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組織的捕鯨業形成之前,日本很早就開始吃鯨魚肉了。據悉,在舊石器時代的“貝殼丘”(人類丟棄的貝類食物殘渣)和彌生時期的遺跡中,都發現了小齒鯨的化石。雖然在歷史上,日本因宗教原因數次禁止“食肉”,但鯨魚壹直在食用魚類之列。《史記》中記載“公元712年鯨肉獻於神武天皇”。位於和歌山縣的太地町被視為日本捕鯨業的發源地。從65438年到0606年,人們開始有組織地捕捉遊到熊野海灘的鯨魚,同時翻開了日本捕鯨史的第壹頁。
◆鯨魚肉的特殊情結
二戰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同時物流保鮮技術進壹步發展。鯨魚肉成為替代牛肉和豬肉短缺的重要肉類,鯨魚牛排和鯨魚咖喱逐漸走上人們的餐桌。戰後很長壹段時間,“鯨魚肉”等魚類產品被視為低成本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壹。1958年鯨肉產量約為13.8萬噸,1962年高峰期達到22.6萬噸。對於在戰後時代長大的人來說,有壹種偏見和厭惡,認為鯨肉是“替代品和廉價品”,也容易引起“懷舊”。當時“龍田炸鯨片”是戰後學校餐飲中很有代表性的壹道菜。所以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對鯨魚有壹種特殊的情結。
◆為什麽壹定要吃鯨魚肉?
在日本,關於鯨肉消費也有兩種聲音,分別是“喜愛”和“保守”。在過去的20年裏,日本的壹些環保非政府組織試圖通過揭露日本漁村對鯨魚的殘酷屠殺來阻止對鯨魚的捕殺和食用,但效果並不十分明顯。然而,當“汞等有害物質容易在鯨魚體內積累”等研究發現公之於眾後,市場上對海豚、鯨魚等鯨類肉質的需求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日本衛生工作者對鯨肉中汞含量的標準是0.4ppm(毫克每克),但領航鯨的樣本中汞含量被檢測出超標十倍。日本厚生勞動省建議孕婦和兒童慎用鯨魚肉,太地町居民每年都要接受汞檢測。
日本各種鯨肉料理
即便如此,鯨魚肉並沒有從餐桌上消失。“最喜歡的壹派”認為,從陸地和近海捕撈的海豚可能存在上述問題,但從南極海域捕撈的鯨魚受到的汙染較小,其體內積累的有害物質也比其他動物少得多。除此之外,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抵擋不住鯨肉的美味和營養價值。鯨肉濕潤、鮮嫩、可塑性強,幾乎所有日本常用的烹飪方法都可以用來處理鯨肉。此外,鯨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富含鐵的紅肉,被認為是高蛋白、低熱量的健康食品。日本很多地方都會舉辦鯨魚美食節,展示鯨魚肉菜肴和各種加工食品。
◆日本的捕鯨產業鏈
日本的鯨肉加工產品
在日本,除了壹些專做鯨魚料理的老店之外,很多餐廳裏也經常能看到鯨魚肉做成的菜肴。鯨魚刺身,鯨魚壽司卷,鯨魚沙拉,鯨魚咖喱等等。鯨魚不同部位的加工品也很常見。此外,由於鯨肉脂肪含量低,因此也被醫院配餐作為食療的重要食物。為了促進消費,壹些學校還會在飯菜中使用鯨魚肉。在日本,捕鯨延伸出來的餐飲和加工已經形成了壹定規模的產業鏈。
◆抓捕與反抓捕的持久戰。
焦點:“科學捕鯨”還是“商業捕撈”
近年來,日本的捕鯨活動引起了極大的關註,主要是因為南太平洋的反捕鯨非官方組織多次與日本捕鯨船發生沖突。2065438年5月31日,澳大利亞政府為了阻止日本在南極海域捕鯨,正式向海牙國際法庭起訴日本。今年3月31日,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對日本捕鯨案作出判決,認定日本每年在南極海域捕鯨並非出於“科學研究”目的,要求日本停止這壹活動。
捕鯨案的焦點是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行為是否屬於1946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八條允許的科研行為。澳方認為日本捕鯨是打著科學旗號的商業捕鯨,違反了《公約》的規定;日本辯稱捕鯨是“合法的科學研究”。國際法院斯洛伐克首席法官彼得·托姆卡(Peter Thomka)表示,日本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項目未能證明日本每年需要捕殺850頭小須鯨、50頭長須鯨和50頭座頭鯨,盡管實際捕殺的鯨魚數量並沒有那麽多。而且日本方面也沒有考慮小規模或者非致命性的替代項目。
日本雖然接受了這壹裁決,但並不適用於其他海域的捕鯨活動。4月3日,日本漁業部門壹名官員表示,日本已決定取消本財年在南極洋的“科學捕鯨”,但計劃在其他地區繼續這壹活動。
實質:以“科研”之名求公海捕魚之實
有分析認為,壹旦捕鯨活動停止,意味著整個捕鯨產業鏈的大量工人可能面臨失業,相關水產公司可能面臨倒閉的危險,從而減少日本的財政收入。與此同時,日本壹直以所謂的“科研”捕鯨為借口,實際上掩蓋了其在公海捕撈漁業資源的真相。
◆偏離日本人與食物和諧相處的精神。
太地町是日本捕殺海豚最集中的地區。每年9月到4月,這裏會變成壹個血腥的屠宰場。
保護鯨魚的重要原因是鯨魚瀕臨滅絕的現狀。據悉,南極洲的藍鯨數量比原來的1%還少,西太平洋只有100頭灰鯨,瀕臨滅絕。在南極海域,每年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
除了被殺死,水汙染會毒害鯨魚,船只的噪音也會對它們產生嚴重影響,這些都會威脅到鯨魚的生存。
2012年3月,日本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和食”申請時,強調“和食”不僅是日本料理本身,更是基於日本人“尊重自然”的氣質,以及與“食”相關的“風俗習慣”。
肆意捕殺鯨魚這種與人類社會關系密切的動物,顯然與所謂的“尊重自然”背道而馳。今年6月5438+10月18日,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肯尼迪用英語和日語發表文章稱:“美國政府反對獵殺海豚(鯨魚)的捕魚方式。”她還對這種做法的“不人道”表示了極大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