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生命的象征,人體藝術是以人體作為傳達藝術家感情的載體,藝術家通過藝術創造,賦予人體以千種色彩、萬般體態。
我們把時間退回到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有許多的城邦,在地中海周圍星羅棋布。由於城邦分散,各自為政,而且相互敵視,附近隨時都有來犯的外族侵略者,希臘人生命沒有保障。每次戰爭的結果,又極其殘酷,富有者壹夜被搶光,家中婦女被賣為奴,男子被殺或者幹著苦不堪言的重體力勞動。為了保住全家人的性命和免招厄運,人人都與國家大事休戚相關。而且,每個城邦都想壓倒其他的城邦,掠奪和征服別人。這樣的城邦全靠能打仗會肉搏的壯士來保衛。每個青壯年男子都要把自己鍛煉成為強壯的、吃苦耐勞的、體格完美的鬥士。斯巴達沒有城墻,四面是無屏障的田野,無法防禦敵人,曾經戰敗的異族等待時機再來侵犯。斯巴達的壹切都服從於軍事攻擊和防禦,首先要制造強健的種族,於是他們的新生嬰兒必須經過長老檢查,只有健壯的嬰兒才被允許撫養,體弱有病者當即拋入山谷。青年受到最艱苦的集體鍛煉,男孩和女孩壹樣接受鍛煉,成年人也接受鍛煉。希臘的其他城邦也采取同樣的教育方法,健美和敏捷,是希臘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體格。
希臘正是由於這種風氣的影響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觀念,他們認為理想的人具有比例勻稱、敏捷矯健,並擅長各類運動的裸體,決不以裸體為羞,肯脫掉衣服參加運動和競技,連斯巴達的女子也能幾乎是裸體地參加體育運動。對體育的重視和長期鍛煉把怕羞的心理消除了。
希臘人從公元前776年開始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希臘有四大著名的運動會,不斷地舉行運動會,足見體育運動在希臘人的生活中何等重要。這些運動會可以說明古希臘人怎樣如癡如狂地把完美的人體作為崇拜的對象,在人間歌頌英雄,在天上則敬仰神明。
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們都是裸體參與競技的,勝者是全家族的光榮,***同出資為其打造形象以作永久的紀念,顯現出男體的力與美。為了崇拜,從人體美的觀念開始產生雕塑藝術,出現了歐洲文化的高峰期,雕塑的內容是塑造得獎運動員的肖像,塑造的神與人壹樣有完美的肉體,要塑得真實就必須惟妙惟肖,給人以真實感,而且對神的敬意也要表現得超越非凡人的氣度和不朽性。在經過三四百年的不斷地改進和精益求精,在塑造中和觀念上都使人體藝術發展了,最終達到了能代表古希臘對人體美的理想模式,這種模式啟示並指導著後世人們進行創造。
古希臘是西方文化藝術的發源地,西方人言必稱希臘,文藝復興時更以再造古典運動向古希臘致敬。古希臘藝術綿延2000年,希臘壹詞意為典雅、優美。希臘民族是愛美、創造美的民族。希臘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不僅發現、孕育和創造了美,而且也創造了神,在希臘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所以希臘藝術主要成就表現在神與人合壹的雕刻和神廟建築。希臘美術的主要特點是無所不包的和諧與規律性,還有莊嚴與靜穆。它的主要標誌是人體美,古希臘為人類貢獻了高不可及的藝術典範之作。
希臘藝術是以質取勝的,人體雕刻藝術是古希臘雕刻藝術之冠。這些雕像在人體比例和肌肉質感方面都接近真實的人體,面部表情十分生動。更重要的是註重刻畫人物瞬間的表情和動勢,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如《瀕死的戰士》整個畫面是描寫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真實地表現了臨戰姿態,人物的體形比例和肌肉的刻畫準確而簡練,扭曲的軀體、雙臂和腿的動態都充分地表現出傷重倒下的痛苦狀態,人物面部呈現出豐富的表情。再如米隆的《擲鐵餅者》,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形,回轉的頭部和扭曲的身體被巧妙地處理為壹種和諧的姿態,以壹個固定的動作表現出運動的連續性,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身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支點的重心問題,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自殺的高盧人》表現被打敗的高盧人首領,為了不做敵方階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堅定地殺死愛妻之後自殺。這是壹座震撼人心的悲劇性雕像。雕刻家著意刻畫自殺時的緊張瞬間,群雕采用各種對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與垂、生與死、動與靜、形體的仰與俯、正與側轉,構成了壹座三度空間四面觀賞的組合雕塑形式,成為後來廣場雕塑像的範本。
希臘雕像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即使殘缺也是活物,人們在想象中彌補了殘缺,獲得了完滿的審美享受。眾所周知的斷臂維納斯雕像不消說了,《勝利女神像》是希臘化時期留存下來的另壹尊著名傑作,被奉為稀世珍寶。這座雕像整個動勢結構十分完美生動,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轉向世俗化、戲劇化和形象的人格化,並以傳達人類心理和激情力量為其特征。已無頭部的雕像屹立山巔,面向大海展開雙翅,呈現欲飛之態,颯爽挺立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羽翼,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呼凱旋的激情。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著身體,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致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
擲鐵餅者希臘米隆
擲鐵餅者,大理石雕復制品,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年。
擲鐵餅者
這尊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壹望而知是表現投擲鐵餅的壹個典型瞬間動作: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型。這使單個的人體富於運動變化,但這種變化常常造成不穩定感,所以作者將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讓左足尖點地以支撐輔助,以頭為中心兩臂伸展成上下對稱,從而使不穩定的軀體獲得穩定感。身體的正側轉動,下肢的前後分列,既符合擲鐵餅的運動規律,又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米倫的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的壹個支點的重心問題,為後來的雕塑家創造各種運動姿態動作樹立了榜樣。
公元前449~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藝術史上稱為古典時期,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出自這個時期,《擲鐵餅者》就是現存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壹,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裏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雕塑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雖然原作已經失傳,但我們仍能從復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發的強烈震撼,也是我們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
《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壹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壹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壹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壹種狀態轉換到另壹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典範。
擲鐵餅的強烈動感與雕像的穩定感結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個雕像身體自由屈伸和旋轉的軸心,同時又保持了雕像的穩定性。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壹張拉滿弦的弓,帶動了身體的彎曲,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但高舉的鐵餅又把人體全部的運動統壹了起來,使人們又體會到了暫時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壹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誌。
米隆生於公元前492年,藝術活動於公元前472~前440年間。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鮑薩尼亞斯在自己的旅行記中把他當作雅典人,這大概是他長期在雅典工作的緣故。
米隆大概在20歲時到阿基列達斯門下學習,而藝術成熟於40歲左右。他擅長以青銅為材料的雕塑,能巧妙而準確地表現人物在運動中的正確姿態,塑成形神俱真的動物。傳說他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銅牡牛雕像,由於亂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馬,竟引起真馬的嘶叫。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沒有保存下來,現在所看到的僅僅是後來羅馬匠師模制的大理石復制品。
米隆是位大膽進行藝術革新的雕刻家,他勇於探索和表現新而又難的雕刻技法,力圖使和諧壯麗與逼真生動合二為壹,他善於運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現運動中的人體,尤其是對激烈動勢中的競技者的人體均衡與靜止的處理有獨到之處,這充分表現在他的《擲鐵餅者》中。
米隆的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
壹種體育精神和力與美的集合就這樣展現在大家面前。
荷矛的戰士希臘波劉克萊托斯
這位荷矛的年輕壯士,身體發育得十分完美,體格強健,肌肉發達。作者的藝術法規確定了其身長與頭的比例是7:1。他認為只有這個比例才是最美的數,它符合社會的審美觀。雕像的姿勢是左手持矛,右腿站立,支撐點落在右腿上;右手下垂,左足則稍微向後彎曲點地,其動勢顯出壹種輕松的氣氛。從左右兩腿力度的對比來看,它表現了壹種和諧的統壹。波劉克萊托斯的比例說,是和當時畢達哥斯學派的美學觀相壹致的。這壹學派認為數的和諧就是支配壹切生活現象的客觀規律性。古希臘,有人從數的概念創造的黃金律,是研究美的壹種形式。
《荷矛的戰士》作為壹個美學常數,作為人類視覺語言的壹個詞匯,反映了古代藝術家認識世界的壹個側面。在斐羅所著的《機械學》壹書的第四卷第壹章裏,也提到過波劉克萊托斯壹句名言:藝術作品的成功是要靠許多數的關系,任何壹個細節都具有意義。可見,數的概念也是古代希臘人的美學概念。這尊雕像所制定的比例數,就成了當時贊賞人體美的壹種理想的標準了。
《荷矛的戰士》原作已不復存在。據考證,古時保存著幾個大理石復制品,其中即以在龐貝發現的這壹尊為最好,現藏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此像高約198厘米,其制作的考證年代於公元前450~前440年。
背景:
在古代雅典城外,有兩個著名的運動場地,壹個叫阿加德米,壹個叫盧基厄模。那兩處運動場受到政府的保護,那裏常年碧樹成陰,綠茵鋪地。每當晴朗的日子,青年壯士們就在那裏練習賽跑、跳遠、擲鐵餅,或作其他的體育活動,為每4年壹次的泛希臘奧林匹亞競技會作充分的準備。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也在運動場附近,熱烈地討論著近期雅典上演的戲劇,有的圍著壹位須發斑白的學者,傾聽他講解復雜的哲學問題。公元前5世紀,雅典城就是古希臘科學與哲學及文化的中心。學術思想與自由討論的空氣相當活躍,許多哲學家和藝術家以及四方遊學之士薈萃在這裏。運動場阿加德米由於經常展開學術活動,漸漸演變成名詞學院專稱了。我們從這些古代文化生活中發現,古希臘人要以美的體格來培養美的靈魂。雅典的公民,不僅把運動場看作鍛煉身體的地方,它還是取得智慧的場所。
希臘藝術的全盛時期壹般可分成兩個階段:第壹階段,自公元前449年至該世紀末,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為標記;第二階段是從公元前第4世紀至亞歷山大大帝去世時止。著名的雕塑家菲底亞斯是這壹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這位雕塑家曾受命為雅典設計建造了壹座在希臘藝術史上傳為美談的古代廟宇,即巴底隆神廟。假如我們把巴底隆神廟的雕刻,標誌為希臘雕刻的高峰,那麽,從與其同時代的另壹位大師波劉克萊托斯的《荷矛的戰士》這壹雕像上,可以看到這壹時期在雕塑藝術方面的成就。
波劉克萊托斯是希臘北部昔克翁人,但他壹直生活和工作在中部的阿爾哥斯,是屬於阿爾哥斯-昔克翁派(即伯羅奔尼撒派)的雕塑家。這壹派以青銅為主要雕塑材料,題材也偏重於運動員、競技士等現實人物。波劉克萊托斯的創作成就集中表現在理論上,他從數的關系上來研究雕像的美,雕塑史上也稱他是創造數的比例的雕塑家。他的名著《法規》壹書便是證明,此書闡述了他對人體美的比例的見解,並制作了這尊青銅像《荷矛的戰士》作為他的理論樣板,也稱它為法則。
刮汗汙的運動員希臘列西普斯
《刮汗汙的運動員》連同他的其他青銅雕像,都已不復存在,今天只能從壹些被認為是可靠的大理石摹制品上看到他的雕塑風格。這件復制品現藏羅馬梵蒂岡博物館內。
希臘古典時期雕塑的最後壹位代表是列西普斯。他誕生在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雖然和他的前輩柏拉西特列斯、史柯珀斯壹樣,也處在壹個城邦國家發生危機的年代,但他的大量青銅雕像不僅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傳統,還創立了人體美的壹種新標準。他的運動員雕像,身軀和四肢要比波劉克萊托斯的《荷矛的戰士》更修長,頭是全身的1/8。
這壹尊《刮汗汙的運動員》(原作約於公元前330年)就是他這壹新標準的規範。這決不是說,他在任意拉長比例。這個新比例是他從對無數運動員的實際觀察中獲得的。他發現了7∶1的法規還不是當時運動健兒的最美典型。據說,作者創作的大小青銅鑄像計有1500多個。此外,作者在這尊雕像上成功地表現了運動員的精神狀態,盡管雕像是靜止的,仍顯示了壹種似乎有點疲憊的感情。他表現壹個動作剛結束,下壹個動作行將開始的壹個瞬間。臉上的勞累表情和全身肌肉的緊張狀態,構成這種疲憊感的特征。藝術家發揮了特有的雕塑語言,使大理石也顯得有血有肉了。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說這位雕塑家最善於表現個性,亞歷山大大帝也最滿意他的雕塑,他只允許列西普斯來為他造像。
另壹個特點是,他的全部創作題材只是神、英雄和運動員,從未制作過壹座女性像。
自殺的高盧人希臘阿基桑德羅斯
希臘化時期另壹個美術中心是小亞細亞的柏加馬,那裏是自亞歷山大死後新誕生的又壹個領土不大的獨立王國,約建於公元前284年統治者是阿塔爾壹世。在公元前3~前1世紀期間,那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很繁榮。如果以圖書館的藏書來鑒定它的文化水準,恐怕柏加馬僅次於亞歷山大裏亞,而居第二位。它的羊皮紙生產也是全希臘最著名的。柏加馬的衛城包括雅典娜神廟、王宮、圖書館和宙斯祭壇,是壹組巨大而很出色的建築。因為阿塔爾王及其後繼者阿塔爾二世、歐墨涅斯二世等,都十分重視藝術,他們聚賢集世,對美術的愛好尤甚。這些帝王竭力推崇雕塑藝術對國民的宣傳鼓動作用。考古學家們後來在那裏發現了希臘化時期壹些最卓越的雕塑古跡,宙斯祭壇上面的巨大飾帶浮雕被發掘出來後,曾被稱為世界奇跡之壹。在雕刻上,出現了壹種新風格,那著重以渲染事件的激情為主,後人稱為柏加馬派。
自殺的高盧人
公元前241年,阿塔爾壹世打敗了經常襲擊和蹂躪希臘本部的壹股中歐遊牧民族——高盧人,為了紀念戰功,國王聘請來壹批希臘雕刻家,讓他們制作紀念雕像來裝飾雅典娜神龕。這些雕像都是青銅鑄造的,現雖已蕩然無存,但是有許多大理石摹制品留存下來。這些摹制品是在16世紀初葉,和19世紀才被考古家們在羅馬發現的,它們成了我們今天認識希臘化時期雕刻精品的最可靠、也是最珍貴的文物,其中以《垂死的高盧人》和《自殺的高盧人》兩尊為最精彩。
《自殺的高盧人》描寫的是壹個戰敗的高盧戰士,為了不被敵人俘虜後身受淩辱,他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後準備自刎。他左手攙著已被他殺死了的妻子,右手執劍往自己的左胸口刺入。身子站立著,眼睛向後面追來的敵人投射出無比的憤怒,具有壹種寧死不屈的壯烈姿態。雕像構思的成功,以及它那現實主義的手法,其藝術效果,與塑造者的原意正好相反。
藝術家的本來目的是要揭露侵略者的悲慘遭遇,以表彰勝利者的凱旋與幸福情緒的。可是實質上,由於過分強調了高盧人的尚武精神,反把敵人的英勇不屈氣概給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從這組雕像的形式設計上看,雕塑家的主要成就,是他們選中了古代戰士視死如歸的最激動時刻。這和當時亞歷山大裏亞的雕塑風格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偏重於裝飾,而且多造園林和噴泉,所作雕像多為女子裸體。因此柔靡之風過重。在柏加馬,我們看到的只是勝利的凱歌,連它的所有祭壇浮雕,也都象征著對高盧人勝利的統治精神。比如,宙斯祭壇上的高浮雕,雖然刻畫的是神話題材,實際上那條大飾帶浮雕所描寫的眾神與巨人戰鬥的激烈場面,就是希臘人戰勝遊牧民族高盧人的寓意化。
另壹尊雕像於1863年發掘,它表現了壹個受重傷的高盧戰士,他坐在地上,身向右前方傾斜,右手支撐著地面,左膝屈起,似乎仍想掙紮地站起來,表達了壹種不甘屈服的痛苦意誌,深刻地揭示出壹個處於垂危時刻的戰場英雄的復雜情緒。英雄的氣概被表達得栩栩如生,人們幾乎可以從雕像的激憤中看到他身上流下的鮮血。
有趣的是這些雕像的創造,本來是為了表彰統治者阿塔爾壹世的戰功的,可是藝術品本身卻宣揚了壹種中歐遊牧民族高盧人的勇敢好勝與強悍不屈的精神。這正是現實主義藝術的無情性,作品產生了與柏加馬王國的意圖相反的藝術影響。
斷臂的維納斯希臘亞歷山大羅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是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斯島,經過壹番爭奪,被法國人買走,並於1821年5月起珍藏於巴黎的盧浮宮。從基座的銘文中,人們獲知雕像的作者為亞歷山德羅斯,並推斷出作品創作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50年。
斷臂的維納斯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也就是俗稱斷臂的維納斯,並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壹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壹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註了不計其數的贊美和歌頌。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壹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莊嚴崇高而端莊,像壹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
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於後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制作復原雙臂的復制品後,都為有壹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象,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采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壹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壹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壹切人體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於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於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壹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並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壹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壹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