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註入不竭的創業動力。
近代的無錫,壹直以創業成功著稱。近代“實業救國”的吶喊,掀起了全國工商業創業的第壹波浪潮,打開了早期工業化的閘門,為無錫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的啟動,激發了鄉鎮企業的創業潮,蘇南廣袤的土地上辦廠設園,無錫經濟總規模迅速擴大。新時代的經濟轉型促使科技創業大潮湧動,壹批批創業人才聚集角逐,正在打造競爭優勢更強的無錫新壹輪創新發展。
要建設“創業無錫”,首先要湧現壹批創業群體。企業家及其企業和經濟實體是創業的主體和創業活動的組織者。沒有創業主體,創業就無法進行,再好的創業載體也只是擺設。推動無錫創業,必須依靠創業者的引導,加快造就和引進壹大批創新創業帶頭人和合作團隊,形成攻堅克難、奮力發展的創業群體。要用積極的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創業者的創業活動,讓創業者放開手腳,成功創業。以創業帶動新興產業引領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此夯實實體經濟,構建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創業無錫”,尤其要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業是在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良好的環境可以激發創業,降低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對於創業來說,區位、交通、市政設施等硬件條件當然是必須的,而法制、政策、公共服務等軟環境尤為重要。促進無錫創業,必須真正消除初創期對中小經濟體的輕視和偏見,切實改善政府和社會對企業、公民和法人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不僅服務於創業項目和活動,也服務於作為人的創業者和創業團隊;不僅服務於企業的順利成立,更服務於企業從小到大、從現在到長遠的發展。應致力於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完善市場規則,打破壟斷,抑制投機,懲治欺詐,加強誠信服務和監管,使投資利潤可期,人為風險可規避,下大力氣扭轉假冒偽劣和投機倒把的逆向激勵和逆向淘汰,從根本上提振企業家信心。
打造“創業無錫”,最重要的是激發民間創業活力。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民間創業熱情有所下降。弘揚無錫創業精神,必須以適當方式大力宣傳不屈不撓的創業典型,褒揚攻堅克難的創業人才,在全社會樹立崇高的正氣。提高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從社會輿論、社會財富分配結構到社會組織,關註和聚焦社會財富的勞動者和創造者,讓他們站在舞臺中央,以飽滿的創業激情演繹當今時代的歷史劇!
近代中國孕育了壹批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和企業家精神,無錫的民族工商業者是其典型代表。今天,繼承和發揚前人的創業精神,再次掀起波瀾壯闊的現代化浪潮,必將為壹個城市、壹個地區的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註入不竭的進取動力。
創造更多優勢,建設創新型城市
無錫“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現代城市之間的發展競爭越來越集中於科技和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和戰略選擇。是無錫在新壹輪科學發展中增加優勢,繼續走在全省發展前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無錫”的必由之路。
以自主創新引領轉型升級,走出無錫特色創新發展之路。多年來先行發展、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使無錫成為內生發展、自主創新的示範城市。要進壹步完善“創意-創業-創新”的內生發展機制,探索“創新-孵化-集群”的內生增長路徑,以創新引領無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構建高端、高質量、高技術的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三次產業,著力增強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全面提升速度和社會發展水平。
圍繞“東方矽谷”目標,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業。無錫要突破科技體制、教育體制和經濟體制結合的壁壘,實施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雙輪驅動”戰略,註重促進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在R&D機構、企業、中介機構間的有效流動,將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形成創新合力。壹是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加快培育和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帶動性強、具有壹定產業規模的新興高新技術企業,打造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二是深化和完善“530”計劃,大力引進國內外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完善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的機制,使人才競爭力成為無錫的“第壹競爭力”。第三,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壹批新型工程技術中心、企業R&D中心和產業技術聯盟。四是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突破更多重大關鍵技術,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第五,加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配置科技資源的能力,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的投入體系,把無錫打造成科技創新創業的“東方矽谷”。
從“無錫制造”向“無錫創造”跨越,提升城市輻射帶動能級。要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研發轉化基地、孵化器和人才培訓基地,培育壹批國內外知名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品,形成壹批技術水平領先、產業特色明顯、競爭優勢突出的高技術企業集團;要創新經濟業態,發展新經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總部經濟,積極培育壹批新興產業和戰略增長點,著力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服務功能,基本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格局;同時,廣泛運用高新技術支撐無錫城市建設和管理,建設集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商務、創意設計、企業孵化等功能於壹體的高端功能城市。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推進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聯動的整體創新。全面推進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構建充滿活力、更加高效、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改善服務環境、優化人居環境、提升人文環境、夯實法制環境,不斷提升全市創新環境水平,把無錫打造成創新氛圍濃厚、創新環境優良、創新實力雄厚的創新型城市。
“魅力無錫”塑造獨特的性格和氣質
在剛剛結束的無錫市CPPCC十二屆五次會議上,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立新作了題為《團結奮鬥,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局面》的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加快打造文化特色突出、生態環境優美的“魅力無錫”。
壹個城市的魅力是自然環境、人文氛圍、城市功能和宜居特色的綜合反映。無錫山川秀美,人傑地靈,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更是壹座歷史悠久、內涵深厚的江南名城。它是吳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和鄉鎮企業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近年來,無錫主動調整經濟結構,致力於轉型發展,走出了壹個又壹個堅實機智的足跡。在經濟高水平發展的今天,無錫如何下壹步實現可持續和諧發展,如何樹立形象和品牌?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立新在報告中強調,無錫在未來發展中要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以世界先進城市為標桿,通過高標準規劃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以大氣、精美的字跡彰顯城市個性,加快城鄉發展壹體化步伐,把無錫建設成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現代化城市,提升無錫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這些提法很好地詮釋了無錫未來的發展願景,既有很強的針對性,又切合實際,符合城市個性和廣大市民的期待。
無錫未來的經濟發展必須註重產業選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註重經濟結構的優化,絕不能以犧牲青山綠水為代價。壹旦經濟發展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發展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正如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立新所說,“我們既要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又要確保生態水平不斷提升,讓太湖早日重現碧波蕩漾的美麗風光,保護好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之成為無錫可持續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打造“魅力無錫”,必須持續關註文化內涵和品牌建設,關註城市靈魂的塑造。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多彩的吳文化,豐厚厚重的文化積澱孕育了聰明務實的人們,現代工商業的發展使無錫經濟迅速崛起,城市地位迅速提升。進入新世紀以來,無錫城市環境大幅改善,山川美名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歷史欠賬得到彌補。在當今黨中央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無錫應抓住前所未有的文化發展機遇,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城市不是純粹的壹堆鋼筋水泥,而是壹個正在成長的生命,文化是這個生命的靈魂。壹座城市,是什麽讓人們離開後久久流連忘返?壹個城市的魅力是其實力和形象的綜合反映。魅力城市是人類進步的體現,是“新城市主義”的發展和延伸。它遵循以人為本、以環境為導向的原則,註重創造優美自然、宜人的城市環境,強調城市功能和精神美。有人用“形神兼備”來詮釋魅力城市的特質。“形”是指由建築、街道、景觀構成的城市外部特征,“神”則蘊含在城市的歷史和當下。
現實中的文化內涵閃耀著壹個城市特有的性格和氣質。壹個城市要有取之不盡的魅力,必須形神兼備。打造“魅力無錫”,需要愛護優美的環境,尊重和珍惜城市的歷史文脈,展現獨特的文化魅力,將城市風貌和文化精神完美融合,打造鮮明獨特的城市形象,讓無錫在城市之林中熠熠生輝。(
讓大家向往“幸福無錫”
今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壹年。近日,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立新提出:“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局面,必須加快打造居民生活富裕、社會和諧穩定的‘幸福無錫’。”“讓無錫的基本現代化成為人民認可、人民享受的基本現代化,讓大家向往‘幸福無錫’。“人民幸福是科學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衡量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突出“幸福無錫”建設對引領發展、激發活力、凝聚人心,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幸福無錫”,必須突出三個主要環節。
抓住“幸福無錫”建設的關鍵。關鍵是在市場化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市場化帶來的效率提升是人民幸福的基礎,而社會保障的完善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是緩解社會分化程度和抵禦社會風險的制度體系。在“幸福無錫”建設中,要以市場手段妥善處理好人民群眾的各種切身利益,將住房、醫療、教育等準公益性產品納入政府政策範圍。通過增加有效供給,在促進市場效率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構建有利於不同群體幸福的社會政策。根據中央“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政府不僅要加大社會再分配的力度,提供普惠性的社會政策,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還要選擇社會政策的重點和導向。首先,為外來人口群體制定壹項綜合社會政策。比如,逐步淡化戶籍制度的“社會管理”功能,更多發揮文憑、技能、產權、誠信等條件作為篩選機制,逐步讓外地人享受普通公民待遇。其次,為白領建立發展型社會政策。比如,為他們參與社會事務、表達訴求搭建平臺,形成吸納其他社會能量的機制;制定文化、教育和培訓方面的制度安排,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素質;保障房政策要向引進人才傾斜,可以探索單位租房的形式,降低創業者、創新者的生活成本。第三,建立保護老年人的社會政策。建立各種社會資源的社會政策,建立壹些平臺和基金,為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幫助他們實現福利養老。只有針對不同的群體制定相應的社會政策,“幸福無錫”的建設才能讓大家感受到生活在無錫的幸福感。
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主體地位。從影響“幸福無錫”建設的體制問題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如何在城鄉壹體化進程中建立和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並實現創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如何協調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混合所有制社會格局下,政府如何進行有效的社會管理和調控?在社會事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統壹勞動力市場等方面有哪些體制性障礙?這些問題將制約無錫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運行效率的提高,直接影響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要在體制機制上實現新的突破,但最重要的是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主體要到位。就社會結構的基本框架和建設“幸福無錫”的目標而言,政府的職能定位不僅要在經濟領域劃清政府與市場和企業的界限,而且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領域明確自身的定位,妥善處理不同領域之間的職能分工,以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有效培育社會組織及其成員的自主性,進而實現政府與社會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