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系統提出了物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重點、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明確了物流業在壹段時期內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壹降壹補”的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著眼於通過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了物流降本增效實施方案,啟動了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
2020年,物流行業升級指日可待。本文主要回顧了近兩年來影響物流業發展的重大政策和事件,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2020年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整體市場增速放緩,經歷了高速增長期的中國物流行業將從增量搶奪轉變為存量競爭。因此,市場化整合的趨勢有望越來越明顯,各物流子行業在去弱留強的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趨勢。
對於標準化和規模化程度較高的快遞行業來說,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頭部企業的規模優勢壁壘已經顯現,而不是非頭部玩家面臨整合或出清的發展危機。相比頭部企業,中小快遞企業面臨著行業價格走低、市場份額縮小、成本上升的局面,中小快遞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得的生存空間也日益縮小。
2019年,各快遞公司紛紛開始價格戰。部分二三線快遞公司退出市場,物流快遞行業市場份額不斷向龍頭企業聚集。同時,隨著規模的增長,各大快遞公司規模帶來的邊際效益也在減少,頭部快遞公司的成本正在趨同,未來各大公司之間的價格戰將更加殘酷。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數量眾多,市場份額分散,集中度低。只有少數是真正的綜合物流企業,其余大部分都是單純的貨代、運輸或倉儲運營商。中國研究網指出,物流業的粗放型增長和簡單服務型難以為繼,無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物流行業將進入並購期,這將有助於中國物流市場結構逐步從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亂,散而有序”的新業態。
根據羅蘭·貝格的預測,傳統物流行業細分的邊界逐漸模糊,多元化逐漸成為物流龍頭企業的發展實踐。壹方面,相鄰子行業的多元化有助於企業釋放協同潛力,延伸優勢資源。與此同時,多元化成為物流企業滿足客戶壹站式物流需求、尋找新增長點的普遍選擇。在標準化物流產品領域,作為典型的標準化網絡物流行業,快遞、快遞正在積極跨界發展。同樣,近年來,領先的物流集團通過圍繞客戶構建壹體化物流解決方案,構建了包括快遞、重件、冷鏈、同城即時配送、合同物流、跨境物流在內的壹體化物流網絡。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集中主營業務,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實現對整個物流過程的管理和控制的壹種物流經營管理模式。隨著下遊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第三方物流公司開始參與客戶更多的業務環節,服務範圍逐漸擴大,從合同物流到虛擬生產和物流金融,升級為第四方物流,即供應鏈物流。
2017年,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再次鞏固了供應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2065438-2023年中國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前景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顯示,未來五年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服務市值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左右。到2020年,中國物流及供應鏈服務市值將達到321萬億元,到2023年,預計市值將達到378萬億元。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交通行業研究員王表示,在“壹帶壹路”倡議下,供應鏈物流等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空間。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在中國興起較晚,近幾年才出現了壹批供應鏈管理企業。公開數據顯示,2012-2018,供應鏈服務上市公司營收增速明顯高於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也高於航空、物流板塊整體水平,對整個物流行業的拉動作用明顯。
隨著新壹輪工業革命和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產業布局和全球供應鏈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物流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這壹趨勢將進壹步帶動物流業和制造業的深度聯動和融合。對於物流企業來說,競爭力的關鍵不再是簡單地提供物流運營業務,而是能夠輸出上下遊供應鏈的壹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制造、流通、消費的無縫連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將成為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聯動融合的核心。
去年7月,我國首次提出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也出臺了《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關於推進農商互聯互通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從不同層面推動冷鏈物流業健康發展,具有最高的指導和部署意義。廣西、廣州、龍巖、洛陽等省市也紛紛出臺冷鏈物流政策和規劃,將冷鏈物流發展提升到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升級密切相關的層面,在冷鏈用地、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和補貼。
根據中國物聯冷鏈委員會的測算分析,預計2019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總需求將達到23520萬噸,同比增長24.65%。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也有望達到33965438+2億元,同比增長17.60%。
2019在冷鏈需求和市場模式發生變化的背景下,眾多企業積極探索和布局新的市場機遇。比如G7和日本丸紅成立合資公司,專註於智能冷鏈車隊的資產管理服務。阿裏的馴鹿冷鏈計劃在國內建設50個大中型專業生鮮冷鏈倉庫,擁有100條生鮮冷鏈運輸幹線、1000條運輸支線和短途冷鏈駁船。京東物流相繼推出冷鏈運輸服務“JD。COM卡班”、B2B核心產品“冷鏈城市配送”和首個平臺產品冷鏈整車。蘇寧物流宣布,2022年前將建成654.38+0萬平方米冷鏈倉儲。韋傑同城配送、九拓供應鏈、餐飲北鬥、新良基等。紛紛獲得融資,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此外,智能店鋪、自動分揀、智能倉儲、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新設備也在冷鏈物流行業逐步推廣應用。
展望未來,冷鏈物流大有可為。基於現狀,冷鏈行業還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均衡、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等諸多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福表示,現階段是冷鏈行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利好政策落地需要時間,溢出效應尚未顯現;市場需求尚未完全爆發,消費者的冷鏈認知仍需培養。因此,企業壹方面需要找準業務定位,修煉提升內功,同時也要積極抱團取暖,增強抗風險能力。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智能物流裝備、智能運輸能力、物流供需匹配平臺、跨境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現代物流業正在進入技術驅動的智慧物流時代。
德勤中國物流運輸行業主管合夥人宋指出,在互聯網時代,物流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改變了物流行業原有的市場環境和業務流程,推動了壹批新的物流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出現,如車貨匹配、眾包運力、多式聯運等。基礎運輸條件的改善和信息化的進壹步推進,刺激了多式聯運模式和壹體化供應鏈服務的快速發展。壹種新的物流運作模式正在形成,相應的智慧物流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目前,我國智能物流系統的平均普及率為20%,整個智能物流行業已經進入成長期,智能物流設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智能倉儲設備和智能物流配送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5G技術在物流倉儲、運輸、配送中的應用,將推動智能物流時代的到來。
除了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物流巨頭正以物流科技產業基金、集團R&D投資等形式加緊布局智慧物流,這背後是對智慧科技驅動產業降本增效的高度期待。在智能倉儲設備方面,積極建設智能倉庫,重點研發搬運、揀貨分揀、碼垛機器人、自動揀選和帶式輸送機搬運機器人;在智能物流配送設備研發方面,重點生產研發無人機、配送機器人、智能櫃等最後壹公裏智能配送設備。
億歐認為,未來中國物流行業將進入全方位無人化時代,整個物流生態圈將呈現壹體化和* * *,無論是倉儲運輸配送企業還是平臺企業,都應自覺與其他企業達成合作。
漫漫征途,黃沙吹散,中國智能制造的汽笛大響|預見2020。
2020年銀行業展望:對外開放加速,金融管理轉型加速,科技深度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