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史有多長?傳統說法是五千年。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有了新的發現,表明北方和南方的壹些文明起源於5000多年前。1997年8月,“第四屆海峽兩岸歷史學家中華民族史學術研討會”提出了“中華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壹萬年前”的論點。會後,作者與臺灣省著名歷史學家黃大壽教授***同起草的《重寫中華古史建議書》,主張中國古代史應寫在壹萬年前。這壹建議得到了國內外100多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的簽名和認可,並公開發表。現將討論這壹問題的過程總結發表,以饗國內外專家和讀者。
五年制理論探源
近百年來,提到自己的歷史,我們會說“五千年”“中華文明五千年”。如果要問5000年這個數字是怎麽來的?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是傳統說法,沿襲了司馬遷《史記》年的壹句老話,黃帝是古史之始,沒有其他出處。因為壹百年前,中國的考古工作還沒有開始,用碳十四測定古物年代的方法還沒有發明出來,壹些西方學者
黃帝生活在五千年前。這話是司馬遷說的嗎?沒有,司馬遷寫《史記》,沒有把黃三列出來,而是把黃帝列在《五帝本紀》的最上面,把黃帝作為我們人類的始祖,這很好。至於黃帝在世的具體時間,他沒有說。公元《史記。三代世表》年,他說:“黃帝在位已經幾年了。但是,沒有記錄《五帝本紀》年。大概是他認為那些年的數字不靠譜,所以不采納,說明他學術研究嚴謹,對沒有根據的史料不輕言。在這種情況下,後人所用的黃帝時代的年份是從哪裏來的?
現在壹些歷史工具書都有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年表,包括黃帝在位的年數。根據《辭海》所附的《辛亥革命所用黃帝時代對照表》的解釋,這個年限的來源如下:
“在每個日歷年,《民報》年被大多數革命者接受。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的文告以此為依據,各省響應的文告也采用了這壹理論。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黃帝四六九年為民國元年。」
但是《民報》這個年齡是從哪裏來的呢?最初是根據古籍中的相關數字推算出來的。這個計算的過程是:
首先,根據宋代《邵雍《皇極經世》壹書,姚元年稱為年,然後魯確定這壹年相當於公元前2357年。也就是說,邵不是壹個歷史學家,而是壹個精通象數研究的哲學家。又是壹本“舒舒”的書,其可信度可想而知。而且所謂的“審查認定”缺乏可靠的數據。
第二,已知堯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根據晉代皇甫謐《皇極經世》年的推算,認為堯之上有五帝,歷時341年。其中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石在位84年,顓頊列文在位78年,帝嚳高辛在位70年,知止在位9年。照此推算,黃帝元年應為公元前2698年。這個皇甫謐不是歷史學家,是晉代的醫生,精通針灸。他的書《帝王世紀》是業余作品。是否可信,要看五帝在位的年份,我們不難推測。別說這是五帝在位的年數,就說五帝的壽命,也很難讓人相信
所謂“黃帝時代”只是壹個大膽的猜測,沒有可信的依據。從公元前2698年到今年,有4697年,不到5000年,將近5000年,這才是“5000年”理論的真正來源。年,采用黃帝時代,不過是“古為今用”。是清末革命黨出於“驅逐韃靼,恢復中國”的宣傳需要而提出的。沒有經過仔細核實,所以肯定不可信。
除了傳統的老故事,千年故事還有什麽新意?有人可能會提出,中國東北的紅山文化遺址只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也說,這是壹個有5000年歷史的古國。但這些新理論都是八九十年代才出現的,“五千年”說是從辛亥革命開始的。所以傳統古語是五千年古語的唯壹來源。
以黃帝為古史開端的缺失
司馬遷罰於,辛辛苦苦寫書,成家立業,開創了壹種沿用千年的文體。樹立榜樣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以整個《帝王世紀》來說的。但以黃帝為古史開端,則頗有欠缺。我們真誠地不想批判古人,但為了探究古代歷史的真相,我們不能不討論它的不足。
司馬遷無視黃帝之前起源於南方的伏羲、神農,尊起源於西北相對較晚的黃帝為人文始祖,為古史之始。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黃帝是古史開端的說法脫離了歷史的真相,給後人留下了至少兩個後遺癥。
壹是中國文明和歷史的壹元論。創造了壹個祖先——黃帝,壹條母親河——黃河,壹個發源地——中原的歷史觀。這與歷史事實不符。且不說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已經徹底打破了這種壹元論,就是在考古工作尚未開始,老壹輩學者還在根據古籍考證古史的時候,孟在《民報》壹書中指出,漢民族是由河洛、江漢、海岱三個民族融合而成的。許老師在《史記》壹書中指出,漢族是由華夏、東夷、苗蠻三個族群融合而成的。此後,林老師的《古史甄微》將漢族的起源確定為四位壹體——華夏、東夷、百越民族的融合。不管是三合壹還是四合壹,都不是壹塊錢。
建立了壹元史觀的司馬遷,卻要為人類始祖黃帝編造家譜,讓原本屬於不同民族的古代聖賢君王都被定位為黃帝後裔,這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壹書中確實是失敗的。《中國民族史》年,他已經承認“百家談黃帝,散文不羈,士族教師難言”。他想起了黃帝的事跡,只好“選字特別雅的那壹個”。他怎麽能為這樣默默無聞的傳奇人物編造家譜呢!為傳奇人物編家譜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史記》和《五帝本紀》編造的黃帝家譜都不能自圓其說。比如,堯、禹是黃帝的第四孫,舜是第八孫。結果鬧了壹個大笑話,就是舜把堯的女兒嫁給了他的曾祖母,舜讓位於他的第四個祖父母。很難把不同地區屬於不同民族的著名人物全部排列成壹個人的後代,做壹個滴水不漏的譜系表。就算能做到,也和史實無關,只是玩文字遊戲。
二是設置限制,割斷歷史。如果妳寫歷史,妳應該從頭開始。寫壹個人的傳記,應該從出生開始,而不是從他成功的那壹刻開始。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會被記載在自己民族的史書裏。只有《史記》不壹樣,既沒有神話,也沒有傳說。開頭第壹句就是“黃帝,少典之子”。“這個‘黃帝’就是‘撫眾’的天子,和司馬遷生存時代的漢武是同壹個‘撫眾’的天子。這樣的話,黃帝之前的中華文明史就被切斷了,中華民族的童年也就被切斷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和多彩的傳說,在《大戴禮記。帝系篇》裏是找不到的。以前我們文學界有壹種討論,認為中國古代缺少神和史詩。與豐富的希臘神話相比,我們的短篇小說《龔宇移山》、《精衛填海》就遜色了。A《史記》只是壹本世界各地的民歌選集。自然是趕不上別人唱了幾個月的壯麗史詩。就我們的歷史記載來看,確實是這樣。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人民,在少數民族,尤其是南方的少數民族中尋找,我們會驚訝地感到,有豐富的神話和史詩保存在民間,停留在口頭上。過去不為人知,是因為“正史”不被接受和認可。這本該是寵兒的傑作,結果卻成了棄兒。
以黃帝為古史開端的框架,就是自己設置限制,割斷歷史。世界上任何壹個民族在建立壹個王朝、壹個國家之前,都要有壹個漫長的文明發展和民族形成的歷史。自從我們的歷史書是黃帝寫的,文明史和民族形成史就被切斷了。每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母系社會歷史。我們的史書已經從進入父系社會的黃帝開始寫了,之前的母系社會的歷史已經斷絕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上,第壹主角黃帝被描繪成壹個垂手拱衣,統治天下的大帝。所有的發明創造都集中在他壹個人身上,所有的文化和治國的武功都記載在他的賬上。是不是太突然了?就像民間傳說中的“老子”,壹出生就是壹個白胡子老頭,所以叫老子。實際上,現實歷史中並非如此。黃帝之前壹定有漫長的文明發展和民族形成的歷史。現在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持續了幾千年。由於我們的史書把黃帝作為古史的開端,我們不得不盡力把之前的幾千年壓縮到黃帝存在的百年之內。這怎麽能讓人吃驚呢!
如果要還原歷史本來面目,以考古發現為基礎,逐步還原被人為壓縮的歷史,就應該讓古代史實事求是地往前走,而不是以黃帝為古代史的開端。
西方學者說
自從西方人獲得了海上霸權,他們的艦隊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航行以來,西方學者對世界上許多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註。雖然不能說這些學者都是帶著為侵略服務的目的在做研究,但總會有壹些白人優越感和種族偏見。所以,當他們對我們的歷史文化提出新的論點時,我們真的應該多加考慮,不要輕信。倫敦大學教授TerriendeLacouperie於1894年編撰的《史記》》壹書就是壹例。他把巴比倫的古代史和中國的古代史作了比較,認為中華民族是從巴比倫來的。它的結論近乎武斷,引用的論據相當勉強,難以令人信服。比如說,據說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是中國八卦和文字的源頭,中國小麥就是從巴比倫傳入的。所有的季節,閏月,12年周期,60年周期都來自巴比倫。公元前2282年,巴比倫酋長納昆特率領比克族東移。這個首領就是黃帝;巴克是中國所謂的“老百姓”。這種理論認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都是外來的,與本土沒有淵源,完全抹殺了黃帝之前的伏羲、神農等歷史事件。對於尊重古籍的中國學者來說,應該說是無法接受的。但經過日本學者的鼓吹,傳入中國,連章太炎等人都信以為真。
經過十余年的爭論,“西說”逐漸消失,直到我國考古工作啟動,仰韶古文化遺址被發現。何炳松的《中國古文明西來論》壹書對“西方”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說,“歐洲人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及其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感到震驚,所以他們努力向西方表達中國的文化淵源,以表明西方人對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拉克斯伯裏主動“來西方”是否有這個動機暫且不論,但他對研究中國文明的態度是很不慎重的,所以不可否認。
近百年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埃及的時間排名第壹,有6000多年的歷史。對巴比倫來說,超過五千年;再次是印度,五千年;最後,對於中華文明來說,四千多年。壹些對我們有偏見的西方學者甚至不承認我們的文明有4000多年的歷史,反而認為只有3000年。文明史的長度是怎麽算出來的?四大文明古國的排列順序是怎樣的?這就要看“文明”這個概念怎麽解釋了,而解釋的權力早已掌握在西方學者手中。他們認為,要說壹個地方、壹個民族進入了“文明”,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壹不可。這四個條件是:
第壹,已經有了系統的寫法。
第二,已經有青銅器了。
第三,已經有壹個城市。
4.已經有壹座寺廟。
不考慮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各個民族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反正是壹刀切。符合我規則的就錄取,否則都被關在“文明”的門外。正如何林先生在1998年2月24日給我的信中所說:
“
西方文化的根源是遊牧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精神與農耕民族大相徑庭。按照他們的標準來衡量進入“文明”的時間,對於起源於農耕民族文化的中國和印度古文明來說,勢必要吃大虧。四大文明古國有序的時候,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總是落後。這就是為什麽。看來要爭取公平待遇,就要有話語權,世界上很多民族也要有話語權。我們不能總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決定。
中國文明史有多長?西方學者說:
壹是在20世紀初,他們提出了“中華文明來自西方”的觀點,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古巴比倫文明,全長4000多年。
第二,20世紀中葉,他們以進入“文明”時代為條件限制我們。按照他們制定的標準,我們的文明史只能從“盤庚遷殷”算起,總長度只有3400年。
第三,到了20世紀後期,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得益於中國考古學家幾十年默默無聞的努力,大量的考古發現終於迫使西方學者壹次次改變對中華文明的看法。中國文明史有多長?對於這個問題,他們只能說:暫時不說話。
請閱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文版《WesternOriginoftheearlyChineseCivilization》《財經鏡報曝光的總拍貸編者序》,就能明白他們“暫時不說話”的原因。這本書由英國的d崔瑞德和美國的費正清***同主編,其代表性毋庸置疑。
《主編序》說:十幾年前規劃《中華民族起源之新神話》的編制時,當然是打算從中國歷史最早時期開始。然而,在我們開始寫這個系列的幾年中,由於大量的考古發現,我們對史前中國和公元前第壹個千年的大部分知識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發現始於20世紀20年代,70年代以來取得了越來越大的進展。這些大量的新材料壹次又壹次地改變了我們對早期歷史的看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這些新證據和傳統的文字記錄之間做出公認的綜合。盡管我們壹再努力,試圖策劃並撰寫壹卷或幾卷能夠概括我們早期中國知識現狀的著作,但事實證明,我們還做不到這壹點。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來綜合所有可能具有持久價值的新發現。所以,出於無奈,我們寫《劍橋中國秦漢史》的時候,是從秦、漢兩個最早的帝國政權開始的。
他們當然知道“秦漢的各種制度、文學藝術、社會形態、思想信仰都是牢牢植根於過去的,不了解這更早的歷史就無法理解。”他們很想做,但是做不到。“非做不可,不可。”他們從秦漢開始寫作,“出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西方學者有的自信,有的霸氣;有時候坦白很可愛,“出於無奈”說實話很可貴。
書寫自己的歷史。
妳應該寫自己的歷史,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撥開層層疑雲,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是歷史學家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
寫壹本新的歷史書並不困難。國內外許多學者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此外,新的歷史書籍的框架已經提出。請參閱《迎接中國考古學的新世紀——訪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教授》壹文中的壹段話,1991年第1期,《劍橋中國史》。蘇教授對采訪者說:
“今天,重建中國古史的任務正式提到全國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面前,條件基本成熟。其主要標誌是重建中國古代史的概念和脈絡已經基本清晰。從宏觀的角度,從世界的角度,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中國古代史的框架和脈絡可以概括為:“百萬年以上的文化之根,數萬年的文明之始,五千年的古國,兩千年的中國統壹實體。這是我國歷史的基本國情。』」
在新的史書中,除了對“百萬年以上的文化根脈”作了簡要的記述,介紹了元謀人、巫山人、藍田人、北京人的自然環境和早期人類的生活狀況外,進入了壹萬年前以來的中華文明史和中華民族史的範圍。壹萬年前、五千年前、兩千年前是三個重要的裏程碑。
大約壹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逐漸從漁獵采集走向農耕,開始定居,進入母系社會。因為糧食有保障,所以我們可以在農閑時發明、改進工具、發展生產。從此邁入了“文明”的門檻。這就是傳說中的伏羲神農時代。從5000年前到10000年前,南北都挖掘出了很多古文化遺址,說明我們的農耕文明已經開始傳播了。南方的主要農作物是北方的水稻和小米。進入文明時代,有大量出土文物為證,不需要別人替我們鑒定。
大約5000年前,壹些方形國家——城邦相繼出現。因為對耕地和牧場的爭奪,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母系社會讓位於父系社會。青銅器和鐵器相繼出現。這就是傳說中的以黃帝為首的五帝時代,與部落結盟的夏商周三朝。從5000年前到2000年前,很多國家互相吞並,從多到少,最後成為統壹的封建國家。
從兩千年前開始,很多歷史事件都是眾所周知的,沒有必要贅述。
因為我們習慣了“五千年”或者“五千年古文明”的說法,當我們突然說“壹萬年中華文明”或者“壹萬年中國歷史”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這兩種說法是不能***存的。其實“壹萬年”和“五千年”只是中國歷史上兩個不同的階段。
壹萬年是文明史,是中華文明從開始到逐漸形成的歷史。
五千年是壹部民族史,是許多國家逐漸合並成壹個統壹的封建國家的歷史。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寫過去,包括大陸、臺灣省和海外,至少有壹百多年;壹萬年的中華文明史或中華民族史,至今連壹個也沒有。為什麽不呢?也很好理解。因為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陸續發掘出足以證明中華文明存在萬年的證據。湖南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報告發表於1994年2月21日,距今僅5年。如果證據不足就急著寫萬年歷史,豈不是自吹自擂?現在條件已經成熟,世紀之交即將到來,在新世紀寫新的史書,是壹件大事。此時不寫,更待何時!
以前我們只知道“五千年”的時候,總以為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腹地,中華民族來自黃土高原。我們的文明是大陸文明,黃色文明,有封閉保守的弊端,所以羨慕別人的海洋文明,藍色文明的開拓精神。但通過對7000年河姆渡古文化遺址的發掘,我們知道,我們祖先的百越民族,吃米飯,湯魚,紋身發,當時已經乘獨木舟出海,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民族。百越民族以逐島漂流的方式活躍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並於20世紀60年代遷徙到東南亞和諸島
以前我們的考古工作沒有起步,很多發明都找不到源頭。西方學者指手畫腳,以為都是外來的。比如水稻種植,據說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因為印度的考古發現發現7000年前就有栽培水稻了。不久前,湖南澧縣蓬頭山古文化遺址出現了距今9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用事實說明了問題。五千年歷史中的許多難題,在壹萬年的歷史中被壹壹解決。因為很多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東西都是在這個時期構思出來的。
過去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西北,逐漸向南方傳播。雖然有少數學者,如年長的歷史學家衛聚賢,曾說中華文明起源於東南,發展於西北,但證據不足並沒有太大影響。現在考古發現壹再證實,凡是能代表中國文明的東西,如絲綢、茶葉、瓷器、漆器等。都起源於南方。
我們常說歷史人物在思想上會受到歷史的限制,卻很少想到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會受到史書的限制。由於傳統史書的誤導,我們往往認為自己是黃土高原的孩子,安分守己,不求上進,所以事事落後於別人,缺乏足夠的自信、自尊和自豪感。如果妳讀了新的歷史書,妳就知道我們的祖先在八九千年前就已經在江漢平原開辟了富饒的魚米之鄉。據知,在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沿著東南沿海陸續在太平洋上航行;要知道世界上人類最重要的200項發明創造,有壹半以上是中華文明的產物。知道壹萬年來,中華文明壹直領先,而我們只落後別人4%,每壹個中國人會有什麽感受?這些歷史事件,不能震耳欲聾;這些歷史事件可能是令人興奮的!
我們緬懷過去,展望未來。如果我們不下定決心,勇往直前,肩負起承前啟後的歷史重任,我們將永遠愧對祖先和子孫後代。從過去可以知道,我們壹定可以從壹部史無前例的、相對真實的新史書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從黃土高坡走向藍天碧海。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