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不賺錢的員工太多。
公司經營的核心目的是獲取利益,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和長遠發展;如果壹個公司總是虧損或者不賺錢,那就背離了公司的初衷。公司員工分為兩類:賺錢的和不賺錢的。
掙員工主要是指我們的營銷人員和R&D人員,他們屬於特定的職能部門,為公司創造直接效益(尤其是營銷人員)。不賺錢的員工主要指我們的平臺人員,包括行政、人事、財務、後勤等。他們護送“前線士兵”並提供後勤支持,他們是成本的壹部分。
每個公司都需要有這兩類員工,但這兩類員工必須保持在合理的比例水平。特別是:公司必須保證賺錢的員工比例高於不賺錢的員工比例,否則公司就是賠錢或者不賺錢!
我們很多公司經常在不經意間發現,不賺錢的員工越來越多,而賺錢的員工比例越來越低,直到有壹天發現公司入不敷出!而且,那時候我們公司的老板會發現兩個奇怪的現象:每壹個平臺員工(不賺錢的員工)都起著很大的作用,不可或缺,感覺公司沒有任何平臺員工都無法運作;相反,賺錢的員工(營銷人員和R&D人員)可以隨時更換。乍壹看,公司員工多,人才遍地。真正到了賺錢的時候,需要的時候,高層都沒有員工!
這個時候,其實我們的小公司已經陷入了“大企業病”!應該鼓勵企業通過統壹的銷售業績和目標,把企業各個部門放在壹條線上,所有員工都要為銷售而努力,提升每壹個員工的銷售參與度。
第二,過度管理
小公司,生存第壹,發展第二;首先要保證自己能活下去,有生存的資本,而不是像大企業壹樣,整天說加強內部管理,加強組織架構。大企業信奉“管理產生效益”。很多中小公司的老板、領導,要麽來自大企業,要麽盲目崇拜“大企業的管理模式”,所以在日常運營過程中,也是照搬大企業的“管理運營模式”,加強內部管理。
比如讓營銷人員每天填寫各種報表,參加各種培訓考試,讓他們沒有時間、精力和心情去從事真正的營銷工作。最後,到了月底,他們的表現糟透了。回過頭來看,原因壹定是營銷人員素質太差,培訓不到位,管理有待加強。最後公司進入死循環!?
再比如,讓R&D的人員每天早晚開例會,隨時參加各種討論會或者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或者管理經驗,最後把我們R&D的人員變成“辦公室主任”,每天在辦公室看報紙,學習最新的管理經驗。這樣的事情都是小公司“過度管理”的表現。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壹個小公司虛心學習大企業的“成熟管理模式”,實質上卻害了自己。
小公司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目前發展的管理模式,而不是照搬大企業的管理模式。管得太多比沒管更可怕!我們應該倡導建立壹種基於數據的管理者與執行者對話的新方式,加快淘汰傳統的指揮方式。
第三,過程繁瑣復雜
小公司最大的弊端就是“小”,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本;小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小”,“船小好掉頭”,反應快及時,這是大企業很難做到的。然而,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很多小公司違背並拋棄了自己的“小”優勢,而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自己最不擅長、最不應該做的繁瑣復雜的流程去應對市場、經營自己的公司。這是最令人遺憾和難過的事情,卻在我們很多小公司裏演繹的淋漓盡致。
我接觸過壹個中小公司,公司做了壹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公司基本每天都會發最新的流程、制度、文件,要求員工學習、考核;半年來,公司積累了200多份厚達500頁A4紙的工藝文件。最後,員工不知道如何“遵守”公司制度,因為太多了,而且沒有重點!
小公司非常害怕這壹點。小公司的流程壹旦復雜,就意味著小公司失去了對競爭市場的最大依賴,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都會把時間花在這些“內部流程”上,而不是去贏得市場,贏得回報!利用CRM進行科學有效的流程管理,主要是增強團隊合作,充分發揮每個環節和崗位的勢能。
小公司流程繁瑣復雜,還隱含著另壹層意思:公司平臺人太多,不賺錢的員工太多,“人浮於事”;不賺錢的員工太多了,必須努力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有必要制定這樣那樣的規章制度來顯示自己的價值觀。至於這些規章制度是否有利於營銷和公司的發展,他們不在考慮之列。
第四,多樣化的誘惑
我接觸過壹些軟件公司,規模都不大。然而,這些小公司的野心並不小。只要有三五個軟件R&D人員,他們就敢做各種管理軟件,不管是財務管理軟件,人事管理軟件,商場超市管理軟件,還是酒店管理軟件...只要是客戶提出的“需求”,他們都能“完成”!
這種情況在各行各業都很普遍。小公司,“大能量”,什麽都敢做,什麽都幹。事實上,這些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很容易破產倒閉,因為他們沒有專註於資源,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現實中還是有太多的中小公司經不起多元化的誘惑,深陷其中。小公司就是小公司。小公司要有“大誌向”,但千萬不要馬上犯“大企業病”,尤其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認為自己很偉大。這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