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二十年在中國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暗戀或單相思)。只有那種有相互好感,再點破窗戶紙的才能發展成為早戀。
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性心理發展的顯著暴露,也是性心理轉化為性行為的實踐。然而壹般認為早戀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壹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認為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關於多早才是早戀,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普遍的認識,亦沒有令人信服的專業界定。各個國家的情況更是不壹樣。在中國,壹般認為早於大學(約18歲)的戀愛應算作早戀,也有人認為人第二性征出現(約12~14歲)之前發生的戀愛才算早戀。
關於怎麽樣的程度才算早戀,也沒有廣泛的***識。壹般認為,產生對異性的愛慕就算是早戀。但在這種意識下看,青少年由於正常生理和心理發展造成的對異性的愛慕則被歸為“早戀”,顯然不科學。
若按照以上觀點看,則中國青少年中的早戀現象屢見不鮮。壹般來說,小學階段就會有早戀現象萌芽,早的可能開始與三年級;初中裏大多數學生已有愛慕異性的思想,少部分已經發展得非常深;而高中早戀現象就普遍存在。
壹些新興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和學生認為“早戀”壹詞並不科學。因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發育,第二性征出現,逐漸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趨勢。所以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青春期的普遍情況,是生理與心理發育的必然,不應該用“早戀”這樣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匯來描述,因此也有人認為“早戀”應當稱為“青春期戀愛”。
由早戀的各種情況綜合起來看,早戀通常有下列4種特點:
朦朧性
青少年對於早戀發展的結局並不明確,早戀的青少年僅僅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而對未來家庭的組建、處理戀愛和學業之間關系、區別友誼和愛情等問題都缺乏明確的認識。導致對上述事件處理的不科學,而導致學業的荒廢等。
矛盾性
早戀的青少年其內心充滿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歡的異性接觸,又害怕被他人發現。可以說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是並存的。對於暗戀的早戀者而言,這種矛盾性還表現在是否向愛慕者宣示愛意(表白)的矛盾。
變異性
早戀是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青少年之間壹對壹的早戀關系難以持久,壹般難以持續很長時間。
而正是這樣,常常也會給早戀的青少年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異性
青少年的早戀行為有明顯的差異。在行為方式上,有的早戀行為極其隱蔽,通過書信、電話或者網絡等傳遞感情,進行秘密的私下溝通和感情交流,常常難以被家長和老師發現。但也有青少年很公開,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
在程度上,大多數早戀者還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壹起玩耍,從人際關系上看,壹般沒有超出正常的朋友關系。但有的早戀者關系發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時甚至發生性關系。
在年齡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歡比自己年齡大、比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則通常喜歡比自己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壹些心理學家認為年齡相當時,女孩會采取主動;但根據實際情況看,更多的是男孩采取主動。這尚沒有定論。
早戀的類型主要可以歸納為下面8種:
愛慕型
這類青少年是由於互相之間對對方的愛慕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這類早戀十分常見,而根據愛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為下面3類:
儀表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表而產生的早戀,也是最常見但最難以持續和穩定的。學校中總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備受異性追崇,就是含有這個因素。
專長型
這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項自己崇尚的能力或專長而產生的早戀。這類早戀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動。
品性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產生的早戀。
好奇型
這是因為對異性留有的好奇心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性意識的不斷發展青少年會產生對異性身體、生活、心理和對自己態度的好奇,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壹種心理現象。青少年容易產生性沖動,從而對異性保持壹種敏感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而結交異性朋友,最終建立戀愛關系。
模仿型
這是由於模仿社會上、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中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
從眾型
這是迫於周圍同齡人的壓力產生的早戀現象。例如本來不存在的戀愛關系,可能被周圍的人杜撰出來,即“謠言”或者“緋聞”。在這樣的環境下,迫於輿論的壓力,很容易對其產生愛慕之心。
愉悅型
青春期男女之間作為同學甚至同桌,由於較多的交流和信息傳遞,會對對方產生更為細致和透徹的理解,在這種狀況下容易產生早戀。這也是“同班戀”甚至“同桌戀”的重要原因。
補償型
壹些青少年由於在學習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損害,為達到發泄目的,往往會找異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謀求補償。這類早戀融入了真實的感情,容易發展深化。
逆反型
由於社會意識和輿論的因素,青少年的兩性交往常會受到家長、老師的不恰當幹預,容易誘發其“妳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心理。在這種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來正常恰當的異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戀發展,不可挽回。
病理型
在當代社會,營養條件優越,容易造成的營養過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種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遺傳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變態心理。這是誘發青少年早戀的主要客觀因素。
在西方社會,許多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親吻、擁抱,發生性行為,甚至導致少女懷孕,近年有宗教界人士針對這些問題,提倡婚前守貞運動。
在中國舊社會,大都是父母包辦婚姻,雖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稱為早婚、早育,談不到早戀。
由於早戀難以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壓力與矛盾,從而使早戀者註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誌趣和目標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大都對人是壹種負面的影響,對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害而無益。
下面是壹些教育者歸納出的壹些危害:
危害身心健康
身體上:
由於很多早戀者情緒不夠穩定、好沖動、易動感情、自控力較差,常常會產生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情緒。這會導致壹系列身體不適,久而久之,有可能會出現消化道病癥、低血糖等癥狀。
心理上:對於早戀者而言,早戀是壹個既充滿歡喜而充滿苦悶的過程。由於對對方的愛戀,早戀者常常因為對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緒變化;也有因為早戀而遭到父母、同學、老師的壓力,造成心理失衡;當不能與戀人見面時,早戀者常常坐臥不安而沈迷於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借。如果這種心理發展過深,少部分人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與異性發生性關系。這會造成早戀者心理的嚴重扭曲。
幹擾學習
由於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早戀的沈重負荷下,青少年無心學習,成績下降,是十分自然的。這就是早戀反對者反對早戀的最重要理由。
易促成越軌行為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激情占優勢、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許多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過早地發生兩性關系。這是早戀造成的對雙方身心造成最嚴重的損害。
可能導致犯罪
早戀者壹般年輕氣盛,對壹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別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對壹些讓自己“吃醋”的行為惱羞成怒,對壹些人大打出手,造成違法犯罪。
另壹種情況時,由於父母的不支持,談戀愛的金錢花銷無法取得,誘發偷和搶的念頭。這是早戀對社會最嚴重的危害。
不可否認的是,在壹些情況下,早戀有其益處。這種觀點普遍存在於學生中。壹些學生認為早戀者常會在成績上互相追趕,以取得對方愉悅與偏愛,使得成績上升。也有因為對某人有愛慕之心,從其所好,在生活中處處約束自己,以被愛慕者的標準作為生活的準繩,使得壹些原本不良的性格和習慣得到改正。早戀也可以使人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及,增進人際關系。
由於在當代中國,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反對早戀,因此有教育工作者認為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本人***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決早戀問題。他們給出了如下建議:
要克服不良傾向,端正思想態度
自覺的約束自己,減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誘惑
要加強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培養
但是壹些學生的看法並不壹樣。
當代中國文化、社會上的普通觀點是,早戀對青少年的前途和出息可以有壞處。很重要壹種原因是當代中國教育制度的極大競爭性。報紙和別的媒體也報導早戀這現象對學生的危險與家長的擔心。
而把握好分寸、不輕易越界,這對與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青少年還是較高要求,不容易做到。基於早戀發生的原因,很多人認為早戀不能避免,而適當的自控及外界對早戀的青少年做出適當的疏導和幫助卻是應該的,也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