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企業信息化有哪些模式?

企業信息化有哪些模式?

在企業信息化規劃過程中,我們充分討論了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即信息化1.0、信息化2.0、信息化3.0。這三個階段和生產方式的演進壹樣,也是壹種遞進和創新的關系,是揚棄而不是顛覆。所以實際上已經分別形成了企業信息化的三種模式,分別叫做井模式、水塔模式、自來水模式。

壹、信息化1.0:水井模式

這個階段大約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特點是單壹部門的單壹系統應用。1981財政部推廣“會計電算化”概念,國內企業開始應用企業信息化。這個階段的應用特征如下。

第壹,從信息內容來看,計算機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電算化、檔案數字化等個別領域。

第二,從信息化應用範圍來看,主要是單個部門的應用,很少有跨部門的整合和集成。

第三,其價值主要體現在效率的提升,對企業IT部門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但企業IT部門整體地位不高,價值不大。

因為這個階段的服務器都存放在企業自己的機房,所以數據管理被稱為“井模式”。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已經脫離了這個階段,只有部分小型企業還處於這種信息化狀態。

二。信息化2.0:水塔模式

這壹階段始於90年代中後期,信息化進入快速發展期。該階段的應用特點如下:

第壹,從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來看,重點是企業級軟件包的實施和開發。大多數企業引入了ERP、CRM、PDM和行業專用管理軟件,通過集成平臺實現了系統的集成和整合,實現了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

其次,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來看,信息化首先跨部門實現企業內部的集成,然後跨企業邊界部分實現供應鏈上合作夥伴之間的集成。

再次,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企業IT部門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為對流程和管理創新有重要影響的部門。IT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之壹,主管企業技術的IT總監也成為企業的高層領導,CIO群體逐漸出現。

現階段企業壹般不再自建機房存儲服務器,而主要是向電信部門租用服務器,因此數據管理被稱為“水塔模式”。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業都處於這個階段,信息孤島是企業在這個階段面臨的主要挑戰,集成和整合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三。信息化3.0:自來水模式

隨著電子商務的成熟和各種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以BAT等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壹些企業迅速升級改造系統。他們通過引入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引領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潮流,並引領這壹潮流迅速向傳統企業蔓延。這個階段有以下特點。

第壹,從信息化內容來看,建設的重點已經從前壹階段的系統建設和集成轉向數據分析和利用,信息化建設已經從IT(信息技術)階段發展到DT(數據技術)階段。

其次,從信息化建設的範圍來看,從內部資源的整合到外部資源管理的拓展,企業搭建壹個整合平臺,構建壹個內外融合的生態圈,模糊了應用的邊界。

第三,從信息化的價值來看,信息化的地位再次提升,成為戰略創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因為這個階段最突出的特點是“雲計算”,企業不再需要租用和管理服務器,所以數據管理被稱為“自來水模式”。現階段大部分企業是電商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只有少數傳統企業達到了這種信息化水平。這也是大多數企業未來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目前市場上已經開發出新壹代ERP,只對產品免費收取年服務費,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管理和生態SAAS服務雲平臺。與傳統ERP相比,可以擴展提供“MES-生產流程、基於先進物聯網技術的設備數據自動采集與監控、能耗控制、產品可追溯”等更強的支持。簡單來說就是打通生產設備和進銷存的供應鏈,這是很多專註於財務系統的ERP系統做不到或者非常昂貴的事情。

特別是不收系統建設費,只收服務費,是壹種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數據管理“自來水模式”,即由信息服務商變成自來水供應商。當然,這背後肯定有強大的後盾。畢竟自來水廠的投入不是壹個小數目,堅持這種模式需要壹定的資金支持。

作者王國鋒,本名劉波,禪宗大師,廣易智咨詢特聘精益管理專家,學科管理創始人,TKθM企業四維診斷法創始人。他的代表作是《管理語言與算術》。湖南量子弦智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顧問,湖南天壹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

  • 上一篇:什麽是傳統半音階?
  • 下一篇:傳統文化的同義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