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自然壟斷是什麽意思?
自然壟斷是經濟學中的壹個傳統概念。早期的自然壟斷概念與資源條件的集中有關,主要指由於資源條件的集中導致競爭無法或不適合而形成的壟斷。這種情況造成的壟斷,在現代很少見。傳統意義上的自然壟斷與規模經濟密切相關,是指壹個企業能夠以低於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的成本向整個市場供應壹種商品或服務。如果相關生產範圍存在規模經濟,就會產生自然壟斷。
但是到了80年代,西方經濟學對自然壟斷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1982中,鮑莫爾、潘澤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義了自然壟斷。假設壹個行業有x種不同的產品和y個制造商,任何企業都可以生產任意壹種或多種產品。如果單個企業生產各種產品的成本小於多個企業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則該行業的成本是部分相加的。如果企業的成本在所有相關產出中是部分相加的,那麽該行業就是自然壟斷。換句話說,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單個企業生產所有產品的成本小於多個企業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單個企業壟斷市場的社會成本仍然最小,該行業就是自然壟斷行業。平均成本的降低是自然壟斷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新定義擴大了自然壟斷的範圍,不僅包括傳統的強自然壟斷,也包括所謂的弱自然壟斷。
現代法學壹般認為,自然壟斷是指市場的自然條件導致的壟斷。如果這些部門競爭,可能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市場秩序的混亂。法律上的自然壟斷概念既包含了經濟學上自然壟斷的內容,又凸顯了現代競爭法的本質。這是社會進步的客觀反映。
自然壟斷的理論基礎
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西方自然壟斷理論從產生到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可加性,每壹個階段都解釋了自然壟斷產生和存在的原因。總體上促進了社會對自然壟斷的認識。
1,規模經濟
任何企業在進行社會化生產時,總會面臨生產成本的問題。如果企業單位生產成本比較高,必然處於競爭劣勢;如果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比較低,就處於競爭優勢地位。但是,企業的生產成本並不是固定的。除去技術等因素,即使在同等條件下,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也能隨著生產總量的增加而趨於下降,因為當企業的產品總量不斷擴大時,原有的固定成本被逐漸攤薄。這在固定成本投入大的企業中尤為明顯。當長期平均總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時,規模經濟就出現了。當社會要求降低某些行業長期平均成本的速度和程度時,這個行業往往就是自然壟斷。規模經濟很好地解釋了單壹產品領域的行業自然壟斷。
2.範圍經濟
在現實生活中,企業不僅生產或提供單壹的商品和服務,而且往往以多元化的方式經營。如果壹個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的成本低於幾個企業生產的成本,說明存在範圍經濟。因為單獨生產某種產品的企業的單位產品定價高於聯合生產的企業相應的單位產品定價,單獨生產的企業就會虧損,這些企業要麽退出生產領域,要麽被兼並,也會形成壟斷局面。因此,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指出,具有範圍經濟的產業也可以產生自然壟斷。對此,國內多數學者持相同觀點。從理論上講,範圍經濟很好地解釋了產品綜合領域的自然壟斷。
3.成本次可加性
這是自然壟斷的新基礎。198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季夏、鮑莫爾、潘澤、威利格等認為,即使規模經濟不存在,或者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單個企業供給整個市場的成本小於多個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之和,單個企業壟斷市場的社會成本最小,該行業仍然是自然壟斷行業。自然壟斷的定義或最顯著的特征應該是其成本的劣勢。換句話說,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壟斷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平均成本下降當然會導致自然壟斷,但自然壟斷不壹定是平均成本下降。只要有微弱的成本增加,就壹定有自然壟斷。成本的次可加性理論掀起了20世紀80年代自然壟斷理論的變革,從理論上進壹步解釋了自然壟斷的起源。我國學者基本持贊同和認可的態度。
自然壟斷的特征
1,效率優勢
從自然壟斷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來看,無論是規模經濟、範圍經濟還是成本的次可加性,自然壟斷的支配地位取決於經濟效率而非其他因素。規模經濟意味著生產更多產品時固定成本逐漸攤薄和變小,範圍經濟意味著增加相關新產品和服務時聯合生產的成本低於單獨生產的成本,成本的次可加性意味著獨家壟斷經營的總成本小於多個分散經營的成本之和。自然壟斷以效率為目的,保證效率的實現。
2、表現出網絡經濟的特征。
縱觀世界各國存在自然壟斷的行業和產業,供水、電力、燃氣、供熱、電信、鐵路、航空等等。不難發現,采取自然壟斷的產業壹般都具有網絡經濟的特征,即依托壹定的產業網絡為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如果離開這些產業網絡,企業生產或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就無法轉移到社會消費領域。衡量這些工業網絡作用的最佳指標是流量(交通、電力、通信信號等。)在網絡上,而且網絡上的流量會隨著網絡節點的幾何級數增長。網絡節點數量越多,邊際投資收益越大。
3.資產具有沈澱性和專用性。
由於自然壟斷依靠網絡經濟為整個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企業在經營自然壟斷行業時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產業網絡的建設。這些產業網絡形成了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折舊時間長,流動性差,從而導致整個壟斷行業大量的資本沈澱。此外,由於基礎產業網絡所占用的資產往往具有相應行業或產業的專用性,資金壹旦投入就很難收回,形成的企業資產也很難改變用途。
4、產品的日常生活
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電信、鐵路、航空等壟斷行業,它們提供的產品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日常性和必要性的特點。自然壟斷行業通過其網絡觸角將這些日常用品輸送到千家萬戶,以維持社會生活的穩定和秩序。
自然壟斷與行政壟斷的區別
1,原因不壹樣。
自然壟斷主要是由經濟效率或效益造成的,而行政壟斷是由行政機關或其授權組織濫用行政權力造成的;
2.法律性質不同
由於自然壟斷具有相當的積極性,大多數國家在立法中給予其豁免,以肯定其合法地位。行政壟斷是中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特殊產物。其本質是借助行政權力進行市場行為,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則,因而是違法的。
3.不同的影響
自然壟斷往往帶來效率經濟,增加社會整體福利,而行政壟斷不僅容易導致行政腐敗,而且扭曲市場競爭機制。
自然壟斷的認定標準和範圍
?哪些行業屬於自然壟斷??用什麽?哪些行業實行自然壟斷??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前者與自然壟斷的判斷標準有關,不僅具有判斷實際市場結構的功能,還具有判斷自然壟斷範圍的功能;後者是自然壟斷的範圍,通常是應有的討論和分析。通過對自然壟斷的概念、理論基礎和特征的分析,基本上對自然壟斷的判斷標準和產業範圍有了壹定的了解和把握。
判斷自然壟斷的標準:
第壹,行業現有的市場結構是只有壹個或幾個賣家提供相似或相同的產品。換句話說,這個行業目前的市場是壹個壟斷或寡頭壟斷的不完全競爭市場。
第二,上述市場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效率優先。
第三,壹個國家的法律必須對其采取肯定的態度,包括顯性肯定和隱性肯定。
對比上述標準不難看出,我國自然壟斷行業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如供水、供電、燃氣、供熱、電信、交通運輸(包括鐵路、城市交通、海港、水運和機場)、環境衛生設施和汙水系統、固體廢物收集處理系統等。
自然壟斷的法律規制體系
自然壟斷行業無論怎麽改革,都會受到法律的規制。這不僅是由自然壟斷行業的特殊地位決定的,也是法治的必然要求。通過對世界各國自然壟斷產業立法內容的考察,我們應該建立壹個涵蓋以下基本內容的法律體系來規範自然壟斷產業,使其進入良性的運行發展狀態,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1,管理主體法律制度
由於自然壟斷行業涉及的領域和利益非常廣泛,因此不能簡化依法管理自然壟斷行業的主體。從維護和保障自然壟斷行業健康發展所需資源的角度來看,自然壟斷行業的管理主體主要涉及反壟斷主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其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如反不正當競爭主管部門、價格主管部門等,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依法履行相應的管理職責,配合自然壟斷行業主管部門做好自然壟斷行業的管理工作。
2.管理模式法律制度
由於自然壟斷行業對日常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更早的時期,許多國家采用國有化的方法,將其置於政府的嚴格控制之下。控制方式主要是準入控制和價格控制。由於政府管制措施和技術發展的失敗,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國家開始了對自然壟斷行業的大規模改革,逐漸傾向於放松管制和適當引入競爭。單壹的投資格局被打破,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呈現多元化格局。與此相適應,自然壟斷行業的監管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控制手段趨於多樣化和科學化。
3.監督法律體系
監督是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變化起著控制作用。自然壟斷行業壹直是壹個多事之秋。如果沒有健全的法律監督體系來監督管理,很多問題是很難避免的。自然壟斷行業的監督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壹是法定管理機構對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者負責;
二是對自然壟斷行業經營者的社會監督;
三是法定管理機關的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