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六大報告首次將政府職能歸結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提出要“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平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服務型政府是能夠公平、透明、高效地向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壹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加艱巨的任務,它要求政府實現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體制、管理手段和行為模式的根本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內涵至少應包括四個層面。
第壹,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決定政府的行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各級政府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府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需求,確保保障公民權利、尊重民意、關註民生、發展民智。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功能。政府職能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明確和強化公眾的服務職能,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職能。三是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沒有制度保障,“服務”就會成為壹句空話。要通過制度設計,加快形成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嚴格依法行政,維護法律尊嚴,依法規範和約束行政行為。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政務公開機制、群眾監督和參與機制。
四是改進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行為。政府要做經濟發展方向的引導者、經濟關系的協調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做“聰明的航海家”、“公正的裁判”、“忠誠的服務員”。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務型政府有以下六個特征:
民主責任。民主是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公民通過法定程序和渠道參與社會管理,表達自己的意願。民主政治和民主行政本質上必須對社會和公眾負責。責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務時對客戶負責。
法治信用。法治是現代行政的基本手段、發展趨勢和根本標誌。它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也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本質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循者。權力意味著責任,法治意味著信用。法治政府必須是信用政府,必須對權利負責,對使用權監管,侵權賠償。
有限的開放性。現代政府是壹個權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槳手,而是舵手。其主要功能是彌補“市場失靈”。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向公民開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壹。只有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保證人民參與政府決策,有效監督政府行為,才能建立真正開放的政府。
協調是精益的。協調就是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上級政府和下級政府、政府及其下屬部門政令暢通,政府各部門協調壹致,使整個行政系統目標統壹、分權合理、運轉有序。精益就是政府職能界定科學清晰,機構合理精幹,分工明確,權責統壹。服務型政府應該是馬克思設想的“廉價政府”,即組織規模小,行政官員少,運行成本低。
公平透明。公平、正義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行政的價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體現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型政府應該是“陽光政府”,根據公眾的需求提供政府信息,落實公民的知情權,賦予人民更多的監督權,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高效又幹凈。服務型政府必須行政高效、政治廉潔。高效,即要求政府跑得快,辦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潔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政,杜絕腐敗,權為公、執政為民,絕不以權謀私、化公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