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都是眾生,思維混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是還有壹些人的思想有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壹個境界:形成觀點
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很容易被別人搶走。
獨立思考是壹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來源於在經驗和知識基礎上形成的邏輯判斷能力。即使是壹個人的偏見,也還是壹個人的看法。
有主見的人膽子大,做事義無反顧,是當今高效社會必備的基本素質。
第二個層次:發現差異。
正是因為有自己的主見,才容易找到和自己不同的人。
發現差異才能發現矛盾,有矛盾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要善於發現與妳不同的人,這樣妳就可以很容易地糾正自己的偏見和缺點。
所謂和而不同,能接受和自己不壹樣的人,就已經值得稱贊了。
第三層次:取長補短
理解了自己的觀點,找到了和自己不壹樣的人,接下來該怎麽辦?
有的人會排斥,有的人開始學習別人的長處,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於是彌補,這就是取長補短。
看似不難,其實每個人對自己都有壹種天然的認同感,人要從內心改變自己並不容易。
當時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主動穿漢服說漢語,遷都中原,甚至改姓嫁人。這是壹件偉大的事情。正因為有這麽大的人口格局,中國文化才能壹脈相承。
第四境界:創造與創新
既然我們知道如何取長補短,下壹步就是創造性的使用。
我們常說的創新,其實就是這壹層思維的任務。
有公母才有子。在傳統與新秀、內部與外部、保守與改革的洶湧碰撞中,新事物總是不斷誕生。
任何壹個能夠尊重不同事物,大膽改變自己的人,壹定會產生創造性的成果。
思維能達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天賦了。
比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讓中原人穿上胡人的衣服騎馬,結合中原先進的軍事化管理。這是壹個創新的成就,結果是不可戰勝的。
第五關:化繁為簡。
當妳善於運用創造性的新思維時,妳會發現壹切都是壹樣的。
大道至簡,事情總是先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這時候妳看到的還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是妳的心情完全不壹樣。
回到簡單之後,妳就會明白事情的本質。這個時候,當妳面對其他復雜沈重的事情時,往往很容易舉重若輕。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化的東西被模型化;被模式化的東西被系統化,然後妳就會跳出世界上各種瑣碎的東西。
第六境界:方法論
在這個層面上,妳已經不僅僅關註理性和邏輯了。
壹切都擺在眼前,妳能想出最快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叫方法論。
從“真理”升級到“方法”,是理論的壹次大升級。
最終,壹切都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能否實現這壹跨越,是檢驗壹個人是實踐型人才還是理論型人才的關鍵。畢竟現在實幹家真的不多了。
第七境界: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
到了這個層次,妳看到的風景就完全不壹樣了。
什麽實用不實用,理論不理論。這些是世界為自己設定的極限。
妳有直達本質的能力:壹眼看穿利弊,瞬間洞察人性,壹眼看到規律的大趨勢。
那時候的妳看世界就像現在看壹群飛來飛去的蒼蠅。
第八境界:晶瑩剔透
到了這個層次,妳就不要說多余的話了。別人的高談闊論在妳眼裏基本都是故作姿態,因為妳壹眼就能看穿,妳根本沒時間裝X,也沒那個閑心聽人吹牛。
同時,妳的每壹句話都是清澈透徹的,因為世界上的每壹件事在妳的腦海裏都是非常透徹的,妳對事物的感知也越來越準確。正因為妳們看透了規律和大勢,妳們所有人,內心安靜的人,都知道該來的會來,該去的去。
妳看透了得失互為依存,世間大事小事在妳眼裏不過是壹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