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季,其實是壹位被嚴重低估的相聲大師,即使給他的相聲生涯蓋棺定論為相聲大師稱號也無法概括他的相聲成就。
1、茶社熏陶,名師高徒,相聲天才
在有些人看來馬季似乎是半道出家從書店員工突然變成了相聲演員。其實,馬季也曾經受過相聲的“熏”。
小時候的馬季和常連安壹個親戚認識,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他經常去啟明茶社蹭相聲聽,這壹點頗像他後來的老師侯寶林。甚至由於生活的艱難,兩人還都曾走街串巷賣過冰核,也許冥冥之中他總要和侯寶林走相同道路的。
解放前夕青年馬季到上海當學徒,接待顧客過程中學會了上海話和廣東話,這也證明他確實有語言天賦。工作之余他抱著話匣子聽相聲,還曾去戲院看過童芷苓的《大劈棺》。
可以說,雖然馬季和侯寶林壹樣都不是從小學相聲,但他們都有壹顆不凡的上進心,如果說侯寶林投身相聲事業的初心是多賺錢,馬季的初心則是喜歡和熱愛。
因此,馬季並不是半道改行,相反聽相聲說相聲壹直是他的愛好,同時他也具備了相當高的相聲天賦。1955年他在北京加入了業余社團開始接受劉寶瑞和郭全寶的培養。
1956年馬季在業余工人匯演中壹炮而紅,彼時的他表演的正是自己創作的諷刺相聲《找對象》。先是劉寶瑞邀請他改學專業相聲,稍後他又被侯寶林壹眼看中。於是當年他就調入了中央廣播說唱團,名字也由馬樹槐改成了馬季。
能同時被侯寶林劉寶瑞兩位相聲大師看中,還能得到說唱團高層的認可,馬季的天賦和能力可想而知。
2、傳統相聲,現代相聲,創作相聲
在中央廣播說唱團,馬季有四個老師,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和郭全寶,雖然侯劉之間由於爭奪馬季存在壹些吃醋現象讓馬季壹度有些為難,但畢竟擁有相聲史上最好的學習條件,馬季在傳統相聲和新相聲上同時得到了進步。
現在有人壹說起馬季來就好像他只會新相聲不會傳統相聲,實則不然,馬季的傳統相聲功底很好,四個老師也不是白給的。
馬季說過的傳統相聲有《戲迷藥方》《賣布頭》《對對聯》《拔牙》《找堂會》《紮針》《學評戲》《學越劇》等,傳統相聲裏他能說能唱能逗,其功底也是相當深厚。比如在春晚上他和趙炎及卡爾羅表演的《訓徒》就是壹段傳統相聲。
不光能說,馬季還能改編傳統相聲,比如他說過的《三比零》改編自《數來寶》,《新地理圖》改編自《地理圖》,《五官爭功》裏有《六畜興旺》的元素。這種改編擴展了傳統相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幾十年後,另壹位相聲演員也通過大量改編傳統相聲走紅,也許馬季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所以才給他欣然題字。
不只是這些,馬季壹生之中創作了三百多段相聲,如《友誼頌》《多層飯店》《百吹圖》《高原彩虹》等,他壹直提倡的就是相聲演員要兩條腿走路,創作和表演並行。
3、 歌頌相聲,諷刺相聲, 搞笑 相聲
壹些人對馬季的壹個很大誤解就是將他單純定義為歌頌相聲演員,這是大錯特錯的。
馬季在業余比賽中的《找對象》就是壹段諷刺相聲,馬季的相聲生涯起步就是諷刺相聲。
現在很多人壹說起歌頌相聲來就頗為不屑認為沒意思,其實有沒有意思不在於題材而在於創作水平。馬季最經典的歌頌相聲《友誼頌》就是如此,不僅完成了宣傳任務同時也讓觀眾開懷大笑。同時期常寶霆王佩元的《挖寶》同樣如此,不僅有歌頌還做了大量科普。
而馬季通過在農村幾個月的下鄉體驗生活創作的《黑斑病》甚至起到了內參的作用,這段相聲也讓最高領導人得到了農村情況的真實資料。
如果說國內誰的諷刺相聲最大膽和直接,相信馬季壹定能排前兩名,另壹位是楊振華。他創作的《多層飯店》諷刺了官僚主義,《五官爭功》《百吹圖》《傳謠》無不都是優秀的諷刺作品,甚至於他的《北京之最》由於諷刺力度過於猛烈還遭到了禁播的處罰。
和馬季對比,國內除了楊振華之外的相聲演員,誰有這麽多的諷刺作品和力度?
對於純 搞笑 相聲,馬季的《新地理圖》也是壹個好作品,不僅 搞笑 還能科普:“全家敲起了開羅,打響了曼谷,唱起來聖地亞哥,眼前壹陣慕尼黑,原來緬甸了,於是點起了蘇門答臘,看見壹片仰光。上來三盤水果,剛果,巴黎,尼加拉瓜,吃多了上廁所還得倫敦。”
那些說馬季只會歌頌相聲的人其實就是不了解馬季,人雲亦雲張口就來,如果真的聽過馬季的作品也就不會有這種說法了。
4、 重視傳承,愛惜人才,勇於自責
都知道馬季的徒弟多,很多人就以為馬季的徒弟跟著馬季無非是想擡蔓兒,但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馬季最有出息的徒弟都不是拜的,而是馬季去找甚至去搶的。
比如姜昆,那是馬季親自跑到北大荒連場演出打動了兵團領導才同意將姜昆調走的。趙炎壹開始只是從北大荒調到了通州,馬季就派人天天盯著人家單位領導軟磨硬泡才將他轉過來的。馮鞏和劉偉則是馬季去天津的中學親自挖掘的。
也不光是徒弟,李文華是馬季舉薦進中央廣播說唱團的,唐傑忠當年到北京學習,他所在單位廣州軍區堅決不放人,馬季鬥膽給時任總參謀長羅瑞卿寫了兩封信才將唐傑忠搶了過來。
郭德綱於謙方清平的幹爹廉春明,雖然不是相聲演員卻是相聲創作人才,他的伯樂也是馬季,有了馬季的慧眼識才,廉春明才成了知名相聲作家。
別的名師是坐在家裏等著人來拜,馬季卻是四處出擊主動招募,原因只有壹個,愛才。看到好的相聲人才舍不得放棄,想方設法也要挖掘出來。而且和侯耀文不壹樣的是,馬季挖掘的都是璞玉,挖過來之後還要親自帶。
馬季的徒弟成名的很多,在他們成名之後有些人脫離生活和群眾越來越遠,馬季不止壹次要求他們繼續深入生活,哪怕是搬個馬紮坐馬路邊上觀察路人也行。有些徒弟能做到,但有些人做不到而是窩在家裏閉門造車。對此馬季痛心疾首,但他不認為是徒弟有問題,而是自己沒教好。
5、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目光長遠
現在壹提起小品的開山之人,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王景愚和陳佩斯朱時茂,實際上馬季早在1982年就意識到小品時代可能會到來,他認為隨著電視的普及,視覺藝術有可能會更有發展前途。於是他和趙炎等人壹起根據當年表演考試中的小品對相聲進行再創作,他們寫出了13個小品,其中之壹就是《宇宙牌香煙》。
現在回頭看《宇宙牌香煙》這個節目,妳會發現它可以被看做單口相聲,但其實也可以看做單人小品。和單口相聲以說故事為主不同,《宇宙牌香煙》加入了服裝、道具和中間的表演,而且表演者身份始終沒有跳出,所以妳把它當做化妝相聲也可以,當做小品也不是不行。
馬季的徒弟黃宏日後在創作《打撲克》時也采用了相聲的技巧,因此我們回看《打撲克》妳會覺得它也可以算是壹場化妝相聲。
馬季不僅在小品上走出了第壹步,他還在相聲電影上進行了嘗試,《笑破情網》可以說是目前為止相聲界最成功的的電影,不論是劇情、立意、 搞笑 程度都是標桿。難能可貴的是馬季在電影中將主要的戲份都讓位給了徒弟們,自己反而出演了壹個戲份不多的反面角色。
可能有人會說馬季這種對相聲的多元化嘗試是不合適的,但請註意在八十年代整個 社會 的基調是什麽?改革!馬季的相聲改革讓相聲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成為最火的曲藝形式,那也是相聲 歷史 上最高光最繁榮的時代。如果說相聲史上最火的演員是誰?那就是馬季和姜昆。八十年代他們到任何地方演出都會引起全城轟動,其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6、 工匠精神,居安思危,目光如炬
在馬季去世之後,他當年的同事趙連甲和徒弟們對他回憶最多的就是馬季對於相聲的認真和執著。為了創作壹段相聲他可以下農村幾個月,為了調查壹個小包袱的細節他不惜到專門機構去做調研,這種對創作壹絲不茍的態度是他相聲生涯壹貫堅持的作風。
而他這種工匠精神和另壹位姓馬的相聲大師是壹脈相承的。
在相聲依然處於繁榮的時期馬季就開始思考相聲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他始終認為大班授課的相聲教學模式不是壹個好做法,同時傳統壹對壹的口授也有弊端。如何將相聲事業這個接力棒傳下去是他壹直殫精竭慮的,在他去世之前的壹段時間他就開始在家裏自己錄像,將自己的經驗和作品錄下來成為資料,可惜天不假年。
晚年的馬季更是對相聲過於依賴電視和大舞臺表示出了憂慮,雖然他自己曾經是這裏的壹員,但他也感受到相聲表現力的下降和日漸脫離群眾的趨勢。於是他大力支持李金鬥的周末相聲俱樂部和郭德綱的德雲社,還給德雲社題了字。
即使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發現當年馬季擔憂的情況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他的話值得讓相聲從業者重新去回味。
在馬季去世前半年,他第壹次參演了電視劇,在午馬指導的電視劇《旗袍》中客串出演了壹位餛飩店老板。在拍攝現場馬季對於表演細節的琢磨和追求甚至感動了其他專業電視劇演員。
馬季對創作的壹絲不茍和對表演的精益求精是骨子裏的,是他用壹生追求的,更是值得後輩去學習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