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深化傳統產業合作

深化傳統產業合作

中日農業貿易關系中國與其近鄰日本有著悠久的農業經貿交流歷史。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中國在農業貿易、投資、科教、漁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日本不僅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兩個重要市場,也是中國農業利用外資的重要來源。進入新世紀後,中日農業經貿關系面臨新的形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貿易摩擦頻率明顯增加,日本對華農業投資迅速升溫。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勢下中日農業經貿關系。關系如下:1。中日農業的競爭性和互補性。中日兩國在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物質投入水平、農業生產結構、生產力、農民收入水平、糧食消費等方面的異同,決定了中日農業的競爭性和互補性。其中,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出口農產品的相似性上,世界深加工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除了農業資源和農業科技的優勢互補,中日兩國在農產品貿易上也有很強的互補性。指數分析表明,中日兩國不僅形成了緊密的農產品貿易聯系,而且在農產品比較優勢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即中國在水產品、園藝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2.中日農產品貿易的增長與結構變化。分析表明(1)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主要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增長;入世前後對日本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促進類型發生了變化,即在入世前的壹段時間,出口增長是由競爭力效應驅動的,而入世後的五年,對日農產品出口增長主要是由競爭力效應和需求效應驅動的。(2)中國對日出口主要為水產品和園藝產品,其中魚類產品和甲殼類軟件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在出口日本的水果和肉制品中,進行了深加工。出口日本的蔬菜以加工、腌制、冷凍為主,冷凍蔬菜的比重越來越大;從進口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和雜糧食品,且這兩種產品的比重越來越大;(3)中國對日農產品貿易條件整體趨於惡化,但對日農產品出口數量指數保持快速上升,表明對日農產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對農業生產資料貿易的增長和結構變化的分析表明,中國和日本不僅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日三國之間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夥伴;中國出口日本的農產品主要是農機、飼料、化肥,進口主要是農機產品;技術差距是造成上述貿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中美農業貿易關系中美農業經貿合作是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都是農業生產大國和農產品貿易大國。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中美農業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在中美兩國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界和關心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的有識之士的推動下,中美農業經貿合作不斷深化,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美農業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中美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據統計,從2001到2005年,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額從41億美元增長到1多億美元,增長了近2.4倍。在此期間,中美農產品貿易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比重從4.5%上升到17.2%。第二,中美農產品貿易範圍不斷擴大。美國已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之壹。200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更多的農產品,如大豆和棉花。比如大豆達到2659萬噸,棉花達到265萬噸。從2005年6月5438+0到6月5438+0,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增長了28%,美國的臍橙和幹果的範圍也有壹定程度的增加。3.中美農業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在動植物遺傳育種、水土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資源和森林改良等方面的合作項目得到有效開展和實施。在農業科研和教育、農產品加工、貯運、動植物病害防治、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動植物疫病防控方面加強了動植物檢疫合作,兩國農業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農業科技交流取得積極成果。4.中美農業經貿合作機制日益完善。2004年,中美商貿食品委員會成立副部長級農業小組,中美兩國農業部門成立聯合農業委員會,並成立專門工作組負責具體業務交流。兩國政府還簽署了壹系列關於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的協議,如中美農業合作協議。這些工作機制對促進中美農業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日產業貿易關系中日貿易連續三年創新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充分發揮了中日經濟的互補性。中日經濟的互補性,兩國基礎條件的不對稱性,以及兩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合作需求和解決各自問題的需要,是導致兩國經貿關系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而這壹根本因素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日益凸顯。中日經貿合作將在雙邊、地區乃至全球層面得到進壹步發展和擴大。中國和日本都是“改革國家”,中日經濟關系將在不斷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進壹步發展。預計兩三年後,中日貿易將超過1000億美元,再過七八年,中日貿易將超過日美貿易。同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將繼續增長,仍將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壹。日本對華經貿關系之所以可能比歐美發展得快,壹個基本原因就在於中日兩國在地理、文化、歷史上的密切關系。尤其是9·11之後,物流等方面的安保費用大幅增加,這將使日本在對華合作中的地緣優勢更加突出。隨著壹般產業合作的深化,兩國在人力資源開發、科技、金融、能源、環保、旅遊、電子等領域的合作將會格外受到重視。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技術轉移大概會加強,因為日本的技術競爭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在區域層面,能源、環保和金融已成為中日東亞合作的重要議題。同時,雖然東亞與美國的經濟聯系仍將重要,但東亞國家過於依賴美國經濟的局面將會改變,加強區域內經貿合作是大勢所趨。中日作為東亞的兩個大國,在推動東亞區域合作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歐洲相比,東亞國家在發展階段上的差異和多樣性曾被認為是區域合作的障礙。然而,歐洲壹體化是工業經濟壹體化,而未來的亞洲壹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壹體化。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多樣性可能是壹種優勢。事實表明,經濟互補性越好,經濟效果越好,國家間建立區域或雙邊合作機制的政治難度就越大。這是因為區域或雙邊合作機制的建立需要相關國家國內改革的配合。日本要想和其他國家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就不能保護自己落後的產業,尤其是農業。然而,在政治上要做到這壹點是極其困難的。在全球層面,深化中日兩國在環境保護、能源、食品和電子商務發展等全球經濟問題上的合作,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信息技術革命和保護全球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總之,考慮到中日兩國在東亞乃至世界的經濟關系,通過發展兩國合作,促進東亞地區的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問題的解決,不僅可能贏得“雙贏”,還可能獲得“多贏”的效果。中美工貿關系中美關系正常化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貿關系在兩國關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新世紀兩國雙邊關系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布什政府上臺後,把發展經貿關系作為對華政策的核心內容之壹。中國政府和行業協會正視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與美國工業界進行了廣泛接觸。中美之間的經濟對比增強了兩國合作的動力。中美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加深了。正如奧運會在不同國家輪流舉辦壹樣,中國不僅成為即將舉辦的體育奧運會的主辦國,也是世界經濟奧運會最重要的舉辦地。原因在於,只有中國這個基數巨大的市場,才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在R&D分享和回收資本投資的要求。世界級企業爭相來華,說明當今世界最稀缺的不是資源,而是市場。過去爭奪資源的主要手段是戰爭,現在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是競爭。正是在發達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公司紛紛來華大顯身手的背景下,美國公司也不甘落後。總的來說,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美國的壹些傳統產業轉向中國,恰恰對整個美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美國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發展。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可能會暫時導致美國GDP的下降。但由於美國企業對華投資,中國將增加從美國進口高附加值的技術和設備,這將增加美國的GDP。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額達99.45億美元,占中美貿易總額的7.9%,其中中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對美出口總額的10.5%。多年來,中美兩國工業合作和貿易的發展,為促進兩國在經濟領域的互補合作,增加兩國人民的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即將進入貿易自由化的新時代。隨著過去被貿易保護主義扭曲的世界貿易體系的終結,將給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充分、更高質量的物質文化享受。回顧人類經濟社會的歷史,不難發現,在世界市場統壹的條件下,任何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都不是孤立進行的。在發達國家總是伴隨著以更高科學生產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的崛起。基於比較優勢的自由貿易將發展互補關系,為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創造更多機會。中國紡織服裝業正在走壹條以提高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為目標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繼續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發展與美國同行或相關行業的廣泛合作。中日服務業經貿關系服務業“空心化”是指由於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母國國內制造業部門生產和就業大幅減少,競爭力降低,結構性失業增加的壹種經濟現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巨大的國內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制造業,尤其是日本制造業的分離和轉移,引起了日本各界的高度關註。日本很多人認為,日本制造業紛紛轉移到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導致失業增加等社會問題。日本真的存在“產業空洞化”現象嗎?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壹樣,正在經歷產業升級的過程,但不同的是,日本沒有出現“產業空心化”,仍然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和制成品出口大國。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發展指數2000》,我們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制造業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從產出結構來看,日本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29%下降到1998年的24%;與同期相比,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從22%下降到18%;1998高收入國家比例為21%。這其實和這壹時期各國的產業調整有關。從1980和1998的統計數據來看,服務業增加值占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上升。日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61%;與同期相比,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從21%提高到33%。美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64%上升到72%;高收入國家從59%上升到65%。中國已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首選。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2567家日本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為迎接21世紀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戰略的現狀與前景”,49.1%的企業將在2002 -2004年度增加海外直接投資。今年2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平均每7家制造企業中就有1家在過去幾年將生產轉移到海外,近80%的轉移地區在亞洲,其中40%選擇了中國。同時,調查顯示,日本企業海外生產的80%是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加工業;另壹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制造商,為在當地組裝加工的母公司或為相關客戶提供配套產品和大宗零部件。日本的R&D部門幾乎沒有轉移到亞洲。這說明日本近年來把生產和投資轉移到國外,特別是轉移到中國,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和交易成本,是壹種正常的市場行為。近年來,日本國際競爭力下降,與其國內市場開放程度低、生產成本高有關。日本制造業向國外包括向中國轉移的主要目的是調整國內產業結構,提高國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中美服務貿易與經濟關系在中美雙邊貿易關系中,服務貿易的比重遠低於商品貿易,年均增長8%,也遠低於商品貿易年均增長17.5%。在這壹領域,美國處於絕對優勢,對中國處於完全順差的地位。1996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10億美元,僅美國電影每年在中國市場就賺了5億元。加入世貿組織後,由於中國承諾開放的新市場主要在服務領域,中美雙邊服務貿易必將取得更大發展,成為中美經貿關系的新支點。具體表現為:1。服務貿易額將大幅上升。由於美國對技術出口的限制和中國對許多服務行業的嚴格控制,中美雙邊服務貿易額壹直較低,增速不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各種限制性措施將會放寬並逐步取消。此外,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日益密切和商品貿易的快速增長,必然會帶動與商品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增長,從而促進中美雙邊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2.中美服務貿易的領域將大大拓展。目前,中美服務貿易主要局限於少數有限的領域,如旅遊、勞務輸出和技術許可。入世後,中國承諾開放通信、保險、銀行、證券、分銷、專業服務、房地產、交通運輸、影視等30多個行業,基本涉及服務業的各個領域,這無疑將大大拓展中美服務貿易的合作領域。3.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可能會大幅擴大。美國是壹個服務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1999/2000》提供的數據,美國服務業產值占其1998年GDP的71%,而中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嚴重滯後。1998年中國服務業產值僅占GDP的33%。而且美國服務業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經營規模都遠遠高於中國。相比而言,美國服務業的競爭力是壓倒性的。同時,從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的雙邊協議來看,主要是中國承諾入世後取消或放寬服務業的大量管制措施。這將使美國服務業全面擴大對華服務出口,進壹步擴大現有順差。
  • 上一篇: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演講
  • 下一篇:關於2022年傳統醫學教師考核的通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