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五句關於傳統詩句

五句關於傳統詩句

1.五個傳統節日的詩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壹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詩曰(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冬至:

九九歌

壹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

2.有關傳統文化的詩句

傳統文化:古詩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壹鄉.

——韓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傳統文化:節日類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3. 《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壹瘓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3.五字句古詩大全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古詩五言絕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5.傳統文化的詩有哪些(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是漢族詩歌體裁之壹,屬於絕句的壹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漢族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壹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壹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靜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八陣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等。

五言絕句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並不壹致。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而六言絕句較為少見。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簡稱五絕。

從北周詩人庾信的壹首題為“絕句”的五言詩來看,五言絕句不是唐代詩人創造的,其文體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遊經歲月,羈旅故情多。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這是庾信的《和侃法師三絕》之壹。此詩平仄粘綴,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聲韻,第壹、三句尾都用仄聲字,詩題已稱為“絕”。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絕句並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五言絕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由於受字數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漢族詩歌體裁,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張謙宜對此就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五絕在初唐時起點較高,像“初唐四傑”、宋之問等都有佳作,特別是王勃的五絕,以其優柔不迫被沈德潛譽為“正聲之始”。盛唐時,崔國輔、孟浩然、儲光羲、祖詠等壹大批文人對五絕作了進壹步推動和完善,其中王維、李白更是把五絕的創作推向了極致,使五絕發展達到了繁盛的頂峰。

6.求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要包含對句子的鑒賞,30份送上麻煩5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 文學家。

杜牧寫景抒情的小詩,文詞清麗生動,意境簡明爽朗。其詩在晚唐成就 較高。

與晚唐詩人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2、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約在陽歷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斷魂:指心裏憂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壹樣。 4、遙指:指向遠處。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

可是詩中的“行 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 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 人”不甘沈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 和酒的熱流之中。

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壹片杏花林。詩歌的結 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王維是壹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

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

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

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壹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第壹句用了壹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

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裏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壹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壹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壹葉浮萍。 “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壹定是顯露的,但壹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壹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壹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

而壹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

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壹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壹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沈。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壹名越椒,壹種有香氣的植物。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壹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壹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壹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象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註釋](1)元日:陰歷正月初壹。

(2)屠蘇: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陽剛出的樣子。

(4)桃:桃符。古時習俗,元旦用桃木寫神茶、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為能壓邪。

[譯文]在劈劈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鷓鴣天 七夕 宋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字叔原,號小山,著有《小山詞》。 本詞以宋朝關於鵲鳥誤傳使牛郎織女只有壹天相聚時間的說法入手,先寫鵲。

7.關於傳統的古詩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壹弄湘江曲,

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頎

類別:七言古詩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壹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裏,敢告雲山從此始。

繪畫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

已驚顏索莫,漸覺鬢雕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願君渾忘卻,時展圖畫看

----薛媛,《寫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林良畫兩角鷹歌

李夢陽(明)

百余年來畫禽鳥,後有呂紀前邊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筆決眥分毫毛。

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雲黑。

水禽陸禽各臻妙,掛出滿堂皆動色。

空山古林江怒濤,兩鷹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勢動,四壁六月生秋。

壹鷹下視睛不轉,已知兩眼無秋毫。

壹鷹掉頭復欲下,漸覺振翮風蕭蕭。

匹綃雖慘淡,殺氣不可滅。

戴角森森爪拳鐵,迥如愁胡眥欲裂。

朔風吹沙秋草黃,安得臂爾騎駟驖!

草間妖鳥盡擊死,萬裏晴空灑毛血。

我聞宋徽宗,亦善貌此鷹,

後來失天子,餓死五國城。

乃知寫畫小人藝,工意工似皆虛名。

校獵馳騁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經。

今王恭默罷遊宴,講經日禦文華殿。

南海西湖馳道荒,獵師虞長皆貧賤。

呂紀白首金爐邊,日暮還家無酒錢。

從來上智不貴物,淫巧豈敢陳王前。

良乎,良乎,寧使爾畫不直錢,

無令後世好畫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藝,棋藝等。

棋聲

作者:黃庚

何處仙翁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

壹枰子玉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

緩著應知心路遠,急圍不放耳根閑。

爛柯人去收殘局。寂寂認亭石幾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2]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3]

  • 上一篇:義利觀是經濟倫理的核心問題。具體內容是什麽?
  • 下一篇:什麽是中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