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傳統民俗
端午節習俗?[61]
端午節是中國非常受歡迎的民間節日。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由於地域遼闊,故事和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到了不同的習俗。仲夏端午節是壹個升天的節日,以龍舟競渡形式的龍舟節是端午節的壹個重要主題,至今仍流行於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此外,壹系列的端午節習俗是由陰陽數字和季節衍生而來的。按陰陽數,午為陽,重午最陽;鬥分南,卦為離,天幹,地支午,五行屬火,又在盛夏月,天時,萬物生長,潛力極高。古人把午後三時和午後三時視為消除陰邪的最重要時間。古人也將端午節視為吉祥之年,恰逢夏季至日,稱之為“龍舟節”,據說“千載難逢”。夏天是陰陽相爭的季節。陽向上,陰被迫向下。午後,純陽健康,這是陰所怕的。夏天也是趕走瘟疫的季節。盛夏,端午陽氣十足,萬物在此時欣欣向榮。是壹年中草藥藥性最強的壹天。端午節采集的草藥,祛病防病最有效。由於午時天地純陽正氣的聚集和這壹天草藥的神奇特性,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端午節習俗都有祛陰邪、祛病防疫的內容,如掛艾草、午時飲水、泡龍舟水、紮五色絲線辟邪、洗草藥水、熏蒼術祛病防疫等等。?[62-66]?
定制活動
端午節是避邪、防疫等多種民間習俗的混合體,所以後世有人認為端午節源於古代人們為“避邪防疫”的節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代節日的形成包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古代節日重視祖先神信仰和祭祀活動,祖先神信仰是古代傳統節日的核心。不是世代相傳的避邪防疫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源於古代“避邪防疫”的說法,是後人對古代節日文化內涵的誤解。祖先崇拜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間節日的永恒主題。關於端午節的祝福語,大多數民俗學專家認為,只有在端午節之後,傳說和歷史人物才被附加到節日上,賦予它其他意義,但這些意義只是端午節的壹部分。許多古詩描述了端午節的節日氣氛。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吃粽子、挑龍舟的喜慶日子。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和歡樂的美食宴都是慶祝節日的表現。端午節快樂是傳統。端午節是個好日子。根據荊楚歲時年譜,現在是盛夏,五月是盛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爬山和享受晴朗天氣的好日子。"?[63][67-69]?
傳統節日中,民俗多而雜,或者說只有端午節能與春節相提並論。兩個節日都有祈福消災等儀式和習俗,寄托了人們迎祥祈福和辟邪消災的願望。端午節在歷史發展和演變中融合了多種民俗。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由於地域文化不同,全國各地的風俗內容或細節都有差異。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挑龍舟、端午、采藥、掛艾草、菖蒲、祭祖、洗草藥水、中午喝水、泡龍舟、吃粽子、放風箏、紮五彩絲線、熏蒼術、戴香囊等。龍舟運動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非常流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壹項國際比賽。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自古以來就流行於中國各地,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在端午節期間表演傳統民俗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可以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端午節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端午節文化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影響,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慶祝端午節。?[1][70-73]?
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巴龍舟
白龍船
挑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儀式,也是壹種遺產。根據河姆渡遺址的第壹次發掘報告,早在7000年前,古代先民就已經用單木雕刻出木船,並用木槳劃動。龍舟最初是用獨木舟雕刻成龍的形狀,後來發展成用木板制成的龍舟。?[5]?
劃船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龍舟比賽分為幾個部分,如邀請龍,祭祀龍神,遊龍和收集龍。在賽龍舟之前,通常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壹是請龍,祭神。端午節前,要選個吉日出水,祭神後,裝上龍頭、龍尾,然後準備賽跑。閩臺赴媽祖廟朝拜。以前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非常嚴肅,祈求保佑、風調雨順、辟邪、災異,壹切順利。?[74]在屈原的故鄉湖北秭歸,還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75-76]?
掛艾草和菖蒲
掛艾草和菖蒲(3件)
端午節,各種能驅邪祛病的花草,早就布置好了。人們把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壹。如門上掛艾草,《荊楚紀年》:“采艾草如人掛門上以毒氣。”這是因為艾蒿是壹種重要的藥用植物,還可以用來治病、艾灸穴位、驅蟲。五月的艾葉含艾葉油最多(此時正處於溫生長旺盛期),所以效果最好,人們爭相采摘艾葉。家裏經常掛幾株艾草。由於其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辟邪、防蚊、辟邪。?[77]?
“艾”又名艾葉、艾蒿,其莖、葉中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特有的香味能驅除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子還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醒腦、開竅壯骨、散結殺蟲、殺菌的藥物。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因為它有入藥的作用。如宗谷《荊楚紀年》說:“雞未啼時,采艾草者,狀如人,取之而取之,受灸甚效。就是愛彩化成人形掛在門上的日子,可以毒氣。”?[76][78]?
端午節吃粽子
粽子——金字塔形的餃子,由糯米包裹在竹葉或蘆葦葉中制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子,即“粽子”,俗稱“粽子”,是“粽子”的壹種。“氣”是節日裏用來祭神祭祖的貢品。氣有很多種,不同的節日會做出不同的氣。使齊祭祀神靈和祖先是壹種古老的習俗。粽子的主要材料是大米、餡料、箬葉(或柊葉)等,種類繁多。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味道上來說,粽子可以分為鹹粽子和甜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有影響、最廣泛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79-81]?
歷史上與粽子有關的文字記載,大概出現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粽葉包米”。西晉周人寫的《風物誌》中,明確提到了“交書”二字:“仲夏為初五,方伯極和。賞順德角龜鱗。”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確切的起源日期不詳。東漢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於水中含有“堿”,小米用葉子包起來,煮成四角形,稱為廣東堿水粽子。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雜粽子,米飯中夾雜著動物肉、栗子、紅棗、紅豆等。,品種增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禮物。在唐代,粽子用的米呈圓錐形和菱形。到了宋代,已經有了“蜜餞餃子”,也就是水果進餃子。明清時期,粽子成為吉祥食品;據說,當時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進士,都要在去考場之前,在家裏吃專門為他們包好的“筆粽子”,這種粽子看起來像毛筆,諧音“壹定要成功”,才能博得壹片好感。?[80][82]?
放風箏
放風箏
風箏是將紙或絲貼在竹條等骨架上,拉壹根系在上面的長線,在風的作用下可以放入天空,屬於只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孩子們在端午節時放風箏被稱為“飛災”。?[83]?
草藥清洗水
草藥水,也就是古籍記載的木蘭湯,中午洗草藥水可以治皮膚病,祛邪氣。端午節是壹年中草藥最多的壹天,中午到處都是藥。端午節期間,中國許多地方都有采藥、熬藥、泡水的習俗,端午節草藥的藥性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雜藥集》卷二十二引用《荊楚歲時雜藥集》佚文:“五月五日,爭雜藥可治百病。”現存關於洗藥洗水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末年的《大戴禮》壹書,但本文所說的蘭花並非蘭花,而是飛機草或菊科草本植物,有香味,可水煎沐浴。這壹習俗至今仍存在,並廣為流行。在廣東,孩子們用艾草麥藥或艾草、香蒲、鳳仙花、玉蘭花等花草燒開洗凈,而青少年和成年男子則到河邊、沙灘上洗澡,稱為洗龍船水,以洗去厄運,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柏葉、銀蓮花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澡,不分男女老幼,全家洗。?[84-86]?
系五色絲線
系五色絲線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行的五種顏色“藍、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節時用五色絲線紮手臂曾是壹種流行的節日習俗。傳給後代,它發展成為許多美麗的裝飾品,如長壽縷,長壽鎖,香囊等。,其制作日趨精美,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87-88]?
在端午節,孩子們要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來辟邪。傳統上,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粗絲線被擰成彩色的繩子,系在孩子們的手臂或脖子上。從5月5日開始,直到七夕“齊馬年”的生日,他們才被解開,和金俊壹起焚燒..還有壹種說法是,在端午節後的第壹個下雨天,把五顏六色的線剪下來扔在雨裏,意味著河水會把瘟疫和疾病沖走,意味著可以辟邪惹災,帶來壹年的好運。[89]?
中午喝水
中午的水就是星期天中午在井裏抽的水。端午節“中午喝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地區的傳統習俗。正午重午,太陽升至太陽之上,故“午水”稱為“極陽水”、“龍牧水”、“正陽水”。古人把午水視為好運水。這壹天中午陽光最充足,中午驅邪效果最好,有驅邪、凈化身體、排除障礙的功效。據說中午用來泡茶、釀酒的水特別醇厚,喝生水甚至有治病的奇效。有句諺語:“午時洗眼,亮如黑鸛”,又說“不如午時喝壹口水,以補三年”。?[90-93]?
朱楊香
東漢王充寫的《論衡》中,記載了端午節“鑄陽歲”的禮儀和習俗:“陽歲取火於天,五月午時,五石熔化,鑄為器皿,激動發光。當他們升到太陽下,火就會來,這也是獲得真火的方法。”古人認為午時有三火,是太陽正旺的時候。這時正是熔金鑄鏡的最佳時機,鑄出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用鏡子辟邪的習俗在南方沿海地區被廣泛使用和傳承。常見到出生不久的孩子,戴著銀鏡等飾品。這種小銀鏡是孩子們用來避邪的。新建的寺廟道觀經常在屋頂中間用銅鏡裝飾。甚至在現代住宅區新建築的門窗上方,也經常可以發現懸掛的鏡子,這是用來辟邪的。這說明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深入人心。?[94-95]?
泡在龍舟水裏
“龍舟水”成因示意圖
端午節前後的強降水稱為龍船水、龍船水、龍船水、龍雨等。認為這種水吉祥,有辟邪的作用。仲夏端午節,黑龍星在正南方向翺翔。在民間信仰中,龍是吉祥之物,是風雨的主宰。龍在天空和雲雨中飛翔。自然,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與自北向南的冷空氣相遇時,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端午節強降水來臨時,河水水位迅速上漲,為龍舟垂釣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泡龍船水是中國南方流行的壹種傳統習俗,因為龍船水寓意吉祥,人們認為龍船水和龍船滑過的水是“大運水”。按照傳統說法,泡龍船水意味著好運,萬事如意。?[96-100]?
裴鬥娘
舊時江南多見五結女子頭飾。有些地區也叫健康人。這個東西起源於遠古行走,是Ai人的壹種不同形態。《賈青錄》引《唐宋遺事》雲:“誰在大江南北,五日得壹等獎之制,殊為巧妙。...蓋著壹個寶,繡著無數的流蘇,鈴鐺,鈴鐺,或者串在壹起,叫豆娘,打不過。”
張貼正午符號
舊時廣東壹些地方有張貼“午時符號”的習俗。午飯後,大家都貼出了“午時符號”。操作員使用壹張大約壹英寸寬,將近壹英尺長的黃色紙條。上面用朱砂寫著“五月五日午時,官非口疾,蛇、蟲、鼠、蟻消滅”的字樣。掛菖蒲、鳳尾、艾葉等。在大門上,綁上壹串大蒜,塗上朱砂,以辟邪。也有人在門上貼上用黃紙寫的小對聯:“艾奇迎萬福,普健除萬惡。”?[101]?
崇拜神靈和祖先
祭祀上帝和祖先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壹。“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階級的基礎。”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做人之本,祭祖是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犧牲,我們祈求並回報他們的庇護和祝福。
畫額頭
端午節用雄黃塗抹小孩額頭的習俗,雲可以驅除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壹種是借雄黃驅毒,壹種是借虎額(“王”如虎,虎為百獸之王,因換成虎)鎮邪。除了額頭、鼻子、耳朵,其他地方也可以塗,用意相同。山西河曲縣誌記載:“端午飲雄黃酒,敷小兒額、手、足...能延長病情。”?[102]?
熏蒼術
熏制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之壹。在民間,蒼術是用來消毒空氣的,也就是把天然的蒼術捆在壹起。燃燒後產生的細煙不僅會散發出香味,還能驅趕蚊子,令人神清氣爽。?[103]?
躲端午節
躲端午節,簡稱“躲午”,也叫“躲五天尾”,是當地的壹種民俗,舊時流傳於中國北方。在古代北方習俗中,五月和五月五日是邪惡的月份和日子,所以需要避免很多事情,因為有端午節帶婦女回家躲避的習俗。《嘉靖隆慶誌》也記載有雲:“嫁女召歸過節”。又《欒州誌》:“女子新娘子迎月歸,謂之“躲端午”。?[104]?
忌五毒
五種毒液
端午節在古代北方人眼中是毒日、惡日,但民間壹直流傳下來,所以有各種求平安、避五毒的習俗。其實這是因為北方夏季天氣炎熱幹燥,人容易生病,瘟疫也容易傳播;再加上蛇和昆蟲容易滋生咬人,就形成了這個習慣。人們認為五月是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現的時間,要用各種方法防止五毒的危害。壹般在屋內貼壹張五毒地圖,在紅紙上印上五毒,然後在五毒上紮上五根針,即把毒物刺死,不能再猖狂。民間還在衣服上繡五毒,在糕點上裝飾五毒圖案,都是驅逐之意。?[77]?
采集草藥和制作涼茶
采藥是端午節最古老的習俗之壹。民間傳說認為,端午節陽氣十足,是壹年中草木中藥最旺盛的壹天,端午節藥味十足。采藥是因為端午節前後草藥的莖葉成熟,藥性好,這壹習俗就在這壹天形成了。端午采藥,擺各種花草驅邪,由來已久。這種習俗在漢代影響廣泛,後來逐漸影響到東亞各國。西漢末年,“大戴李記”?夏寫道:“此日貯藥以除毒氣。”《雜藥集》卷二十二引用《荊楚歲時雜藥集》佚文:“五月五日,爭雜藥可治百病。”中國民間仍然普遍認為端午節吃的藥最有效。支撐這種民間信仰的原理,自然是基於壹種宇宙論的解釋:在端午節或這壹天的中午,由於季節的變化,太陽曬得正盛,但同時,各種草藥生長得最茂盛,所以在這壹天采集的草藥是最有效的。[84-85][87][105]?
喝蒲酒,雄黃酒,朱砂酒。
雄黃酒
喝蒲酒,雄黃朱砂酒,噴酒。《荊楚紀年》:“用菖蒲,雕或廢,用冷酒。”蒲酒清香爽口。後來酒裏加了雄黃和朱砂。馮明滎經《廣義月令》:“初五,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故無毒蛇之虞(古書所提毒蛇)。灑墻和門窗,避免毒蟲。”這種風俗廣為流傳。
藥材包括雄黃、朱雷、柏子仁、桃仁、果肉、艾葉等。人們用酒浸泡後,用菖蒲、艾葉蘸在墻壁、門窗、床下等角落。,然後用酒塗在孩子的耳朵、鼻子、肚臍上,驅趕毒蟲。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些活動仍然是科學合理的。雄黃用水和酒混合可以在室內消毒殺菌,喝普灑也是相當有益的。?[84]?
端午節下雨
端午節下雨,南方稱為龍舟水、端陽水。洗龍舟可以驅除厄運,帶來好運。北方認為端陽無雨,是好年景,午時下雨,鬼興人禍;五月五日哨響,人接觸毒品,五歲無災;雨曝鬼毒,人病;這種流行的信仰早就存在了;陳《歲時廣記》引用《紀要》說:“五月五日,人染毒,十八歲無災。天下雨,鬼曝藥,人病。”還有,許月卿《二韻蜀人李時周端午》註:“臨川人說午雨,鬼興;清代趙懷玉詩歌的自我註釋也引用了“端陽無雨是好年”的諺語。?[104]?
鐘馗。
鐘馗。
鐘馗舞:壹種民間舞蹈,又稱“鐘馗戲”。據悉,起源於北宋的鐘馗舞是古徽州遺留下來的傳統民間表演。它有“出巡”、“娶妻”、“除五毒”等多種內容,反映了人民崇尚鐘馗氣節、祈求消災減福的美好願望。在民間,“鐘馗”是避邪強身的象征。端午節在鐘馗跳舞,寓意消除五毒,四季平安,延年益壽。清代,長江以南的江浙地區的大多數居民在農歷五月在大門或大廳懸掛鐘馗的照片,以驅除邪惡,吸引好運。?[106]?
豆草
鬥草是源於采藥的民間遊戲。中午出門的時候可以找壹些奇花異草相互競爭,新奇或者品種多的勝出。其起源無考,壹般認為與中醫的出現有關。漢代以前,沒有鬥草戲(《歷代通俗事考》,商)。鬥草以對抗的形式互相報花和草的名字,既有植物知識的趣味,也有文學知識的趣味。孩子用葉柄互相勾,互相掐,互相拽。斷了就輸了,然後換壹片葉子打。?[107]據梁朝人宗彜在《荊楚紀年》中記載:“五月五日,四人踏百草,有鬥草之景。”
打馬球
馬球就是騎著馬,拿著棍子打,古代叫鞠躬。中國北方沒有賽龍舟的習俗,但他們在端午節射柳打馬球,這顯然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競技遺風。馬球就是騎著馬,拿著棍子打,古代叫鞠躬。?[108-109]?
特殊飲食
宗奇
粽子贊: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很多,壹般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110]?
雄黃酒
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非常流行。用磨成粉末的雄黃釀造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用作解毒劑和殺蟲劑。所以古人認為雄黃可以抑制蛇、蠍子等害蟲。“善能殺諸毒,除諸惡,治諸毒。人仰馬翻,虎狼蹲伏山中,諸毒入川水避之。”
黃武
黃武:江浙壹帶有端午節吃“黃武”的習俗。黃武指的是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壹般用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還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代替。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之為五月黃月。
大高
結塊: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的盛大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餅。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壹個用單根木頭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頭敲打。這種食物具有民族特色,能增添節日氣氛。?[111] ?
油炸堆
煎餃:在福建晉江,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煎餃”,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紅薯粉等配料做成濃稠的糊狀,油炸而成。相傳古代,端午節前是閩南的雨季,雨連綿不斷。人們說上帝紮了壹個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炒樁”雨就停了。人們說天空已經修補好了。這種飲食習俗由此而來。?[111] ?
全國端午美食?
韓國:艾草餅+櫻桃茶+泡水湯
在韓國,端午節用來祭拜祖先,祈求豐收,保身體平安。在端午節期間,韓國人喜歡吃艾草餅和蛋糕,品嘗櫻桃茶和喝湯。?[112]?
日本:粽子/槲寄生蛋糕+菖蒲酒
粽子在古代日本被稱為“毛娟”,呈圓錐形。起初,將粳米蒸熟,搗成年糕,用葉子包裹,用水煮熟。後來用菖蒲葉、竹葉、蘆葦葉包裹,制作方法逐漸多樣化。?[113]?
新加坡:娘姐粽子
每到端午節,新加坡人也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其中,娘街粽子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節食品。獨特的香料“香菜粉”拌上醬油,用上等瘦肉精心腌制,拌上香甜爽口的冬瓜條,最後裹上潔白晶瑩的糯米。
越南:黃姜糯米+方粽子
端午節期間,越南人會準備黃姜糯米飯,以感謝祖先給後代帶來豐衣足食,祈求祖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此外,越南人認為黃姜飯中的黃姜有避瘟、解毒、防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