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介紹壹下桂東客家文化

介紹壹下桂東客家文化

桂東客家文化顯魅力(壹)桂東地區有客家人40余萬,桂東各縣客家人,由於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在風俗文化上也體現出既有***性也有個性的特點。我們試圖就桂東客家人的風俗文化作壹簡要的述略,為客家研究的專家學者們提供壹些調查材料,為推進客家研究深入進行貢獻薄力。

南北融合的節日風俗

廣西桂東地區客家人長期與瑤、壯等兄弟民族聚居生活,形成多彩的節日文化。春節、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竈王等節,是客家人的傳統節日,居住在桂東各地的客家人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壹)牛王節。桂東客家人歷來以農為本,以耕為主,對牛有特殊的感情,昭平、蒙山壹帶的客家人,把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定為“牛王節”。昭平客家人四月初八這壹天,家家殺雞殺鴨、釀制糯米甜酒、男女青年披紅掛綠載歌載舞歡度節日。是日,所有的牛都“放假”,免去壹切耕作,受到主人的敬奉。蒙山客家人各家各戶在這壹天把牛牽到河邊洗刷得幹幹凈凈,割來嫩草飽吃壹頓,還備上三牲祭品祭牛王社、禱告牛王神對牛庇護、不要降災降病於牛。昭平客家人各家各戶在當天下午帶上魚肉酒果等祭品到牛欄旁拜祭,“招牛魂”。拜祭結束後將部分祭品給牛餵吃。傳說遠古時,牛的祖宗誕生於四月初八這壹天。四月初八過“牛王節”,桂東地區富川、鐘山、岑溪、藤縣客家人均有此習俗。

(二)春節。這是桂東客家人壹年內最隆重的大節,節日期間用雞鴨魚肉招待客人,舞龍、舞獅唱大戲,走親訪友熱鬧非凡。而年初壹是各地客家人***同忌葷日。蒙山客家人年初壹這天,以南粉、木耳、黃花菜三味作素菜,也不準吃粽子,據說剝了粽葉吃粽子,今年養的雞就不會長毛。賀縣客家人還規定年初壹也不能入菜園摘菜,否則菜園會惹蟲。昭平客家人大年初壹不僅不準殺雞吃雞,還不準罵雞。蒙山客家人初壹這天講話還要註意“彩頭”,如“用完了”要說成“用喜了”,小孩子不慎打爛碗碟不能打罵,要說“落地開花”或“歲歲平安”,客家人媳婦去挑第壹提水要帶上紙錢買新年水。賀縣客家人還有年初壹不得劃火柴生火的禁忌,只能以年三十晚保留於竈內灰中的火子引火,年三十晚上保存火種,稱“留種”,以所留火種生火表示香火延續之吉。賀縣地區客家人也有部分是年初二忌葷的。

(三)元宵節。蒙山、富川客家人也叫燈節。富川燈節從正月初十至十五,歷時六天。初十為上燈日,十五為下燈日。除了觀舞龍舞獅看戲外,主要就是觀賞花燈。蒙山客家人則稱吊燈,正月十五在廳堂中央吊起,只有當年家裏添有男丁的人家才能在廳堂吊燈,叫“添燈”,以感謝神靈賜子和求神靈保佑子,同時也顯示家丁興旺和光宗耀祖。近年來,富川客家人與當地各族群眾已打破了只有生男孩才能上燈的規矩,屆時,各自在所屬的街道神樓掛上署有“賢兒XX”,“賢女XX”的走馬燈、蓮花燈、八角燈、鯉魚燈等。各式各樣的花燈爭妍鬥艷,大放異彩,極其壯觀,顯示了客家人對生兒育女觀的文明。

(四)二月二。桂東地區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客家人遷徙定居後,都要在村邊修建土地廟。每年農歷二月二這天,客家人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供品到村邊土地廟祭供。祭供人向土地廟頂禮膜拜,場面肅穆,土地節祭土拜神,以求得土地神明庇護,得以安居樂業。賀縣客家人在土地節做糍粑要放棠犁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五)清明節。這是客家人壹個較大的節日,壹來上墳祭掃已故先人,二來遙祭遠在異地祖宗。這是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賀縣客家人清明壹定要做艾糍和發糕。發糕寓意興旺發達,添丁發財;艾糍有“方興未艾”之意,蒙山客家人清明上墳,最喜歡有新友來,叫做“做丫”。

蒙山客家人做清明,殺雞時要滴“雞血紙”,將“雞血紙”用土坯壓在墳頭和後土上,先放墳頭後放後土,燒香擺供也如此先後。供罷,三牲供品要留部分帶回家,叫做“帶福歸家”。供完墳山,做清明的人要直路回來,不可把供品帶入他人之屋,不可在他人家中將供品與他人***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屋,更不可在他人家中將供品與他人***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家。做清明回來,要將供品擺到竈君牌位前,這才算把“福氣”帶了回來。

(六)炮期。各地廟宇都定有會期,搶花炮活動在會期期間舉行,客家人稱之為炮期。廣西的壯族、瑤族、漢族等都有搶花炮的習俗,搶花炮的內容、方法大同小異。

桂東地區昭平北陀客家人的炮期源於明末,每年農歷正月初十龍廟會舉行。傳說在明朝萬歷年間,為紀念陳方部將王、揚、歐、亞四人打了勝仗,為了慶祝勝利,四人開懷暢飲而死,遠近群眾都在正月初十舉行大規模祭祀活動,遂形成炮期。北陀客家人炮期與其他不同的是,所設的幾個“子炮”均為該龍廟的王、揚、歐、亞四人神像。每年舉行壹次,哪個村搶到哪個神像就由哪個村帶回去供奉,第二年擡回來再重新搶。屆時,各村都派出精壯人員參與搶奪。搶到的則是本年炮主。搶炮者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各村送神隊伍旗幡飄揚、八方鼓樂喧天,圍觀群眾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過去,蒙山客家人參加搶的花炮分有丁、財、貴、壽四種。由各廟宇公推出負責人主持。每三年壹次。附城福善廟是五月二十八日,西河鄧廟是八月十六日,新圩觀音廟會是二月十九日。搶花炮前還有燒香磕頭、請神保佑儀式,搶何種花炮廟會前早就定下。如是搶保佑添丁花炮,無男兒的就想法去搶,家境富裕就出錢請人去幫搶。家境貧寒的就組織親友去幫搶,經過拼搶,得主請人把花屏擡回家中,放於大公堂之左,舞獅八音隊伍緊隨,鞭炮齊鳴,得主夫婦跪拜於花屏前。搶炮進屋儀式方完成,三年期滿,得主又將花屏送回廟中,準備下屆的炮期。

現在桂東地區客家人炮期,壹般只放炮而不搶炮了,以防引起糾紛械鬥。

  • 上一篇:什麽是智能電視
  • 下一篇:仙居神龍谷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