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經濟●消費經濟研究的壹個重要內容是從更深層次和更廣視角辯證看待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大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因素,科學認識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宏觀經濟政策要有利於消費的整體和長遠發展。●要適應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優化供給結構,不斷創造新市場。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必須積極推進改革,破除各種限制消費的政策和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障礙,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針對當前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實際上提出了研究和發展消費經濟的迫切任務。消費的研究離不開供給,消費經濟的研究也離不開消費品工業的現實,即輕工業的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經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產品供不應求到產品供過於求,從生產不能滿足消費到限制生產。這壹巨大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輕工業的超常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輕工企業率先推向市場,逐步建立了市場引導下的競爭機制,發展速度前所未有,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結束了我國消費品短缺的歷史。但同時,目前市場上相對過剩的多是消費品。因此,我們應該結合供給和優化供給結構來研究消費經濟,研究如何解決消費增長緩慢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對消費經濟內涵的研究消費經濟在我國從理論到實踐都還處於發展初期,其定義還不是很明確,其社會影響力也還有限。事實上,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根本動力是消費。“消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包括個人和社會、當前和長期、國內消費和出口消費。狹義的消費是指生活消費,而廣義的消費既包括生活消費,也包括生產消費。從廣義上理解消費,可能更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消費的作用以及投資與消費、出口與消費的關系。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衣食住行等生活資料,而獲得生活資料需要生產和投資。投資是生產資料的消費,屬於長期社會消費範疇。投資擴大再生產和公共設施建設,是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壹些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是建成後消費行為的載體,如國家大劇院、體育場館、旅遊設施、在建酒店等。投資基礎設施,最終是為了整個社會,還是為了長期的生活消費。生產資料的消費最終會轉化為生活消費。如果這種轉化不能完成,那就是浪費,這種不能轉化為最終消費的投資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不是可持續增長。這壹新視角有助於我們全面理解宏觀調控。只要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擴大有效消費需求,財力能夠承受,就應該投資;相反,如果長期不能擴大有效消費,或者國家財力所及,就應該抑制。因此,中央提出宏觀調控要從實際出發,有節制、有壓力,是完全正確的。出口消費的對象是國外的消費者,中國每年出口額的80%是消費品。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擴大出口將通過勞動者收入的增加,增加就業,促進國內消費增長。我們要處理好擴大內需和擴大出口的關系,使兩者相輔相成。消費經濟研究的壹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從更深層次、更廣視角辯證看待消費、投資、出口這三大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因素,科學認識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宏觀經濟政策要有利於消費的整體和長遠發展。研究消費者是消費經濟研究的主要對象。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能力、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是衡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消費經濟需要重點關註的課題。首先,關註消費水平的發展趨勢。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居民消費需求和市場的產品結構、規模、檔次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壹趨勢仍在發展。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左右。到那時,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會對市場提出哪些新的需求?如何滿足不斷擴大和升級的市場需求,尤其是農村市場?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研究的課題。其次,註重消費結構升級。隨著恩格爾系數的明顯下降,中國整體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出現了新的消費亮點,大眾消費開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過渡。可以說,城鄉居民不同層次的消費結構正在升級,這將有力地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為眾多企業提供發展機遇。第三,關註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供給結構的優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出現的買方市場是市場經濟不成熟、經濟不發達的買方市場,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這種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是:壹方面,無效供給過剩,主要是工業消費品中低技術含量產品嚴重過剩;另壹方面,有效供給不足,特別是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第三產業)的規模、品種和質量不能滿足社會消費水平提高和需求結構變化的需要。中國仍有相當數量的高端消費品和生產高端消費品的原材料需要進口。人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未被滿足的需求。即使基本滿足,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檔次也不夠高,花樣也不夠多。填補這壹需求缺口,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要優化供給結構,不斷開拓新市場。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生產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產品,不斷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欲望,並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研究消費經濟的發展規律,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深層次矛盾的反映,決定了我們要以發展消費經濟為突破口,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因此,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消費經濟的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通過發展消費經濟來實現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良性循環。消費結構升級將擴大市場需求,促進產業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家電等耐用消費品普及後,中國城市消費熱點正轉向汽車、住房等新領域。隨著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居民潛在購買力開始逐步釋放,對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呈現加速增長趨勢。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另壹個重要特點是實物消費比重下降,而教育、文化、餐飲、旅遊、醫療保健服務消費快速增長,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這壹輪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有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眾多行業提供發展機遇。促進供給結構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優化供給,要從市場創新入手。除了做大餡餅,還要在創造新餡餅上做文章。壹是適應消費轉型期消費需求的變化,調整生產經營策略。目前供需矛盾不再是數量的短缺,而是質量的多樣化。企業應主要根據市場短缺的信號組織生產經營,逐步轉變為既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又滿足市場的潛在需求。第二,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進壹步拓寬消費領域。中國城鄉市場還有很多空白點,潛力巨大,商機無限。如信息、租賃、理財、醫療、家政等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是壹個非常廣闊的消費領域。第三,優化供給結構,發揮生產對消費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我們應該找準市場,抓住機遇,通過采用新技術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我們不僅要分享市場,還要創造市場,通過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來刺激和擴大消費者需求。從我國消費經濟的現狀來看,要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必須積極推進改革,破除制約消費的各種政策和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障礙,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讓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大力發展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消費增長的堅實基礎。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和調控,鼓勵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逐步由投資擴張向投資和消費並重轉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就業是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的基礎。我們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就業制度改革,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增加對低收入群體和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縮小貧富差距。通過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而增加的社會消費總量,不僅有利於消化很多領域相對過剩的產能,也與我們發展經濟的目標相壹致。刺激農村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農村居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是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徑。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是擴大農村消費、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改善農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調整農業生產區域布局,進壹步挖掘農業內部的收入增長潛力,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加工價值,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入增長機會。同時,改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環境,通過工業化和城鎮化轉移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居民收入。消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性障礙,改善消費預期。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減少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大對義務教育、公共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投入,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和配套制度建設,為居民增加即期消費提供切實保障。完善市場體系,改善消費環境。深化消費領域體制改革,清理抑制消費的各種政策,制定鼓勵消費的政策,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目前,中國的消費結構正處於從數量擴張到質量追求的升級期。要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培育住房、汽車、旅遊、教育、文化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消費信貸是促進居民即期消費和信用消費的重要手段。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改善銀行服務結合起來,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繼續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加快建立和完善貸款擔保體系和個人征信體系,實現信息共享。
上一篇:九寨溝旅遊最佳月份九寨溝旅遊最佳季節下一篇:傳統商業區的城市更新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