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單蹄(腳趾為奇數)食草動物,在史前就被人類所馴化,常用來馱畜、挽畜和乘騎,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古時候馬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農業、戰爭上,都為人類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成語?汗馬功勞?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人類馴化馬的作用有多大。
不過古時候平常人的家裏根本不可能有馬,馬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十分金貴,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就跟現在的跑車壹樣。平常人家裏大多使用的都是偶蹄動物,例如牛;奇蹄目動物,例如:驢子、騾子。這幾種動物性格更加溫順、耐力更好、也不易生病、養殖成本也低。就跟現在家裏的拖拉機壹樣,雖然沒有速度但是勁大成本低。
馬兒雖然現在已經推出了歷史舞臺,但我們還是經常能在影視劇上或者壹些娛樂性的表演上看到馬兒,在我們的印象中馬的蹄子應該是這樣的。
看起來很平整,長短合適,角度正好和地面切合,這是壹個十分健康的馬蹄。但人類在飼養馬兒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馬兒馬蹄會長成這樣。
這樣的馬蹄已經超出了大家的認知,而且馬蹄長成這樣會影響馬兒走路,更不用說再去馱東西,或者奔跑。這就跟我們的腳趾甲沒剪壹樣,走起路來會特別難受。而且長期這樣的話,腳趾內部會藏汙納垢,滋生大量的細菌,導致馬蹄的炎癥。所以馬蹄也跟我們人類的手指、腳趾壹樣需要定期修理和打磨。
妳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修理後的馬蹄在某些時期,由於大量繁重的工作,或者長途奔襲,加之人類經常讓馬兒行走的道路比較堅硬,且道路上還可能存在小石子,難免出現嚴重的磨損,甚至是馬蹄被磕劈叉。就像下圖這樣:
馬蹄磨損比較嚴重的話,就不得不為馬兒安裝假蹄,嚴重的磕碰會導致馬蹄損壞。因此,我們不僅要為馬兒修理蹄子,而且還要加釘鐵掌。增加馬踢得耐磨性。由於馬蹄跟我們人類的手指和腳趾壹樣,屬於角質層並沒有血管和神經的分布,所以修理和釘馬掌的過程中,馬兒並不會感覺到疼痛。其實這跟女生喜歡做美甲壹樣,馬兒也壹樣,也需要美甲,不僅不會痛苦,修理完後還會很清爽,健步如飛。
那麽問題是野外的馬兒為什麽不需要人類幹預呢?
被人類飼養的馬兒,並不總是在奔跑、幹活,在休養期間由於活動量得減少,就會導致馬蹄的生長速度快於磨損速度,所以就會長成上文中得羅圈狀。等馬兒再次上路的時候,就需要修理蹄子,重新釘馬掌。
野外的馬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們每天得為了食物經常性的活動,在野外奔跑,不會存在活動量突然增加或者減少的情況,所以它們蹄子的生長速度已經和磨損速度相互持平了。
在加之,野外的馬生活的地方不存在粗糙的路面,磨損程度和磕碰的幾率也較低。更不用負重幹活,所以也不需要釘馬掌。
所以,人類為馬兒釘馬掌是壹種對馬兒的保護措施。就跟我們要修剪指甲和穿鞋壹樣。
那麽為什麽野馬可以被馴化呢?
經常會有人問,既然人類可以馴養野馬?哪為什麽馴養不了其他的大型食草動物呢?例如:斑馬或者犀牛。尤其是斑馬,它和馬在遠古時期有著***同的祖先。其實馴養壹種動物,跟這種動物的習性有很大的關系,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種動物性格必須比較溫順。這是能馴化的前提,壹些動物雖然食草,但是脾氣相當暴躁。斑馬就是這樣,更別說犀牛,這些動物對人類有很強的攻擊性和警覺性,很難臣服於人類。
其次就是被馴化的動物成本問題。也就是它們吃的食物是人類輕易就能供養起的,例如:麥稈、雜草、麩皮。這些東西都是人類主食所剩下的壹些下腳料。而且這些動物的食量也需要在人類的承受範圍內,也就是養起來不費力,並且生長周期短,飼養這種動物短時間內就能夠獲取回報。這樣人類才會願意馴養這種動物。
最後就是這種動物具有群居性,且領地意識不強。這樣的動物更容易成群的生活在壹起,人類能為其提供居所,而且領地意識不強很容易接受其他的動物進入自己生活範圍,不易發生打鬥。群居動物天生還具有很強的服從特性,它們壹般都會臣服於種群中的頭領,所以易於管理。
而早期的壹些動物就具備以上的特性,就很容易被人類馴化,並根據自身的特點為人類服務。馬用來從事運輸,牛用來幹活,豬為人類提供了肉類,雞為人類提供了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