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聲望:紮西紅色旅遊度假區
昭通(原名紮西)是紅色旅遊景點中必去的壹站。1935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雲、張聞天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威信召開了舉世矚目的紮西會議,對紮西進行了整編。作為中國革命勝利的生死轉折點,威望在革命史上有著太多美好的回憶。這個播下革命火種的地方,留下了紅軍的足跡和故事。紅色文化豐富,是享受紅色文化精神盛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旅遊勝地。
兩個。會澤:水城紅軍擴編舊址。
會澤水城軍事開發區,紅軍舊址,屬於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曲靖市會澤縣郊區,可沿宋釗高速公路從昆明進入,距昆明市區208公裏,距曲靖市區183公裏。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壹軍第九軍經過此地,壹次性擴軍1300余人,籌款65438+萬銀元,為中央紅軍順利到達陜北提供了保障。水城舊址美國的軍事擴張也載入史冊。
三。麗江:石鼓渡口的紅色旅遊景點。
1936年4月,賀龍、任、蕭克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從這裏渡河抗日。解放後,在麗江石鼓碑後的高坡上建起了紅軍長征渡口紀念碑,高度為8.1米。它矗立在陡峭的高坡上,雄偉莊嚴,俯瞰第壹灣,能讓妳感到虔誠。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前的牌樓是紅軍渡江紀念室。紅軍的遺跡,長征,在半個多世紀前的陳列室裏更生動地展示了這支偉大的軍隊。
元謀長街:金沙江渡口的紅色旅遊景點
龍街渡口不僅是數百裏長江沿岸川滇商人的主要渡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在韓曙渡河時七次俘虜孟獲。
1935年5月,紅軍在此架設浮橋渡金沙江,書寫紅軍七大口號。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坐木船渡江七天剿匪。古老的龍川街是川滇兩省商業大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主要路口。千百年來,川滇商人在這裏來來往往。龍川街自古至今仍是兵家必爭之地。
5.迪慶:香格裏拉縣中心鎮法院
4月29日,1936,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過中甸(今香格裏拉),以香格裏拉中心鎮為指揮部。1936年5月下旬,紅二軍團離開城北,隨後肖克、領導的紅六軍團又進行了14天的法庭訓練,召開了政治幹部會議。二、六軍團在香格裏拉中心鎮的院子裏休息,是桑植、劉加平出發長征以來休息時間最長的壹次。如今,香格裏拉中心鎮禮堂作為紅軍紀念館,再現了紅軍長征經過中甸(今香格裏拉)的難忘場景。
6.尋甸:克度紅軍長征紀念館
位於昆明北部的尋甸回族彜族自治縣柯渡鎮丹桂村,4月28日,1935,中央紅軍向尋甸縣城進軍,4月30日,軍委縱隊進入柯渡壩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等中央領導都在7月6日晚5438+08留在克度丹桂村,對渡江作具體部署。4月4日,1936,紅26軍由賀龍、任等人率領,進入尋甸縣城,在克度重創滇軍,粉碎了敵人。這是壹個令人恐懼的情節。為紀念紅軍偉大長征,雲南省在克度鎮丹桂村建立了紅軍長征克度紀念館。2005年,克度紅軍長征紀念館被評為中國100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壹。
7.祿勸:金沙江焦平渡紅色景區。
焦坪渡口位於祿勸彜族苗族自治縣焦溪鎮焦坪村,距昆明200多公裏,會理縣城東南47公裏,兩岸群山環抱。它是雲南和四川之間的主要渡口之壹。1935年5月1至9日,3萬紅軍在焦平渡經過36名船工、6艘船9天9夜的艱苦戰鬥,成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攻,真正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從此,焦平度被寫進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1992年,雲南省在皎平渡修建紅軍渡江紀念碑和紅軍渡江紀念館。
八、騰沖和順:艾思奇故居
在綠樹環繞的古宅裏感受大哲學家留下的思想和氣息。艾思奇故居位於和順鄉水碓村。是壹座磚梓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壹系列樓梯欄桿,雕花格子扇,西式小陽臺,古樸典雅。艾思奇紀念館掛在大門口,西樓和禮堂樓陳列著艾思奇的生平事跡。艾思奇,原名李聖軒,1910年2月生於騰沖順水堆村。他的父親李越是辛亥革命的老兵,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歷任中央高級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中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他去世後,毛主席在悼詞中為黨的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題詞。
九個。昆明:雲南軍事學院
位於昆明市中心,翠湖公園西側,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校。創辦時與天津、奉天武校並稱為三大武校。後來和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校壹樣。在校期間,培養了壹大批傑出的軍事家和革命家,包括* * *和開國元帥朱德、葉劍英等。在辛亥雲南起義和保家衛國運動中,雲南軍校是培養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和團結革命力量的核心。正因為如此,雲南軍校的前學員朱德稱雲南軍校為革命大熔爐。1988年,雲南軍校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X.昆明:12月1日第四烈士之墓
它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和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它是為了紀念在12月11日運動中犧牲的四位烈士而建造的。墓前有兩根石柱,頂端有鮮紅的火把;基座上鐫刻著聞壹多的《壹二壹運動的故事》,墓後的石屏上是自由之神的浮雕:無數年輕人追隨自由女神像,奔跑著自由,呼喚著光明。浮雕下,刻有感傷的悼詩。烈士周圍有鐵鏈圍欄墓,整個墓園肅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裏祭奠。青少年經常來這裏掃墓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