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簡介
傣族是雲南特有的壹個民族,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下肥沃富饒的西雙版納、德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孟連等地。
傣族先民是古代百越人之壹,“傣”意為熱愛自由與和平的民族。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們普遍喜歡唱歌跳舞。舞蹈形象生動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態的模擬和美化。最受歡迎的是“孔雀舞”和“象腳鼓舞”,尤其是“孔雀舞”,其優美的舞姿和細膩的情感,使孔雀這種美麗的動物被生動地模擬、擬人化和美化,把人帶入壹種詩意的境界,使大都會的觀眾為之傾倒。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屬於壯侗語族傣語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被傣族人用來記錄豐富的歷史傳說、宗教經典和文學詩篇。傣族不僅能歌善舞,還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其是傣歷、傣藥和敘事詩。
傣族-歷史
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生活在雲南、廣西、貴州等地,與壯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民族關系密切,都源於古代的“百越”。他們以“刺發”為同壹個習俗,卻又相互混雜。他們的足跡還在老撾、泰國北部、緬甸、印度。他們是最早種植水稻和使用犁耕的人。公元前1世紀,中國史書中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
傣族-禮儀
自古以來,傣族就是壹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國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招待用餐。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從不大喊大叫,罵人,罵人。女性走在客人面前,要收攏裙擺,弓腰。客人在樓下,不是從客人所在的樓上。每家都有幾套幹凈的床上用品待客。在壹些傣族村寨裏,還有壹個專門接待沿路客人的“薩拉房”。
去傣家做客,還會受到主人的“潑水”和“紮線”的待遇。客人到了,門口有個傣族的小攤位,用銀碗盛著浸過花瓣的水,用枝葉輕輕潑在客人身上。在竹樓上落座後,老彌桃會在客人的手腕上系壹根線,祝他好運、平安、幸福。去過傣族村寨的遠方客人,被傣族人民熱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動,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傣族節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收節”、“開節”和潑水節。“封禪節”在7月中旬,是農忙季節,佛教節日大多集中在這個時期,以便集中生產,同時還會舉行盛大的“拜佛”活動,向佛供奉食物、鮮花、銀幣和紙錢。“平倉日”將持續三個月左右,直到10月中旬的“開倉日”。
傣族最大的節日是潑水節。時間是每年的四月。按照時間序列,陽歷的四月相當於傣歷的正月。潑水節也是傣族的新年。按照傳統習俗,壹大早,人們會帶著鮮花和綠葉去佛寺祭祀,帶著清澈的水去迎佛。做完這壹切,大規模的互相潑水開始了。只見壹群群青年男女,用銅碗和臉盆盛著水,湧出街道,嬉戲追逐,濺在每個人身上,從頭到腳都濕透了。這是吉祥之水,賜福之水。人們盡情地潑灑和傾倒。無論誰濺誰被濺,都異常開心,笑得很大聲...
潑水節期間,浩瀚的瀾滄江上將舉行龍舟比賽。水上船將用五顏六色的花裝飾,裝扮成成龍、孔雀、大魚,幾十名青年男女用力劃水。兩岸觀眾將如雲,鑼鼓聲、歡呼聲響徹雲霄。
晚上,村子裏會放煙花,是傣族人自己做的。用壹根幾十尺長的竹子,在根部填滿火藥等配料,放在高架的竹子上。當導火索點燃,火藥燃燒時,竹子像火箭壹樣飛上天空,在空中放射出絢爛的煙花,就像花朵壹樣,繁星閃耀,光彩奪目,使節日的夜空格外美麗。
潑水節是壹個歡迎的節日,壹個歡樂的節日通常需要三到五天。
傣族-婚姻習俗
“追到黃雞”是西雙版納青年男女通過吃謠言來尋求愛情的壹種方式,即姑娘把黃雞拿到集市上去賣。如果買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會主動拿出凳子讓他坐在旁邊。通過交談,如果雙方相愛,兩人會拎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裏傾吐感情;如果買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會加倍要價。
“吃點小酒”,男女訂婚,男方收拾酒菜,去女方家請客。客人散了,男方由三男三女陪著,擺了壹桌。“吃點酒”就是吃三道菜:第壹道是辣的;第二種方式是多放鹽;第三道菜應該有甜食。它意味著熱情、深沈和甜蜜。新房竣工,是要祝賀新房的。小夥子先上樓,提著牛頭,唱著祝福歌。成熟的男人提著箱子,已婚的女人提著被褥,姑娘們依次提著食物。然後他們在壁爐上支起三腳架,擺好酒桌,準備菜肴,唱歌祝賀新房落成。村民們也給他們的主人送壹些吉祥的禮物。
婚禮當天,婚禮會在雙方家裏舉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裏舉行。婚宴上,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品有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種象征吉祥的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壹個綁禮,即婚禮用壹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膀,兩根白線分別綁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純潔。然後,老人把糯米揉成三角形蘸上鹽,放在壁爐上壹個三腳架的頂點上,讓它燃燒後自然脫落,象征著愛情堅如鐵。
傣族服飾
傣族傳統服飾中,男性多穿雙排扣或大排扣無領上衣和肥褲,少數人穿白色、藍色、淺藍色、淺黃色布頭的深色筒裙;由於地域不同,女裝也有明顯的差異。西雙版納的婦女穿白色、深紅色或淺綠色的緊身窄袖上衣,各種齊腳長的裙子,銀腰帶,婦女的發飾很講究,高發髻,髻上插著花;也有大布巾纏在頭上的。德宏、耿馬的女人,穿著齊腰的上衣,五顏六色的裙子,發髻在腦後,其余的拖在背後。衣料以前是土布,現在多為絲綢和平紋細布,展現了傣族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
傣族-飲食
大米和糯米是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雙版納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們認為粳米、大米需要立即食用,不失去原有的色、香,所以不吃隔夜飯或很少吃,習慣用手捏米。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歡吃酸菜幹。據說傣族人之所以經常吃酸菜,是因為他們經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類是豬牛雞鴨,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大陸的傣族人喜歡吃狗肉,擅長烤雞、燒雞,對魚、蝦、蟹、螺、苔等水產品十分喜愛。用苔蘚吃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煮魚,多以酸魚或烤香茅魚為主,除了做魚剁饢,就是把魚烤爛搗成泥,拌上香菜、魚凍、烤魚、白醬鱔魚等。吃螃蟹的時候,壹般是連殼帶肉剁成蟹醬做飯。傣族人稱這種蟹醬為“蟹南米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雙版納還有壹種苦筍,所以傣味裏也有壹種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膽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涼菜的混合菜。
傣族地區濕熱,昆蟲種類繁多。昆蟲制作的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吃的昆蟲有蟬、竹蟲、奧庫莫、鱉、蟻卵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們自己釀的,味道很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飲用時,只在火上炒至焦爛,沖泡後略飲。嚼著檳榔,混著煙草和石灰,壹天到晚。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湯鍋、豬肉幹、鹹蛋、鱔魚幹等。
傣族建築
傣族人在竹樓裏生活了壹千多年。這種建築非常適合南亞熱帶雨林的氣候。這座竹制建築分為兩層。底層有圍欄,是存放雜物和飼養牲畜的地方。樓上是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每個竹制建築都有壹個陽臺,家庭可以在這裏享受涼爽的微風和晾曬衣服。房間裏面是壹個大客廳,鋪著竹席,家人坐在裏面吃飯、休息、接待。房子中央有壹個火坑,可以煮食物,還可以保暖。客廳和臥室相連,壹般三到五間,視家庭成員人數而定。訪客通常不允許在臥室過夜。
家裏的家具很簡單,大部分都是竹子做的。所有的桌子、椅子、床、盒子、籠子和籃子都是竹子做的。每個家庭都有壹床簡單的被子和壹頂帳篷。偶爾會用到壹些毛氈,鉛鐵等器皿,農具,鍋刀等,很少是多余的。陶器器皿也很常見,水缸的圖案都是當地的。
蓋新房子是傣族人生活中的壹件大事。蓋房子之前,首先要選好地址,打好基石。接下來,應該準備八個主列。因為整個竹制建築都是建立在這八根主要柱子上的,所以柱子的材質選擇非常重要。當被選中的木材從樹林中被擡進村裏時,村民們會吹喇叭歡迎它,潑水祝福它。四柱“男柱”和四柱“女柱”要與八柱分開,柱上要蓋男裝和女裝,以示區別。蓋房子的時候,全村人都會來幫忙,這是戴家的傳統。屆時,主人要準備豐富的食物和酒,招待前來幫忙的村民和前來祝賀的親友。整個氣氛就像過節壹樣。
傣族-禁忌
禁忌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頭垢面進入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在門外脫鞋,往裏輕走。不能坐在壁爐上方或跨過壁爐,不能進入主人的內室,也不能坐在門檻上;壁爐上的三腳架不能動,火不能蹬;不要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當枕頭,也不要坐在枕頭上;晾衣服時,上衣要在高處晾,褲子和裙子要在低處晾;進入佛寺要脫鞋,避免觸摸小和尚的頭部、佛像、長矛、橫幅等佛教聖物。
臥室不允許外人窺視。以前的習俗規定,如果主人發現外人偷看主人的臥室,男方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者在主人家裏做三年苦工,甚至女賓也要在主人家裏服務三年。所以,遊客千萬不要因為神秘而偷看主人的臥室,不管是參觀還是做客。雖然過去的習俗已被打破,但偷看戴臥室總是不得人心。
傣族-宗教
傣族人信仰佛教。在傣族地區,精美的建築和獨特的造型隨處可見。根據傣族習俗,男孩和男孩在七八歲時被送到佛教寺廟過和尚的生活。入寺後,佛舉行入寺儀式,剃光頭發,穿黃袍,在寺中住上三五年。這期間他們不能回家,壹切都要自力更生。世俗化後可以結婚生子,參軍,上學等。送孩子去寺廟時,孩子壹般騎在哥哥的肩膀上,家裏親戚帶著生活用品和被褥送。入寺後,佛陀舉行入寺儀式,剃發,穿黃袈裟,在寺中住上三五年。這期間他不能回家,壹切都得自力更生。世俗化後可以結婚生子,參軍,上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