為了“幹掉全世界腐朽的建築文化元素”的,這也是為啥我們認為“現代建築”實際是壹場革命,就如同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築》說得壹樣。“現代建築”之所以給我們中國人留下了“西方”這個印象,其實只不過是因為這個革命恰巧誕生於西方,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度的被迫害妄想使我們把自己和整個西方對立起來。實際人家(現代建築)真得沒有針對我們,人家只是認為在座的都是垃圾而已(調侃,別當真)。
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大來說,中國各方面的傳統文化都存在混淆不清這個問題,把脈絡理清楚,實際應該是下面這樣:
現代建築——西方或東方的傳統建築
現代醫學——西方或東方的傳統醫學
現代武術——西方或東方的傳統武術
現代建築之所以會誕生,是因為技術和材料的進步,同時也符合了人類生活新的需求,在滿足工業革命和城市居住這壹點上,各國的傳統建築都完全沒有競爭的可能。
說實話,把這問題再引申壹下大家就能看出來是不是有點滑稽:將來有朝壹日人類建起太空船飛向星辰大海,咱們中國人是不是還要建壹艘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太空船?掛著大紅燈籠和中國結的那種?吃飽了撐的。
2、為什麽不從現存的城市發現美?
上面這壹通亂噴好像我很不喜歡傳統建築壹樣。實際完全不是,我的導師就是研究古建築的,我也愛極了中國傳統建築。但是,喜愛不是我們因循守舊的理由。以前的美麗已經永遠回不去了,壹個時代的美只能屬於壹個時代。現在的中國為什麽不能醞釀壹種獨屬於這個時代的美?
我覺得說現代中國城市風貌雷同,完全是人們對於美的定義太單壹了,並且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題主妳可能不知道,現代中國有壹個衍生出了賽博朋克這種大風格的聖地——九龍城寨,在這種風格之下,誕生了無數神作,我來稍微列舉壹下其中壹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環太平洋》等等。
題主請問,妳覺得這是不是現代城市獨有的風格?壹定就比傳統建築差嗎?因為是貧民窟所以就不配提“美”嗎?如果不配的話,那為什麽這麽多藝術家對這種風格這麽癡迷?比如下面這位?
澳大利亞藝術家Joshua Smith的香港建築模型
很多“老學究”覺得自己才有定義美的特權,認為只有“雕梁畫棟”、“大屋頂”才是中國文化元素,才是美的。依我說,那純粹就是放屁。因為我覺得,其實中國很多城市都已經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氣息,屬於自己的美。我隨便找壹些例子。
重慶的高差塑造了非常立體的城市景觀。
說真的,我覺得大家是不是有可能忽略了這樣壹種可能:說不定在中國進幾十年的城市發展中,已經醞釀了很多主流視角沒有註意到的美感,只是大家暫時沒有發現而已?其實大可不必盯著100年以上的老建築,建國之初的建築、79年之前的建築、改革開放的建築,這些每個時段的建築或城區總能挑出來幾個保存完好、獨具風情的吧?這些區域如果能留到100年後,不就成了“中國文化元素”了?比如電影《鋼的琴》中破敗的北方小城,這種工業化的蒼涼感為啥就不是美的?
《鋼的琴》場景(開個腦洞,如果這電影能達到教父的水準,這些取景地也許就能成為壹個全世界人民趨之若鶩的景點了,所以,創造、利用現有資源才是最好的辦法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