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通經絡:按摩多沿經絡取穴,刺激相應穴位,從而促進經絡中氣血的循環,達到疏通經絡、暢通氣血、防病強身的目的。
2.調和氣血:《蘇文調經》說:“氣血不和,百病生變。”按摩具有調和氣血、促進氣血運行、平衡身體陰陽失衡的作用,以達到增強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
3.調整臟腑:按摩相應經絡穴位,強化臟腑功能。用手對不同部位進行按摩,可使臟腑氣機通暢,脾胃功能增強,增強心主血管和肺的功能,促進肝的排泄和腎的藏功能。所以對臟腑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按摩手法的機械刺激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進毛細血管擴張,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外周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防治心血管疾病。按摩還能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及組織間代謝,協調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提高機體代謝水平,調節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以自我按摩為主,常用的基本手法有按、揉、捏、振,包括按、揉、按、揉、揉、捏、拍、擊。
按照規律,手指或手掌面放在體表,逐漸用力向下壓;用拇指或食指的指尖、中指、無名指或手指的腹側面按壓稱為“指壓法”,其中以拇指按壓法較為常用;用掌根、大魚際或全掌按壓,稱為“掌壓”;捏法是壹種通過擠壓、捏緊皮膚作用於身體的手法;擊打法是用虛掌有節奏地擊打患部,如用掌根或拳背擊打,稱為擊打法。
1.按百會穴:坐下,閉眼休息,用壹只食指或中指按頭頂百會穴2分鐘,有酸脹感。
2.按揉風池穴:坐位時,手掌放在後枕兩側,拇指分別按在兩側風池穴上,略按揉30次,以局部酸痛為度。
3.揉太陽:用雙手中指端按壓兩側太陽穴,順時針旋轉2分鐘再逆時針旋轉2分鐘,然後用力向上向後推太陽穴,以局部酸脹為度。具有提神醒腦、防止春眠引起的頭暈等功效。
4.按壓眼睛亮處:用兩個手指的指尖按壓雙眸亮處2分鐘,達到養眼明目的作用,擺脫春困及由此引起的視疲勞。
5.肩井穴按壓:坐位或站立位,將壹只手放在對側肩膀上,用中指的螺紋面連續用力按壓肩井穴,同時活動肩關節2分鐘,適用於酸脹。肩井位於肩部,是手、足、口三陽經的交匯處,可以預防春眠引起的頸肩不適或疼痛。
6.錘腎俞、姚彥穴:取坐位或站立位,雙手握拳,用反手錘腰部腎俞、姚彥穴30次。具有強腎壯腰、防治腎虛腰痛、緩解春困引起的腰酸背痛和嗜睡的功效。
7.按足三裏:坐下,雙手拇指或食指放在足三裏穴上,稍用力按壓,以酸痛為度。此穴是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能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強身,有消除春眠引起的疲勞的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8.揉太溪穴和昆侖穴:坐下,左下肢彎曲放在右大腿上,右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揉太溪穴和昆侖穴,1分鐘。右側的操作與左側相同。
9.拉伸胸腰:站姿。十指交叉,手掌向上翻至頭頂,然後深吸氣,同時身體後傾至最大;呼氣時,雙手分開,慢慢放下,重復操作10次。
按摩時要集中思想,心平氣和,使身心放松。掌握常用穴位的選擇和操作方法,做到取穴準確,手法正確。按摩力度要先輕後重,強度適中。如果太小,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過大的話,容易造成疲勞,損傷皮膚。按摩的次數要由少到多,強度要由輕到重逐漸增加。按摩後出汗時,要註意避開風寒,防止感冒。
文/王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王飛,河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博士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復制。
1.善守而行。
釣魚中的守和走是相輔相成的。守釣的信心來源於對魚情的正確判斷,但在選擇釣位時要“有滋有味,看開三樣”。保持信心,在限定範圍內行走,當妳到達壹個好的釣魚點時,要安定下來。
什麽樣的地方要堅決防範,什麽樣的地方要簡單及時?壹般來說,熟悉地形、魚情、岸邊地形就差不多可以防守了,否則,多走走;誘餌很多,可以保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