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現在很多初中生都不太擅長努力和單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師可以結合相關課文,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生平時的各種浪費現象進行批評教育。要向學生灌輸節儉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涉及思想品質的道理,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學習楊朔的《荔枝蜜》,歌頌勞動人民的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啟發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談體會。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美德。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教育了幾代人,飽含著對父母和孩子的深情。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認識到父母的愛,並引導他們愛周圍的人和他們的父母。學完這篇課文後,老師可以留壹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比如壹個學生不愛自己的父母,他會愛別人的父母嗎?引導學生愛父母,愛身邊的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
講文明講禮貌是初中生應該具備的道德標準,但有些初中生在這方面還很不盡如人意。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日常交流中如何做到語言得體?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使用“謙語”和“敬語”。對學生語言得體性的要求是學生要註意對象和場合,也要註意禮貌。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方法
1.激發學生深層情感,通過情感教學實施德育。
在教育教學中,動之以情是持之以恒的基礎,使學生得到真摯的感情,決定了教育的成功。通過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道德情操。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喚起了對親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充滿父子親情的文章中,讓學生體會到了人間真情。學習《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認識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走進自然。學習《最後的演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感情,激起學生報效祖國的積極情感。
2、利用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利用教材教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是非觀,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為祖國建設而奮鬥的終身理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通過作文,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是壹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寫作,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學生解決難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可以選擇壹些與德育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在寫作的同時受到德育的熏陶。
4.初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開辟心理溝通渠道。
開辟心理溝通渠道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壹些學生不願意或害怕向老師說實話。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開辟與學生的溝通渠道,讓師生平等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把握不良心理因素產生的原因。此外,老師還可以單獨與學生交談,培養感情,交流思想,引導教育學生。
5.加強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實現德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學風格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氛圍。教師充滿激情的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德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盡量少批評學生,即使批評也要把話說得委婉,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初中生模仿能力強,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老師要加強為人師表的道德風範。要在工作態度、生活習慣、政治思想、品行、儀表、衣著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教師要用自己優良的行為準則和品德影響學生,要求學生不要有不良行為,如不賭博、不抽煙、不喝酒。老師也要和學生打成壹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註重情感交融會事半功倍。
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聯系實際生活,運用多種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為了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有效地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領域,我們需要積極運用和探索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德育的內化,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德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