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曾任亭長。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傳到沛縣後,劉邦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的支持下,聚眾鄉映,占領了沛縣,被推為“沛公”手下有三千人。還娶了個有錢人家的女兒但個性偏於殘忍的呂雉。
此時項羽已有上萬人。
兩人在起義的時候已經結拜為異姓兄弟,劉邦和項羽關系保持良好狀態!劉邦夫人呂稚卻壹直有想當皇後的想法,雖女兒身,卻有豪情壯誌,最初,她找過項羽,分析了天下形式,願意與項羽結為夫婦,協助項羽得到天下,西楚項羽當然不願,所以,後來呂稚嫁與劉邦,然而當皇後的心卻沒變。
之後,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於東阿、定陶。項羽、劉邦也攻占城陽,略地至雍丘。不久,項梁被秦將章邯乘隙襲破。項梁陣亡,項羽、劉邦退保彭城。章邯又渡河北上擊趙,與秦將王離、涉間軍進圍巨鹿。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項羽親自率全軍渡河,破釜沈舟,進擊秦軍,也就在這壹刻,出現了項羽留給歷史的第壹次“巨鹿之戰”經多次激戰,楚兵大破秦軍。當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戰事結束後,諸侯將領謁見項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都聽從項羽指揮。
接著,項羽在汙水上又大破秦軍,並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將降卒20萬全部坑殺,此用意在於殺壹盡百的效果。
當項羽率軍進入關中時,劉邦已先期進據鹹陽。由於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王之”,劉邦理應王關中。其中,劉邦和項羽私人約定,劉邦不會在項羽之前入關,所以,項羽為報殺叔之仇,在巨鹿激戰,耽擱時日,聞言劉邦入關,項羽依恃手中40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
劉邦卑辭言和,雙方暫時和解。
漢高祖元年(前206),項羽以懷王為義帝,都郴,又分封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
不久,田榮、陳余、彭越等相繼舉兵反楚。劉邦也不甘寂寞,不願意留守巴蜀之地,拜韓信為兵馬大元帥消滅三秦,進逼西楚,於是爆發了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之初,劉邦乘項羽羈留齊地,於漢二年四月進占彭城。項羽隨即帶3萬精兵回師救援,大破漢軍60萬兵馬,此次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以少勝多的戰役,後來劉邦退據滎陽。
此後,楚漢雙方在滎陽、成臯壹線長期相持。
項羽雖取得壹系列戰役的勝利,但其政治、軍事上的弱點卻日益顯露。此外,項羽雖然作戰驍勇,卻不善於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屢屢失策。漢五年十二月,楚軍被圍困於垓下,人少食盡。而此時楚軍人數只有10萬,且糧草已斷。韓信率30萬大軍首先發動進攻,項羽率軍出戰,韓信假裝退敗,引項羽深入腹地後,早就埋伏好的漢軍從兩側夾擊,韓信此時才回過頭來從正面攻擊。楚軍被重重重包圍,夜裏休戰,項羽和虞姬在帳中飲酒,悲從中來。唱到: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聽了淚如雨下,也唱了起來:“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完突然奪過項羽的劍自刎而死了。
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慷慨悲歌。隨即,與從者800余騎突圍,至陰陵迷失道路,復至東城,從者僅剩28騎。項羽引兵東向,至烏江自刎而死。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谷城。
楚漢爭霸結束!
項羽,壹代英雄,烏江自刎;劉邦,壹世小人,坐定江山。
心中的英雄,卻不是已成敗而論的!
我無法贊同劉邦,作為壹個可以提出分享用自己父親所煮的肉羹的人,壹個只會陰陰暗暗事事不肯出頭的人,壹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人,劉邦給我的感覺,除了不屑,還有更多不齒。 劉邦、呂雉,在逃避戰亂的時候,因為馬車跑不快,竟會將自己的孩子扔下馬車。 當項羽在得利的時候,願意與劉邦鴻溝劃界,平分天下,然得到的結果卻是劉邦出爾反爾!乘機追殺楚軍。
很多人都說項羽是有勇無謀,然後如果真是那樣,會出現那麽幾次如此輝煌的戰役嗎?破釜沈舟,巨鹿之戰,大封諸侯,前所未有!
項羽天然就是壹支偉大的號角,常能使士兵們下意識地獲得敵愾之情,因而勇氣倍增。項羽是壹面不倒的旗幟!至於女人,只是壹方面滿足中國人傳統“英雄美女”的審美觀;壹方面解釋他失敗的原因,既英雄難過美人關罷了。他對虞姬的愛,更是顯出他的人格美麗,期間,他也並不是不相信他的謀士範亞父的觀星之說,那把天子劍是不祥劍,虞姬乃更是不祥人,會阻擋他的帝星命。他卻對範亞父說道:“莫不說我不相信什麽天命所歸,就說虞姬是個不不祥人,他敗了朕的江山,朕也心甘情願。”虞姬是幸福的,她感動得掉下了眼淚:“虞姬以後只為項羽壹人生,只為項羽壹人死”這點換做是其他男人,恐怕做到的少,至少我也不敢承認能做到。
鴻門宴上範亞父為項羽準備三計殺劉邦,項羽卻無動於衷,過分仁慈軟弱,後來項莊舞劍殺劉邦,更是得到項羽的制止,也更證明了他對劉邦的情義。
項羽的性格也是孤傲的,如果找他的失敗,我想應該是他不用韓信這樣的將才,其實不用也沒什麽,那就該聽範亞父的:“韓信要麽就留下他,要麽就殺了他”可是他那種性格已經目空壹切,以至造成悲劇!
項羽最可貴就可貴在那種不肯偷生的高貴氣度和英雄氣概,試問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不過江東也是有原因的。1.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壹人還,無顏見江東父老。2.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心也死。3.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這壹刻,我想到了李清照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壹生:生逢亂世,相機而起;勇冠三軍,叱咤風雲;引兵北上,逐鹿中原,問鼎鹹陽,裂土封王,曾壹度左右過歷史的進程,最終卻因他自身難以克服的性格弱點釀就了他的人生悲劇。隨著烏江渡口的那壹道長劍血光,項羽的悲劇命運劃上了壹個令人遺撼的句號。
歷史是無情的,歷史卻又是公正的,他在給前人以教訓的同時,總是給後人以無限的啟示。站在歷史的長河邊.面對項羽的人生悲劇,徒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是我們應有的積極態度;我們應該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反復錘煉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之舟,更好地駛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