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戰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與戰略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傳統成本管理對競爭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壹種適應性變革。所謂戰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戰略的眼光從成本的源頭識別成本驅動因素,對價值鏈進行成本管理,即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為戰略管理的每壹個關鍵步驟提供戰略性成本信息,以利於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創造。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和方法壹、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
二戰後,世界進入了壹個更新的時代,科技高速發展,知識逐漸取代資本成為經濟的主導因素,20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在英、美、日等國學者的大力倡導下,管理會計開始與企業戰略管理相結合,形成了以戰略為重點的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把戰略管理思想引入企業成本管理中,形成了戰略成本管理(SCM)。
它是以降低成本同時提高戰略地位為目標,以戰略管理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戰略價值鏈分析、戰略競爭地位分析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為主要內容的綜合運用傳統和現代各項成本管理方法和技術的壹種成本管理。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壹)戰略性,包括觀念和目標;
(二)全面性,包括內部和外部;
(三)多樣性,包括方法和信息;
(四)動態性,主要是外部市場環境,競爭激勵的市場中唯壹不變的法則是永遠的變化;
(五)文化性,即戰略成本管理註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三、戰略成本管理方法
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質是尋求成本優勢(成本領先)。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分為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
(壹)基本方法
由美國學者約翰?桑克在其著的《戰略成本管理》中提出,也是戰略成本管理三要素: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動因分析。它們是在戰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同成本因素緊密相關的'三個基本分析工具。
1、價值鏈分析法
價值鏈的概念是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中提出的,是指企業為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而發生的壹系列創造價值的活動。價值鏈分析具體又可分為行業價值鏈分析、企業價值鏈分析和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通過對行業價值鏈的分析,了解企業在行業中的位置和行業的現狀與前景;通過對自身價值鏈的分析,消除不增值因素,在不影響競爭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知己知彼,洞察全局,並由此形成企業成本管理的各種戰略。
2、戰略定位分析法
所謂戰略定位,就是指企業如何選擇競爭手段,並與對手抗衡。企業首先要對自己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詳細地調查分析;然後確定企業所應進入的行業,所適合立足的市場以及所需開發的產品;最後確定以何種戰略來保證企業在所選擇的行業、市場和產品中站穩腳跟,擊敗對手,獲取行業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潤。
3、成本動因分析法
成本動因是指引起產品成本發生的推動力和原因。戰略成本動因主要是站在戰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研究對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成本行為產生長期影響的成本驅動因素。波特將這些因素歸納為十個方面,即規模經濟、學習曲線、生產能力、利用形式、聯系、相互關系、聯合、選擇時機、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體因素。丹尼爾?賴利進壹步將戰略成本動因劃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兩類。
(二)具體方法
具體方法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采用與其行業情況、企業規模、經營狀況、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者通常使用具體方法實施企業廣泛的戰略,並促進企業依靠關鍵成功因素制勝。具體方法通常包括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和全面質量管理。
1、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ABC)是壹種基於產品或服務對作業的消耗而導致資源消耗,從而將成本分配至產品或服務中去的成本核算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作業耗費資源,產品或服務耗費作業?,目標在於將成本動因引起的資源耗費以更加合理的方法分攤到產品總成本中去。
2、目標成本法
是指在新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為實現目標利潤必須達成的成本目標值,而且這個目標值是生命周期成本下的最低容許值。也就是說,成本是事先限定好的,制造過程實際消耗的成本乃至顧客的使用成本都不允許超越這壹範圍,這意味著企業把成本思考的立足點從傳統的生產現場轉移到了產品的研發與設計階段,從業務長河的下遊轉移到了上遊。目標成本法體現了從設定目標到圖紙上實現降低成本的活動,它是壹種降低產品成本的有效方法。
3、全面質量管理
作為執行性動因的全面質量管理(TQM)是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運用壹整套管理體系、手段和方法所進行的系統管理活動。具體地說,就是組織企業全體員工和有關部門參加,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成果,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全過程和各因素,經濟地研制、生產和提供用戶滿意的產品的系統管理活動。
TQM是公司每個員工理解、滿足和超越顧客期望的永不止息的管理努力,盡管每個公司或組織很可能根據自己的文化和管理風格形成自己的全面管理方法,大多數TQM系統仍有以下特征:以顧客滿意為中心,致力於持續改進,全體員工參與,高層積極的支持和參與,及時確認質量業績,不斷進行TQM的培訓。
四、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
(壹)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的整合
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是兩種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在運用中側重點有所不同。在供應鏈成本控制中引入作業管理的思想,進行作業成本管理;同時,與目標成本管理思想結合,不僅能把目標成本管理深入到作業層次,而且通過科學的作業成本計算,可以使供應鏈成本控制在目標成本的計劃範圍內,以確保目標成本管理的成功實現,並通過作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成本信息進壹步修正,完善目標成本。兩種方法整合點體現在:
1、目標成本的設定和分解
在這壹環節要充分利用目標成本法強烈的市場導向性,使得成本的分析範圍從生產制造的環節擴大到產品的設計階段。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目標成本的計算、設定和分解,為企業提供客觀、真實、全面和準確的成本信息,進行有效的事前控制。
2、成本的分析和改進
作業成本法能使設計者減少新產品的生產過程,將生產集中在組成作業的活動中,然後,設計者就會在特定的作業活動中嘗試成本的改進,以使新產品的預期成本和其目標保持壹致。目標成本法的有效運用也必須結合作業成本法和全面質量管理。在滿足產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剔除不必要功能引起的不必要作業,降低成本。兩者的結合有效地進行了成本流程的事中控制。
(二)目標成本管理與全面質量管理的整合
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是企業為適應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和實現成本管理目標而自覺使用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單獨使用某種方法是不夠的,而是要將方法進行整合,取長補短,這樣才更有利企業的發展。
目標成本管理方法是在市場競爭激勵的環境下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質量成本目標管理分為三階段:產品策劃設計階段的質量成本目標管理;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成本目標管理;銷售與售後服務階段的質量成本目標管理。
在質量成本目標管理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運用質量成本分析所取得的成果,指導具體的質量成本經營活動。
從2007年開始,我國加入世貿的五年過渡期已過,我國的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同業之間的競爭,還要與技術先進、資金雄厚、人才優秀、經驗豐富的外國企業進行激烈競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已迫在眉睫。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應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以獲取成本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成功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