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永平十七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請恭為司馬,與奉車都尉竇固破降之。乃以恭為戊己校尉,屯後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烏孫,示漢威德。大昆彌已下皆歡喜,遣使獻名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單於遣二萬騎擊車師,遂破殺後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因發強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之。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會顯宗崩,車師復畔,與匈奴***攻恭。恭厲士眾擊走之。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餘數十人。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召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於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軍吏範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餘,軍僅能至。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饑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歿,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鄧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陽,鮑昱奏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於是拜為騎都尉。
論曰: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後漢書·耿弇傳附耿恭》
註車師古西域國名,與下文“疏勒”同屬西域都護府。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壹項是( )
A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召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
B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召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
C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召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
D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召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壹項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拜禮最重的是肅拜,最輕的是稽首。
B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後地位漸低。
C崩:又稱駕崩,指古代帝王或王後死亡。古代對不同身份的人死亡說法不同,如:諸候死亡稱薨,大夫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平民死亡稱死。
D孤:壹是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文中即用義;另是指古代帝王的自謙(小國之君)、孤家簡稱孤,跟寡人意思相近,多與寡人合稱“孤家寡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A耿恭有將帥的才略。永平十七年參與攻打車師,使之歸降。擔任戊己校尉,駐屯車師後王部金蒲城。他到了那兒,就發布文告曉示烏孫國,顯示漢朝的威德。烏孫國王很高興,派遣使者進獻名馬,並送兒子入侍漢朝.
B耿恭作戰勇猛有智謀。北匈奴單於派兵攻打車師國,殺死車師後王安得,耿恭憑借澗水據守疏勒城,耿恭臨危不亂,從容指揮,用毒藥塗抹箭頭並喊話震懾敵軍,天降大雨,敵人恐懼,耿恭率軍乘勢攻擊,順利解圍。
C耿恭與士兵同生死***患難。匈奴人圍困耿恭,耿恭率領寡弱無援的軍隊堅守孤立無依的城池,糧食吃完後,就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牛筋。匈奴在城下斷絕澗水,耿恭在城內打井十五丈深,沒見到水,將士口渴難忍,榨馬糞汁喝。他與吏士們上下齊心,同生***死。
D耿恭有氣節、有節操。匈奴攻擊耿恭,他雖然處境艱難,但是眾誌成城,沒有人有二心,匈奴單幹對他很敬重,以名利美色招降他,耿恭不接受,斬殺了他的使者。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會顯宗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與匈奴***攻恭,恭厲士眾擊走之
(2)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鄧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