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生情況簡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年級的美術課程教學。學生狀況參差不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學生思維的激發,問題探討重視不夠。
2、有囫圇吞棗現象。以文本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多角度分析總結概括上欠缺較多。
3、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是關鍵。
4、雖然學生風格各不同,相對而言,女生比較沈靜聽話,男生活潑有活力,但是學生對老師都較有禮貌,師生關系較融洽。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還註重了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社會、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初三年級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有7課,6個單元,內容涵蓋4個學習領域,其中“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占有較大比重。6個單元分別為 “時代新貌”、“校園生活”、“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創造天地”、“藝術瑰寶”六個單元。這些單元的設定,主要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關於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即對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結合美術學科的價值和特點來確定的。“時代新貌——城市雕塑”單元,有利於促進關心時代的發展,加強社會責任感;“校園生活——魯迅”單元,有利於學生形成關心學校、愛護集體、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的新風氣;“人與社會——向民間藝術家學習”單元,有利於促進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人與自然——用泥造型”單元,有利於學生形成接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及保護環境的意識;“創造天地——用紙造型”單元,有利於學生了解生活、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藝術瑰寶——盛唐氣象、文藝復興三傑”單元,有利於學生比較系統地接觸中外優秀文化遺產,努力學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特別是我國唐朝的優秀藝術成就。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分析
聯系生活,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養成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註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利於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過學習掌握壹定的學習方法,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並積累壹定的繪畫能力和創作能力。認識美術與生活的聯系,良好的學習和創作習慣。
四、完成任務采取措施
要改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那麽就要美術學科四個學習領域上分別施以不同的要求或整改方案,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過拓印或剪貼,制作各種圖形。
2、學習簡單的繪畫構圖方法、簡單的透視知識以及結構比例知識。
3、結合傳統藝術中的色彩運用方法,學習對比、調和等色彩知識。
4、學習泥塑、紙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五、教學進度
第壹周 時代新貌-----城市雕塑
第二周 時代新貌-----城市雕塑
第三周 校園生活-----魯迅
第四周 校園生活-----魯迅
第五周 人與社會-----向民間藝術家學習
第六周 人與社會-----向民間藝術家學習
第七周 人與自然-----用泥造型
第八周 人與自然-----用泥造型
第九周 創造天地-----用紙造型
第十周 創造天地-----用紙造型
第十壹周 藝術瑰寶-----文藝復興三傑
第十二周 藝術瑰寶-----文藝復興三傑
第十三周 校本課程
第十四周 校本課程
九年級下學期美術教學工作計劃二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的美術教學,13個班,每周13節課。作為藝術範疇的美術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美術教材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著眼點,把欣賞、評述與繪畫、手工制作、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開啟心智、提升誌趣、陶冶情操,培養愛國情感和審美意識的目的。本學期在去年基礎上強化實踐,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我校的藝術氛圍。根據新課標結合我們周坨子學校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壹、指導思想及基本情況分析
1,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為依據,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養成,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需要,體現人文關懷,關註學生長期的健康成長。
2,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很高,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較好,但是學生年齡孝對美術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學生的審美意識較淺,沒有壹個系統的知識技能結構。九年級的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好上壹點,但也會出現不積極的現象,甚至對美術興趣減退。因此必須因地制宜。
二、教學目的、任務
1、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促進學生的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滲透人文。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美術新課標、認真備課,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改進學習、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
本節課所教學的“統計”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能按照不同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和排列;在比較、分類、排列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壹標準下的壹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依照這壹理念,我在這節課的設計上,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運動會的情境串,並提供了具有開放性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爭論、比較的過程中,體會統計的生活意義,抽象出合理的統計方法。
1. 創設故事情境
在課的壹開始,向學生呈現了壹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壹下子就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緊接著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 “仔細看圖,妳看到了什麽?想知道什麽?”從而迅速把學生的註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
2.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壹個完整的分類統計過程。
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並學習壹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知識和方法。這樣表述,其實是看到了過去我們在教學統計識時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然而,設計怎樣的教學過程才算是讓學生真正親身經歷了呢?我認為就是要讓學生體驗統計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復雜性,並在這壹過程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策略。於是我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提出不同的問題,感知按不同標準分類是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比比這些不同就體會到了問題和統計活動是相關的,問題決定統計活動,統計活動服從於、服務於要解決的問題。
接著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根據對所得數據的分析整理,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啟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妳知道了什麽?在學生討論匯報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們剛才所提出的問題。二張統計表有什麽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嘗試將統計遷移到真實的生活中,“同學們在參與策劃.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的同時,積極動腦,表現不錯,為自己的小組贏得了榮譽,這些各不相同的獎章,妳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統計嗎?”這樣做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很好地鞏固了新知,根據獎章的顏色和形狀進行統計。這壹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煉,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後我發現了壹些不足之處:
其壹,在教學中對為什麽進行統計的意識未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而把重點放 在讀統計圖上,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是很準。
其二,雖然也進行了壹些為什麽進行統計的教學,但是沒有把這種教學形成統計教學的習慣,即教師缺乏這種統計鏈的意識。雖然按目標達成了對統計圖的理解,但是學生卻因為獲得統計方面的知識的不完整性,使得學生缺乏應用於生活中的意識。
這樣看來,要想較好的進行統計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還要能夠跳出課本,在對相關知識有壹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尋找最適合學生的突破口。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九年級下學期美術教學工作計劃三壹、《美術學科課程標準》滲透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註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準》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註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壹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素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壹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二、本冊教材教學目的要求
浙美版第17冊試驗教科書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以探究式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材新體系。
本教材的編寫還註重了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社會、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初三年級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有7課,6個單元,內容涵蓋4個學習領域,其中“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占有較大比重。6個單元分別為 “時代新貌”、“校園生活”、“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創造天地”、“藝術瑰寶”六個單元。這些單元的設定,主要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關於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即對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結合美術學科的價值和特點來確定的。“時代新貌——城市雕塑”單元,有利於促進關心時代的發展,加強社會責任感;“校園生活——魯迅”單元,有利於學生形成關心學校、愛護集體、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的新風氣;“人與社會——向民間藝術家學習”單元,有利於促進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人與自然——用泥造型”單元,有利於學生形成接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及保護環境的意識;“創造天地——用紙造型”單元,有利於學生了解生活、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藝術瑰寶——盛唐氣象、文藝復興三傑”單元,有利於學生比較系統地接觸中外優秀文化遺產,努力學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特別是我國唐朝的優秀藝術成就。
三、學生情況簡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年級七個班級的美術課程教學。學生狀況參差不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學生思維的激發,問題探討重視不夠。
2、有囫圇吞棗現象。以文本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多角度分析總結概括上欠缺較多。
3、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是關鍵。
4、雖然這七個班學生風格各不同,相對而言,女生比較沈靜聽話,男生活潑有活力,但是學生對老師都較有禮貌,師生關系較融洽。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分析
聯系生活,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養成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註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利於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過學習掌握壹定的學習方法,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並積累壹定的繪畫能力和創作能力。認識美術與生活的聯系,良好的學習和創作習慣。
五、四個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學建議
要改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那麽就要美術學科四個學習領域上分別施以不同的要求或整改方案,具體的教學建議如下:
造型·表現領域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學活動建議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過拓印或剪貼,制作各種圖形。
2、學習簡單的繪畫構圖方法、簡單的透視知識以及結構比例知識。
3、結合傳統藝術中的色彩運用方法,學習對比、調和等色彩知識。
4、學習泥塑、紙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評價建議
1、是否初步認識形、色、肌理和空間等在造型活動中的作用。
2、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事物的比例關系。
3、能否在造型活動中初步運用構圖知識。
4、能否運用所學過的美術知識大膽地表現周圍的生活和環境。
5、能否大膽地用圖像和立體造型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領域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秦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壹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教學活動建議
1、學習設計基礎知識,為鄉鎮、學校以及節慶等設計制作吉祥物造型。
2、用泥土、軟硬泡沫材料以及塑料瓶、廢舊織物、廢包裝箱等媒材,進行玩偶、生活實用品、交通工具模型、兵器模型等的設計制作。
3、用相對應的紙張特性進行紙張造型設計。
4、學習陶藝的制作方法。
評價建議
1、是否在設計活動中表現出創意。
2、能否在作業中有意識地運用壹些形式原理。
3、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
4、能否利用媒材的特性進行簡單的加工。
5、能否用口頭語言和短文的形式,對自己的和同學的作業進行評述。
欣賞·評述領域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壹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活動建議
以討論、比較等方式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領略不同的藝術風格。
介紹壹件優秀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
以參觀、討論等方式,欣賞校園和社區的景觀設計。
1、通過觀看錄像、圖片等,欣賞雕塑和現代工業產品,感受不同材質的美。
2、鼓勵學生從課本中選壹件最喜歡的作品,通過查閱資料,向同學介紹欣賞作品的心得。
3、將若幹雕塑作品的圖片,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區別雕塑作品的時代特點。
4、欣賞我國的石窟藝術。
九年級下學期美術教學工作計劃四通過對二期課改的學習、領會和實施,我們力求把美術活動與其它活動進行有利的整合對孩子進行美的熏陶。讓孩子在藝術教育中獲得發展,為學生創設壹個優美、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力圖讓我們的孩子在壹個更寬松、更平等、更互動的環境中學得更多的本領。本學期我們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第壹學期的美術特色計劃如下:
教師情況
我校兩位教師是第壹次合作,在工作中力求互相學習、互相切磋。我們對美術都有很大的興趣,並樂意對美術特色教學進行新的嘗試,探索新方法,能接受新信息、新方法。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汲取別的老師的經驗,不斷取經,充實自己美術功底。我們也註意自身的素質提高,通過學習理論和進行實踐的操作以及相互學習交流中,對美術教學積累了壹定的經驗。本學期,我們將結合二期課改的精神,以主題活動為主線去選取題材,組織活動。開展各種豐富的活動。並把陶藝教學納入工作的重點。在活動中將更多關註孩子們參與的過程,並及時地把學得的經驗和獲得的信息與各位教師交流,***同探討並努力研究出適合本年級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體現自己班級教師的個性和特色。同時努力做到二期課改提出的整合性、創造性等特點。
學期目標
1、在了解本年級學生發展情況下,註重學生的經驗積累,開展多種活動方式、方法,加強學生與老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2、在學生的生活中尋找孩子關註的主題內容,開創學生的思維,使之成為新的主題內容。
3、在美工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和對色彩的辨別能力。
4、註意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加強學生對油畫棒、記號筆、毛筆、顏料等繪畫用具的使用,培養孩子參與各種形式美術活動及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容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欲望。
5、由課本學習變為人本學習,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多讓學生觀察、討論,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進步學生要以鼓勵的正面態度對待,發現學生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
6、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有意識的去收集各種優秀作品,引導他們去觀察、探索美術作品中的繪畫技巧,鼓勵他們去模仿,同時培養孩子欣賞美的能力。
具體措施
1、 重視美術活動內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選擇性,開展壹系列以主題活動為主的美術活動。
2、 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活動,並及時調整計劃。
3、設計好每周的美術活動內容,並提前做好相應的教具。
4、認真參與每次的美術特色教研組活動,學習新信息及教育的好方法,加強自身的素質。
5、利用空余時間互相觀摩美術活動,認真記錄和做好評析,努力吸取她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教學方法
教師不能老霸占課堂的時間,喋喋不休講個不停,講得“眉飛色舞”、“汗流浹背”,自我感覺還良好。學生只帶著兩只耳朵就來上課,不用動手也不用動腦,像是事不關已。這種主、輔位置的顛倒,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傷,教師教過的內容對學生來講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研究性學習就是致力於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它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待解決問題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而,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適合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