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以農村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手抄報

以農村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手抄報

給妳點素材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壹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裏下手。

壹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壹個日晷,測日影計算壹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壹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註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壹陣,回到家裏,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壹遍。最短的壹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臺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臺,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壹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壹歲月有十二圓。”阿衡壹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壹心想把萬年除掉。壹天阿衡打聽出壹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裏,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壹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壹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準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準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裏掛上壽星圖,象征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民俗之壹――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壹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壹種,其作為壹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壹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壹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壹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壹次他發現壹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壹閹豬者,不知該怎麽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壹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壹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壹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壹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壹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壹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裏找到壹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壹個手執鋼鞭,壹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壹棵桃樹,樹蔭如蓋。壹天,鬼王想在這裏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壹頓,鬼王壹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沈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壹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壹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壹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壹把剪刀,壹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壹件大事。這壹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裏,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壹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臥蓮》(壹個胖娃娃,手抱著壹個大金魚,臥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壹巖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附圖)、《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裏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俗之五――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盼的壹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壹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壹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壹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裏壹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 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壹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壹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壹枚銀元,寓意“壹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壹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現在的家長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個壹百兩百,甚至於上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將其花在不正當的地方,更會使他們那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財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給孩子壓歲錢時壹不要給太多,二要引導他們將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傳說中國結是由壹個和尚在閑暇之余用壹根繩編出壹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壹心壹意”向佛所以是用壹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壹心壹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征。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收集資料:

壹、 迎春詩歌:

輕輕點開網絡,壹系列關於迎春詩作的網絡頓時映入眼簾。

《七律 春節話時尚》

三十團年飯店筵,南來北往火鍋煎。

少兒遊戲愉除夕,網絡成人不夜天。

桌面麻將聲繞繞,窗簾煙火蝶翩翩。

閑遐七日焉時尚?送舊迎新另類篇。

這首詩形象地刻畫出了現代人心中的新春佳節。

《五律 拜年》

金猴春意鬧,紅蝶結團圓。

初二晨曦啟,俏裝月鏡前。

祝願雙手奉,老母笑容鮮。

兒女頻頻喊,歡聲齊拜年。

《七律溫馨除夕》

彩線拋花頻吐蕊,烹漿煮酒滿堂親。

斟杯笑語慶團聚,把盞聲潮拜歲新。

姐妹相攜慈母暖,連襟康泰合家珍。

平常日子和為貴,風雨同舟萬代春。

這兩首詩寫活了新春佳節全家團圓的美好心情。

二、春聯:

春種人人用科技 春暖神州百卉艷 放開改革陽春曲

冬來戶戶過豐年 官清大地萬民安 兩制三通白雪歌

興邦有法千般好 翠柏蒼松兆福壽 國興特色三江暖

為政無私萬裏春 金樽檀板慶新春 日燦神州萬裏春

朝霞燦燦三春景 龍飛鳳舞升平世 善政和風指海峽

旭日彤彤九域天 柳綠桃紅艷麗春 紅心桃李報春暉

特色福州富四海 美酒紅燈歌盛世 和風吹綠江南柳

小康歲月樂千家 銀箏銅鼓報新春 春雨催開塞北花

春風時雨花千樹 日麗三湘春駘蕩 春風吹柳千枝綠

子孝孫賢福滿門 龍騰四水歲崢嶸 時雨澆苗萬畝新

結論:在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裏,孕育了形式各異的民族民風民俗,例如春聯、年畫、剪紙、門神等,它們充分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特色。我們作為這些寶貴文化的繼承人,要將其發揚光大。

  • 上一篇: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繁榮——九龍山文化旅遊生態綜合體啟動儀式
  • 下一篇:5g傳統天線制造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