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精神上的逃避

?精神上的逃避

靈性不僅給人性帶來巨大的好處,也可能在宗教組織中造成大量的身心痛苦。自弗洛伊德以來,心理學壹直在對宗教及其對靈魂的傷害進行令人沮喪的批評。這種批判雖然會打破很多人的宗教信仰,但最後其實對靈性很有幫助,因為歷史上很多宗教的破壞性都是用靈性掩蓋心理扭曲的結果。心理學揭示的壹些最明顯的負面宗教後果將在下面討論。

大部分宗教壹直反對* * *,現在證明了壓抑* * *的痛苦後果會蔓延到* * *以外的部位,限制了感情和溫暖的表達。天主教對“女巫”的迫害就是最明顯的破壞例子。據估計,數十萬女性被抑郁的牧師折磨致死,僅僅是因為牧師們把自己的* * *投射在“女巫”身上,她們因為“性感迷人”而被指控與魔鬼勾結。西方社會仍然受到幾個世紀的性壓抑的牽連。

大多數宗教壹直反對肉體,想以肉體和世俗生活為代價獲得精神解放;貶低身體、否定世界的宗教,在肯定身體感官的生命和地球生態方面,面臨大量反彈。

大多數宗教反對感情,最多贊美愛和慈悲,卻極力貶低其他壹切感情;我們現在知道,當我們壓抑憤怒和其他負面情緒時,潛意識會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表達這些情緒。

很多宗教都反對理性,西方的黑暗時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大多數宗教甚至反對靈性,宣揚獨特的真理,壓制其他形式的靈性。雖然宗教提供了壹個充滿希望和樂觀的世界觀,並高舉愛和真理的理想,但它傷害了精神生活的每個方面:理性,感覺,身體,甚至靈性本身。

這些文化和歷史運動仍然對集體意識有很大的影響。當這些現象以個體的方式在壹個特例中表現出來時,我們再來看個人的心理動機和精神實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就是所謂的“精神旁通”。精神逃避是指用精神概念隱藏逃避的防禦機制。近年來,這個術語逐漸流行起來,有助於治療師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個術語最早由約翰·威爾伍德(1984)使用。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精神逃離與靈性的物化和理性化有關。精神物化(spiritual materialization * * *)是秋陽-創霸采用的壹個術語,意思是自我把自己包裹在壹個精神的外衣裏,但自我本身從未改變。合理化是壹個更傳統的術語,意思是小我通過抑制沖動和感情來保護自己。精神逃避會用精神語言和觀念來“重構”個人問題,以掩蓋壓抑和防禦,是壹種超個人的合理化。

雖然精神逃避的特點常常被描述得很有趣,甚至具有誤導性,但事實上,這種現象的普遍程度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這裏有幾個例子來說明精神逃避的各種形式:

精神逃避的特征

我不想表達我的憤怒,因為我不想傷害別人。」

這句話是壹個學團課的學生說的。他用高度靈性的術語“ahimsa”和“正統語”(都是佛教術語)來解釋他對憤怒的逃避,也為他逃避群體的密切互動找到了借口。他很驚訝反饋說自己的憤怒其實會以嘲諷、冷漠、疏離的方式表達,並表示願意嘗試以更清晰、更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在潛意識中間接表達。

第二,“我不想深究過去。我想放下過去。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我想活在當下。」

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往往會有這種反應,將面對童年創傷的恐懼隱藏在推崇的“活在當下”中。經過多年的壓抑,壹個人很難看到自己的過去並沒有真正過去,而是以未竟的事業或者說“不完整的格式塔”延續到了現在。雖然過去無法改變,但在處理這些傷害的過程中,我們與過去的“關系”是可以大大改變的。與第二點相關的是:

第三,“我只是想原諒壹個人,繼續生活。」

寬恕當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是健康的,但試圖或強迫寬恕並不能真正處理痛苦、傷害、憤怒或悲傷,就像在受感染的傷口上貼繃帶壹樣,傷口仍然會化膿和潰爛。

處理好傷害和憤怒之後,原諒自然會產生。想要原諒,就以“放下”的名義去否定。無論是童年的虐待,還是最近的爭吵,或者任何情況,原諒都是治療後的副產品。這種原諒是真誠的,來自於壹種深刻的反應,而不是壹種掩埋真實感情的專制做法。

四,“在我專註於靈修之路後,我越來越不執著於自己對他人的期望和需求。」

真正的不堅持,必須和分裂、否定區分開來。在經歷了大量的內功之後,確實會逐漸缺乏對靈性的堅持,但是這個詞經常被用來掩蓋自己與真實需求的分裂,或者是否認他人在自己感情生活中的重要性。治療往往暴露出破壞性的家庭起源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客戶生存的最佳選擇是撤退。精神理想不是執著於世界,超越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理想對很多早年受過創傷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讓他們找到逃避親密關系和自己對他人需求的理由。

5.“我要對人慈悲,投身於世間的慈悲行動。」

關註內在發展和外在行動之間的平衡是心理-精神成長最微妙的方面。博愛和慈悲服務的陰影是相互依賴。如果我們把註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不再關註自己,關註自己的需求。當愛與憐憫的服務價值被用來否定自己的需求時,很容易產生怨恨和疲憊。

太急於追求靈性課程也可能導致靈性的逃避。從超個人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確實有意義和更大的目標,追求更大的意義也是值得稱道的,但過於急於把所有的目標都集中在精神教訓的探索上,也可能成為逃避眼前痛苦的壹種方式。真正的靈修課並不遙遠,但通常是在痛苦、黑暗和迷茫中。通常,這些教訓的真相只有在回顧時才能被認識到,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才能揭示整個故事。

還有壹種根深蒂固的精神逃避方式,通常存在於宗教原教旨主義者身上。原教旨主義學派可能是僵化的人格結構用僵化的信仰隱藏自己的壹種方式。比如心理學文獻中有很多記載,講心理治療緩解和處理防禦機制後,如何把人的信仰從壹個嚴格、苛刻、舊約的神變成壹個接受和關心的神形象。隨著治療的進展,人們逐漸以壹種不那麽壓抑的方式走上靈修之路。

剛剛改變信仰的人和最近經歷過精神開悟的人,大概是最有可能出現精神逃避的例子。當人們試圖將壹種新的精神世界觀融入生活時,他們甚至可以將全心投入和精神逃離視為壹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努力學習自己“應該”成為什麽樣的人,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而不是知道自己原本的樣子。

  • 上一篇:什麽是家裏蹲?
  • 下一篇:傳統繪畫幼兒戲劇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