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投入僅次於軍費 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數據,2015年以色列教育支出約合264億美元,占GDP的8%。
以色列人口840萬,人均教育支出是中國的8倍。以色列 *** 的教育投入,僅次於軍費。
其教育支出除了用於支付教師工資,主要用於學校研究項目和購買教學設備。2、在教育體系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這裏的老師都是學術界數壹數二的學者,壹般都是以色列教育系統培養出來,本科畢業後到英美國家進修。”在希伯來大學進修中東和 *** 研究碩士的中國學生貴銘豪說。
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就讀的中國學生高正擎對老師很滿意,“他們知道學生哪裏懂,哪裏不懂,講課循序漸進,很清楚。”3、不斷提問和敢於質疑 孩子從幼教開始就要學會提問,這是以色列教育中基本的教育方法。
“以色列學生善於提問。”在希伯來大學攻讀計算神經生物學博士的吳宗澤對此深有感觸。
以色列學校鼓勵學生發問,課堂上學生們會不斷發問,盡管老師課前準備充分,但有時候還是會被問倒。“這種狀況在中國似乎有點冒犯老師,但在以色列,反倒是老師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吳宗澤說。以色列有句諺語,“兩個猶太人在壹起,從來不會同意對方。”
在希伯來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董楊陽說:“無論上課還是在公司會議室裏,以色列人上壹秒還面紅耳赤地在爭吵,下壹秒鐘大家就開心地像沒事發生壹樣。”4、實踐鍛煉能力 高正擎說,以色列老師曾帶領學生參觀水泥廠。
在工廠,老師幫學生回顧已學的理論知識,工廠人員會介紹各種類型的水泥和具體生產流程。“這種外出課程每年壹次,老師在現場給學生講解,像導遊,但比導遊更專業。”
不只是理工科,人文歷史類的課程也會安排學生外出學習。在以色列理工修讀化學工程的中國學生李松林說:“教以色列歷史課的老師會帶學生到博物館、歷史遺跡或重要地標進行考察,例如紅海、戈蘭高地等。”
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世界知名創新創業學者夏羅默·麥特爾(Shlomo Maital)主張“行動學習”。麥特爾教授認為,通過閱讀雖然可以獲取知識,但是要想獲得技能,例如創業能力,則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就像遊泳需要下水才能學會壹樣。”
以色列孩子從小接受實踐教育,中小學開設手工課,男生做木工或金屬制品,女孩則學習與家庭生活和農業相關的手藝。到了高中,學生每年要參加60小時的誌願活動,平均每周70分鐘。
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評語,完不成社會活動的學生沒資格上大學,表現差的很難被好大學錄取。5、高校“牽手”企業 以色列高校和企業之間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不僅是在教學領域,更多是在科技轉化層面。
高校與企業的“牽手”,成為以色列創新的源泉。計算機科學系是以色列理工學院最大的系,2012年全球排18位。
該系和世界多家企業合作,包括Google、IBM、蘋果、英特爾等公司。據該系的塔莫·薩爾曼(Tamer Salman)教授介紹,合作企業人員會到學校授課,給學生介紹行業最新發展。
有些企業則選擇與教授壹起合作完成研究項目。另外,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修與課程合作的公司提供的項目,在授課教授和公司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同完成項目。
在此過程中,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企業則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推進項目。希伯來大學科技轉化中心支持教授和研究人員對接企業,將成功研發的產品推廣到市場。
企業和學校形成良性互動,學校推動創新獲得收益,企業也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和財富。目前學校轉化中心已獲得超過880項技術專利,商業化產品每年在全球範圍創造超過20億美元的銷售額。
6、特殊兵役教育 在以色列,年滿18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3年,女性則為2年。《塔木德》裏講述服兵役的諸多原因,其中壹項是“當兵可以讓人更自信,讓人擁有管理技能以及面對壓力時知道如何處理的能力。”
士兵連續訓練兩三周,每次持續幾個小時,休息時間短暫,食物也不多,各種活動都在嚴格的時限下進行。在這種訓練環境下,士兵們需要有快速反應能力,以應對突發事件和挑戰。
軍隊就像大熔爐,將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性格的人集中起來。在工作和訓練中,年輕人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壹起合作處理問題,***度難關。
研究團隊合作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埃拉·米隆·斯科佩爾(Ella Miron-Spektor)稱,軍隊是以色列人學習團隊合作的獨特方式。以色列青年在兵役結束後往往不會馬上回到學校。
大部分人選擇到南美或亞洲等地遊玩,不僅釋放壓力,也開闊視野,壹路打工掙旅費,還能接觸不同的人和事。21歲的阿米特·貝爾曼(Amit Bermon)現在以色列航空公司做空乘。
他喜歡旅遊,這份工作讓他有機會看到全球不同城市的風景。他很喜歡香港,“香港充滿各種色彩,壹切都很吸引人。”
在這種特殊教育下,很多年輕人在結束兵役後,無論是創立企業還是回到學校讀書,都比沒有服兵役的同齡人表現得更加成熟、有決斷力和責任感。以色列作家索爾·辛格(SauI Singer)在《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中寫道:“在以色列,從某種程度上說,壹個人在學術上的經歷比不上其在軍隊的經歷重要。”
2.以色列創新教育的三個核心概念是什麽
以色列地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對現實的不滿迫使他們不斷創新與變革。環境使得以色列人以十分寬容的心態對待失敗,尤其在對待創業方面,失敗容忍度很高。這也是以色列人能夠把創業當作職業的壹個重要原因。生存環境的不穩定使得以色列人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創業也不會考慮時間長短的問題,在企業做到成長期就將其賣掉。因此以色列的風投也往往對企業初期階段更熱衷。
在以色列的社會中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並存。前面講到以色列有著服兵役的傳統,他們的集體主義就來源於這種平等體制下的軍隊訓練,團隊之間強調互相依靠,而惡劣生存環境也使得以色列社會中的每個人必須互相協調與配合。
以色列企業家良好的創新思維與創業動力與以色列國家的獨特文化不無關系。以色列文化所倡導的平等,給予以色列人自由開放,敢想敢做的創新動力。以色列社會的等級觀念十分淡漠,如果將中國等級觀念算作99,那麽以色列就是0到3,甚至比美國還要平等。此外,而社會動蕩環境也鍛煉出了以色列人對風險的高容忍度,與快速應對風險的能力。
當然,大家首先會認為創新能力強來自於猶太人的基因,然而再好的基因也需要教育。教育不是比拼哪個學生的分數高,而是教會孩子獨立思考。以色列的教育做的就是這件事。從小學起,以色列孩子就挑戰權威,不停地問問題;長大後更是充滿挑戰權威的精神,所以當以色列的老師很難。不過當以色列人的領導更難,因為妳不能靠權勢來發布命令,而是需要通過辯論來讓手下人信服。這種不服從權威的思辨,俗語稱之為“兩個猶太人有三個觀點”。
其次,以色列的文化適合創新。這個國家的人不把失敗看得很重,創立壹家公司失敗了,可以再創建壹家,社會對失敗的寬容度很高。因此,以色列的年輕人有個點子就開始幹,不會瞻前顧後不敢動手。當然,失敗也會付出代價,比如失去財產,老婆和妳離婚,但以色列人沒有社會壓力,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破產了就剖腹自殺。
以色列人創新能力強並不因為基因優良,而在於孩子從小被鼓勵挑戰權威,並且社會對失敗的寬容度極高。
再次,以色列有完善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業。風投從財務方面提供支持, *** 從政策法規方面提供幫助,比如設立孵化器等。以色列是個小國,做壹件事很容易通過朋友找朋友,找到需要的幫助,這對於創新也是利好消息。
另外,以色列尊重知識產權,科學家的專利可以占25%的股份,不用擔心自己的成果被竊取。
還有壹個特殊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以色列全民皆兵。以色列法律規定,無論男孩女孩,年滿18歲都要入伍,男孩3年,女孩兩年。在軍隊服役的時間裏,由於以色列生存環境險惡,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大家學會了團隊配合;壹部分士兵被提升為指揮官,從而學會了管理技能,對於創業大有裨益。
3.為什麽以色列人創新能力這麽強
以色列人是猶太人
猶太人——壹個響亮的名字。壹個擁有人類最高智慧的民族,壹個顛沛流離,歷經滄桑的民族。奇跡般的復國,又奇跡般的崛起。若沒有神的保守,他們早就被他國同化了。
他們飽經戰亂,所以人格上是堅強,又很刻苦。
還有就是猶太人真的註重教育和學習,以色列人均年看書量到達壹年68本 俄羅斯人平均壹人壹年24本 接近是俄羅斯的三倍了,有知識,懂創新,讓以色列成為富有的國家。
還有就是他們的辯論精神,他們很註重知識的延伸,所以想得就更多了。
最後就是,猶太人真的很聰明。
這幾點應該說明他們的創新意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