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歷史的角度看音樂教育

從歷史的角度看音樂教育

摘要:通過回顧中國古代和鴉片戰爭後音樂教育的起源,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思考中小學音樂課堂弘揚和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學習西方音樂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壹,中國音樂教育的起源

中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音樂最早的起源記載在魯的《春秋》中。例如,《呂氏春秋》中就記載:“自朱湘氏.....,已為陰氣,以定群生。”還有“昨天黃帝命淩倫制定法律.....昆侖山下,聽鳳凰之聲告別十二法。”這是音樂最早的起源。按照歷史的時間發展線,音樂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幾千年的發展看作是壹種傳承。

如果有傳承,那麽音樂教育的出現是必然的。

早在中國第壹個封建王朝建立之前,音樂教育就已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西周初年,周公制定了壹套比較完整的法規,即禮樂制度。音樂在當時的統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壹點從這個體系中可以清楚地發現。《李周官純》中有記載並規定,所有貴族子弟,即王子和國家之子,都必須接受“音樂、樂舞”的學習。當時這種音樂教育僅限於貴族子弟。但是,還是可以了解到,從這個時期開始,音樂教育已經成型。

後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壹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在百家爭鳴的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音樂家——孔子。他的偉大貢獻在於創立了“私塾”,把“詩”、“書”、“禮”、“樂”從政府手中解放出來,成為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教科書,奠定了中國古代教育的基礎。也正是從這個開始,音樂教育隨著音樂的發展,在歷史的潮流中前進。

其中,儒家提出的壹個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音樂具有教育的功能。在後來的西方音樂文化中,柏拉圖等哲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環顧四周,西方和中國在對待音樂教育這個話題上總有壹些相似之處。《論語·泰伯》中說“以詩、禮、樂為本。”孔子還提出了“移風易俗不擅音樂”的觀點,說明音樂具有陶冶人的作用,所以要重視音樂教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如果要把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劃分為壹個時間節點,我更傾向於以1840為界分為兩部分。有的在1840之前,有的在1840之後。

在文章的前面,提到了音樂和教育的起源。如果要細說未來幾千年音樂教育的發展,恐怕是說不完的。當然,本文的核心不是說中國幾千年的音樂教育發展。是對我們目前普遍學習和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反思和反省。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接受的大部分樂理、鋼琴演奏等方面都來自於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

原因就要從1840的歷史說起。事實告訴我們,只有了解歷史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

1840,即鴉片戰爭以來的那壹天,通常被學術界定義為近代的開始,音樂教育的發展從此開始了重大轉折。大量的人被送到西方國家學習他們的技術、知識和制度。為了拯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向西方學習壹切,試圖增強我們自己。這時,音樂有兩大體系。壹種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傳統音樂。另壹類是從西方傳入的音樂,我們稱之為西洋音樂。從這壹時期開始,西方音樂的發展迅速占據了很大壹部分,以至於今天我們普遍可以看到鋼琴、小提琴等。,學習西方五線譜,學習西方美聲唱法,甚至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西方音樂作品為主。

這是好事,好像也沒那麽好。學習西方文化沒有錯,但如果盲目學習西方音樂,也許我們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就會陷入危機甚至滅亡。這個結果好像不太好。作為未來將要從事音樂教育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弘揚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二,西方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學堂樂歌運動是中國音樂史上的壹件大事,也是壹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學校音樂是隨著新學校的建立而產生的壹種新的歌唱文化,壹般指學校開設的音樂課(當時稱為歌唱或音樂課)或為學校歌唱而創作的歌曲。學堂樂歌運動是中國新音樂文化發展初期的壹個重要標誌。大量的音樂、西洋樂器、音樂歌曲的演唱、西方音樂知識的系統介紹、五線譜和記譜法的引進,造就了近代音樂史上第壹批音樂教育家,他們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西方音樂傳入中國的開始。

?後來抗日革命戰爭時期,那個時代的音樂有著鮮明的特點,音樂教育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的。蕭創辦的國立音樂學院相繼發展,為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培養了許多人才。同時,留學歸來的音樂人也投身於音樂教育事業,音樂教育的發展可謂壹片繁榮。

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學習了很多西方的音樂教學體系,尤其是80年代以來,無論是鋼琴技術還是音樂教學方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著德國奧爾夫教學法等各種音樂教學法的引入,音樂學習者數量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部的重視,音樂教育成為壹個熱門話題。

曾經有壹段時間,壹位名叫中國莫紮特朗朗的天才鋼琴家出現,掀起了壹股鋼琴熱。時至今日,中國仍有很多孩子在學習鋼琴。當然,學習中國傳統器樂的學生還是很多的,雖然比例遠不如學習西方音樂的學生。

關於這種情況,我在最近的實習中有了深刻的體會。我實習的學校是市區壹所普通全日制市級示範中學。在兩個月的上課和排練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兩個問題:

1,對音樂的理解不夠,不夠全面。

2.有些同學掌握了壹些音樂,但他們所知道的仍然是西方音樂家和西方作品。

同時,在實習期間,我去偏遠山區進行了為期壹周的支教活動。現實情況是,這所學校音樂教具、多媒體、鋼琴、電鋼琴、電子琴等設備壹應俱全,但尷尬的情況是沒有音樂老師。而我是實習單位派來幫忙的音樂老師,為了應付教育部對這個地方學校的壹次審查。

在授課的壹周裏,我盡可能多的給學生介紹音樂知識。當我仔細回顧那壹周的教學成果時,我發現我還有更多的西方音樂知識需要我自己向他們解釋。比如給他們介紹五線譜,給他們介紹記譜法,給他們介紹壹些常識。稍微提到的傳統音樂的內容,大概是壹些樂器的來源,但這並不是很有效。因為正在準備考研,基本的音樂素養應該不錯,但是面對這群中小學,我有壹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挫敗感。無論面對城市裏的高中生,還是正在教書的中學生,我在大學裏學到的理論知識都無法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大壹部分教學內容基本圍繞音樂欣賞展開。關於這門課,首先對教師的基礎理論素質要求高。此外,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我還負責排練合唱,組織比賽,排練器樂合奏。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考查是非常嚴格的。當時我就忍不住想,還好我小學學的是鋼琴,還好我是聲樂專業的,還好我考研了,掌握了很多中西音樂史的知識。還好我從小看夠了演唱會。

但是在國內,尤其是這麽偏遠的地區,像我這種條件和環境的同學大概不多。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對我們西方音樂的壹次徹底的推廣?那麽我們的傳統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呢?似乎這些都不太對,也不是音樂教育的本質和核心。我們為什麽要上音樂課?為什麽要有音樂教育?

我們音樂教育的初心是什麽?

第三,對當前音樂教育的思考

什麽是音樂教育?我見過這樣壹句簡單卻意味深長的話,上面寫著:“通過音樂進行教育”,“通過教育掌握音樂”。

通過音樂進行教育表明,音樂確實在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孔子推崇的“六藝”——禮、樂、舍、豫、蜀、蜀中,樂位列第二,可見其重要性。音樂有教育功能,這壹點之前已經提到過。音樂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來看,雖然有壹定的局限性,但還是有很大的積極影響,真正好的音樂是有教育意義的。

“每壹個音都是發自內心的,是由心而生的。”這句話源於荀子的《樂記》。音樂是什麽?音樂應該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反映。同樣,德國音樂家奧爾夫也曾提出“音樂始於自身”。雖然生活環境不同,但對音樂的看法總是大同小異。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才能認識到所謂的音樂教育並不是壹個僵化的體系和模式。

通過教育掌握音樂,我覺得只有正確的運用,才能更好的把音樂想表達的東西傳達給更多的人。尤其是作為壹名音樂老師,我既是老師又是學者。我們不能壹味地贊美西方音樂,也不能全盤否定西方音樂。我們不能對中西音樂持有偏見,這在音樂教育中尤為重要。

我認為無論是哪種音樂,都是人類藝術和文化的瑰寶。只要有音樂,就有希望。希望的傳承人,靠的是我們這些正在學習,努力弘揚傳統文化,積極學習西方音樂文化的“老師”。畢竟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入不過百余年,遠不及西方十幾個世紀發展起來的音樂體系。

在不久前召開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也指出,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出貼近人民的作品。音樂不是神聖的,它可能是神聖的,但音樂的存在必須與人息息相關。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更加註重課堂音樂講述形式的設計,從音樂本身出發,從人的內心出發,尋找* * *歌曲,傳承音樂,傳承國學。

這是歷史使命,也是責任。

  • 上一篇:什麽是突破思維慣性?
  • 下一篇:以誠信為主題的800字議論文論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