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華西村的經驗教訓對新農村建設有什麽借鑒意義?

華西村的經驗教訓對新農村建設有什麽借鑒意義?

壹,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華西建村1961。40年來,華西人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努力發揚“艱苦奮鬥、團結歸口、服務配送、成果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富裕、文明、幸福、和諧的新農村。近年來,華西村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全國文化模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壹流鄉鎮企業”、“國家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榮譽。並被海內外各界人士譽為“天下第壹村”!

華西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以下兩個特點:

第壹,發展道路坎坷曲折。70年代初,華西村只有667人,土地面積845畝,負債654.38+0.5萬元。面對貧窮落後,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團結壹致,投入27萬個工作日,鏟除田埂984條,平整土堆57個,完成土石方165438+萬余項,將七高八低的分散田地1200余處改造成高產穩產農田,達到6.55萬處。從60年代創辦小作坊,到70年代創辦五金,吳仁寶帶領著華西村的人們悄悄發展村級產業。改革開放前,華西村擁有固定資產654.38+0多萬元,銀行存款654.38+0多萬元,完成了資本的第壹次原始積累。1992年3月與上海第二鋼鐵廠簽訂合作協議。壹年後,上海第二鋼鐵廠與華西合資的神華線材廠建成投產。從1994開始,工廠以月產量2.5萬噸投放市場,成為華西村發展史上第壹家10億元的企業。90年代末,吳仁寶大膽推出熱軋帶鋼,成為華東地區的領頭羊。從65438到0999,“中國農村第壹股”華西村在深圳上市,融資2.9億元,逐步擁有鋼鐵、紡織、旅遊等壹批優勢產業集群。壹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成為華西村加快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以強烈的發展意識和科學的發展觀,華西村邁出了四個歷史性的步伐:“70年代務農”,成為農業示範村;“80年代建廠”實現農村工業化;“90年代造城”實現農村城市化;“21世紀起飛”,實現農村現代化。從過去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展到今天富裕幸福的“天下第壹村”;從本村村民的日益富裕,發展成現在帶動周邊16村群眾共同富裕的模式。

第二,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華西村華西集團2003年實現銷售額超過100億,2004年超過200億。2005年,華西集團壹舉突破300億銷售額,成功躋身全國1000家大型企業,排名第94位。村裏有60家企業,8家上市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安排了4萬多人就業。村級集體資產達到30多億元,人均資產超過654.38+0.3萬元。華西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穩步推進“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建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加快實施三產興村戰略,旅遊業比重占全村經濟總量的20%以上,年均接待遊客654.38+0萬人次。華西村既沒有暴發戶,也沒有貧困戶。家家小康,最低654.38+000萬,最高654.38+000萬。全村600多輛車,最少1輛,每戶最多3輛。真正實現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所依,優教不忘小,人居環境好,三護促勤勞,小康比其余。”華西村“精神文明發展公司”實施“富腦”工程,使村民實現了思想的凈化和知識技術的增長;提出“六愛”教育、“十個富人的贊歌”、“十個窮人的戒律”,成為全村人樸實易懂的行為準則。華西村堅持以“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廠容、村容)為改善環境的重點,實現農業園區化、居民社區化、土地集約利用。管理民主:堅持民主討論、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從2001開始,吳仁寶和華西人創造性地提出了“壹點五統壹”(壹點是村企分開,將新合並的16村規劃成12村。合並後,原來的村委會仍然是自治的,由自己的村民選舉產生。五統壹,壹是華西統壹管理經濟,二是同等條件下統壹安排勞動力,三是華西統壹分配福利,四是華西統壹規劃建設村莊,五是華西村黨委統壹領導)。與周邊16村壹起形成了大花溪村。“壹分五統壹”既體現了* * *和繁榮的發展理念,又開創了超大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設的先河。華西村形成了“南有錢莊(工業經濟區)、中有樂園(村民居住區)、北有糧倉(農林科技示範園)”的現代新農村格局。

二,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如下:

第壹,始終高舉開拓進取、科學發展的旗幟。發展是西部的最強音和主旋律。老書記吳仁寶告訴我們,“發展是最科學的,不發展是最不科學的”。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始終堅持發展第壹要務,堅持目標不動搖,迎難而上;面對繁榮,順勢而為;機會面前,趕緊做。特別是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華西村堅持第壹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走出了壹條壹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多種所有制並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使華西村不僅經濟強大,而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成為華西獨特的品牌形象。我們學習華西村的經驗,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致力於開拓、科學、和諧的發展,以發展的實效奏響我們時代的最強音。

第二,始終保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精神。華西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華西因地制宜的發展高度統壹起來,表現出敢為人先、敢於超越的創新勇氣。華西村依靠創新,積極發展合資、合作、股份、民營經濟,走出了壹條以集體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混合經濟發展新路子;依靠創新,華西村率先與國內知名企業進行品牌合作,創造了從有形資產到無形資產的發展奇跡;依靠創新,華西村積極推行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督制、職工代表議事制,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依靠創新,華西村把精神文明作為“產業”發展,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我們學習華西村的經驗,就是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活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用解放思想解決難題,用實事求是開辟道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創別人沒創造過的事業。

三是始終樹立自強不息的誌向和勇攀高峰的勇氣。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是壹種誌向,是壹種精神,是壹種勇爭第壹,敢於超越的境界。華西村依靠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遠大誌向,從壹個貧窮落後的小村,發展成為壹個面積30多平方公裏、人口3萬多、經濟總量300多億元的知名富裕文明幸福村。面對十五的輝煌成就和巨大榮譽,華西人沒有陶醉,沒有止步。而是壓著自己,負重前行,提出了“處處向華西學習,華西怎麽辦”的思路,確保未來五年實現“五個五”(即2010年銷售額達到500億;五萬人幸福富足;投資5億元與外省市合作建設5個旅遊景點;建設50萬平方米的物流“商貿城”;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次,迎接建村50周年。我們要學習華西村的經驗,就是要有這樣壹種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誌氣,敢於和強者競爭、勇攀高峰、和勇者競爭、跟得上快者博弈,以更強的爭先意識、更大的發展步伐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第四,時刻牢記以人為本,以繁榮* * *為宗旨。“讓人民享受幸福,讓官員陷入困境”是老書記吳仁寶的至理名言,也是華西村歷屆領導班子成員的行為準則。華西村領導班子成員壹直把服務群眾、造福人民作為畢生追求,致力於為群眾做好事、謀福利。華西村壹直把“人才工程”作為壹號工程,為人們充分發揮才能創造良好的機制和環境。正是高素質的人才集群,撐起了華西集團300億規模的巨樓,將華西推向了更新更高的目標。我們學習華西村的經驗,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善於凝聚人心、聚民智、促民富,形成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參觀華西村的幾點啟示

華西村的巨大變化不僅令人驚嘆,也發人深省。其發展經驗對我們建設新農村有許多啟示。

——建設新農村,要有好的引路人。如果說華西村今天的成功是老書記吳仁寶壹手造成的,他可能連吳仁寶自己都認不出來,但老書記吳仁寶在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卻是無人可以替代的。沒有吳仁寶這個老書記,華西村當然可以像其他農村壹樣發展,但也很難實現今天的巨變。由於有老書記吳仁寶這樣的好領導,華西村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所以,建設新農村,壹定要有壹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帶領群眾努力工作的好領導。

——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困難很多,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走出了壹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當人們“抓革命促生產”時,華西村“抓生產促革命”;當人們剪斷資本主義的尾巴時,華西村創辦了五金加工廠;在全國農村大力承包農田到戶的時候,華西村決定由30個種田能手集體承包全村的糧田,大部分勞動力轉入工業;中央說“抓大放小”的時候,華西村“抓大扶小”,甚至“抓小放大”;當華西村和老書記吳仁寶成了明星,遊客絡繹不絕,解說要收10元。幾年後,這個小小的接待站成為中國旅行社20強之壹。這種始終從實際出發,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華西村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建設新農村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村的情況都很不壹樣。同樣,只有從實際出發,找到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道路,才能擺脫貧困,走上建設富裕新農村的道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毫不動搖地大力發展經濟。老書記吳仁寶告訴我們:“我很窮。看到別人窮我就心疼。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窮人過上好日子。這是我的動力。”他還說:“是* * *產黨的幹部想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如果我們幹部不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那黨員算什麽!”40年來,在“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導下,華西村創辦了壹個又壹個企業,逐漸成為壹個企業集團。目前,江蘇華西集團擁有60家企業,8家上市公司,在全國2000萬鄉鎮企業中排名第壹,2005年銷售收入307.8億元。因為這個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建設新農村,必須壯大集體經濟。走* * *繁榮之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是* * *生產者的理想和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理想?華西村的實踐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的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集中力量在農村辦大事,共同富裕。在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農民自願成立的新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這些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改變了過去村民分散的狀況,在生產銷售、信息發布、扶助農村弱勢群體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只要引導好這些組織,他們就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關於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應做好以下工作:

壹是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因素。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壹個鎮村建設的問題,還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制定計劃時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與小康指標掛鉤。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是與現代化同步的過程,需要幾年幾十年的努力。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時,應當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將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創新、農村教育和衛生等規劃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充分體現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2)適應經濟發展的基礎。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應當尊重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在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的情況和條件,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做到不急於求成,不壹刀切,不急行軍。特別是在農民集中區建設問題上,不能搞強制命令和形式主義,不能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特別要防止以各種名義增加農民負擔。?

(3)與產業發展布局相協調。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新農村建設規劃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趨勢,因地制宜,突出產業特色。根據我市已經形成的啤酒大麥、優質肉羊、無公害蔬菜、種子生產等特色產業,可以通過規劃進壹步優化農業布局,努力建設壹批高標準、有特色、有規模的現代農業。?

(四)與城市化進程相結合。建設新農村,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統籌城鄉,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充分考慮未來城鎮化、工業化的長期趨勢和鎮村布局的長遠發展,科學確定鎮村聚落布局和數量,合理設計村莊形態。?

(5)回應農民的期望。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廣泛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把農民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最直接愛實惠的事情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強調飲水安全、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

第二,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目的。?(1)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最大困難是增加農業收入。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以抓工業為理念,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設施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倉儲、營銷等現代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附加值。加強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示範和推廣力度,進壹步提高科技貢獻率。

(2)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近年來,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因此,農民增收的最大潛力在於非農收入。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型企業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增加農民就業。進壹步激發農民創業的積極性,為農民創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引導農民以多種形式參與投資,把分散的資金變成資本,增加收入。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利用農民工帶回來的資金、技術、信息發展二三產業,帶動家鄉農民增收致富。我們應該提倡發展家庭手工業,幫助農民從兼職中獲得收入,讓農民在家致富。?

(3)提高勞動力轉移程度。我們應該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企業需求和崗位要求,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就業率,有組織、有計劃地促進勞動力轉移。消除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和體制性障礙。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努力達到培訓、就業、維權“三位壹體”的要求。?

(四)擴大扶貧覆蓋面。提高農民整體收入水平,特別關註低收入家庭。要動員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農村工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根據不同情況和不同對象,采取科技支持、就業扶持、信息引導、項目帶動等多種措施,幫助低收入家庭提高自救能力,促進自我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覆蓋面,將人均年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人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對無依無靠、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實行“五保供養”,共享新農村建設成果。?

三、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加新農村建設後勁?

(1)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作用。以“五好”村黨支部活動為契機,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創新黨組織建設設置形式,積極探索建立跨村跨行業的聯合建制。努力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人口多、黨員地域廣的村,可以建立總黨支部,下設黨支部和黨小組,便於黨員開展活動。?

(二)培訓“雙帶”型村幹部。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組織者和實踐者。壹要做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培養選拔工作,幫助他們強化“不能富,不能當幹部;只在乎自己的富,不在乎壹個好幹部,努力形成壹個身先士卒、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帶”村幹部隊伍。為了調動村幹部的積極性,應該提高村幹部的報酬。二是要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幹部培養的長效機制,註重從外出務工人員、發展民營經濟帶頭人、種植養殖專家、退伍軍人和有誌於建設新農村的高校畢業生中培養選拔村幹部,進壹步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

(3)完善村民“壹事壹議”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後,“壹事壹議”籌資籌勞成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投資的主要方式。凡是通過“壹事壹議”籌資籌勞的事項,都要通過村務公開欄或其他形式向村民講清楚,讓大多數村民參與討論和決策,充分體現自願參與的原則。籌集的資金要規範,做到賬目清楚,支出有理有據,並及時公布,讓群眾心中有數。

第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培養和造就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壹)發展農村教育和衛生。壹是加大農村教育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進壹步整合優化城鄉職業技術培訓資源,加強職業培訓基地建設。完善培訓體系,分類型、分層次制定培訓內容和方式,重點加強科學文化培訓、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增強生產經營和就業創業能力。二是要加大農村衛生事業投入,加快鄉、村兩級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醫療和藥品監管,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制。?

(2)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廣播“村村通”工程,充分發揮廣播電視作用。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鼓勵農民開辦多種形式的文化設施,培育壹批文化館、文化大院,創辦壹批農民書屋,開展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滿足農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3)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深入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從“八榮八恥”教育入手,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革除陋習,樹立健康文明的先進理念和新風尚。加強對普通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導他們自覺遵守各項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創建和諧家庭和和諧鄉村。對外出務工或經商的農民,要加強誠信教育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鼓勵他們依靠誠實勞動提高生活質量,反哺家鄉。對發展個體經濟、創辦私營企業的農民,要加強形勢、政策和傳統美德教育,鼓勵他們通過合法經營致富,回報社會,逐步在農村形成科學文明的社會氛圍。?

第五,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建設新農村的合力?

(1)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推進新農村建設,關鍵在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設新農村作為壹件大事,真正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市、縣(區)主要領導要做好調查研究和部署工作,分管領導要集中精力綜合協調和督促落實。建立市、縣(區)領導幹部新農村建設工作聯系點制度。市、縣(區)要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切實把支持新農村建設納入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工作考核體系,堅持考核結果與績效評價相結合,形成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嚴格執行財政支農政策。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勢在必行。中央和省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支農政策,關鍵在於落實。財政部門要確保實現“三高”: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預算內用於農村建設的資金比例高於上年,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專款專用。科技部門用於農業的三項科技經費比例應逐年提高。?

(3)創新農村投融資體制。金融部門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轉變經營理念,創新服務方式,下大力氣理順農村金融體制和機制。政策性金融機構要進壹步拓寬業務範圍,率先將啟動資金投向比較效益低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引導社會資金回歸農業。商業性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經營特點,建立健全信貸管理體系,增強其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農村信用社要完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積極發展多種開放、多渠道的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更好地促進新農村建設。

  • 上一篇:區塊鏈項目是如何盈利的?
  • 下一篇:印尼風格搭配知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