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與健康

傳統與健康

養生應該是壹個常見的話題。任何不想擁有健康身體的人都知道健康對我們生活的意義。然而現實是,社會上有相當數量的“亞健康”人群。統計顯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成人中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關的各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日益增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在今天,科學養生,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告訴我們,養生的本質在於平衡,即促進身體的平衡和與外界環境的和諧。傳統養生自古有之。民間諺語有“捂春凍秋”、“冬吃蘿蔔夏吃姜”等,在民間廣為認同,切實可行。傳統養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養生寶庫中學習知識,有助於科學地保持健康的身體。

其實傳統保健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保健無處不在。

在這裏,我將重點介紹通過吃、喝、睡、走來保持健康的方法。

飲食要清淡,講求五性。

第壹,飲食要適度,清淡。《黃帝內經》講了壹個道理:吃的量正好補氣,吃多了傷身;味道太濃有害,味道淡又能提神。老子在《道德經》裏也說過,好吃的吃多了傷胃。二是看食物的性質和身體的需要。能吃的東西都有性,離不開寒、熱、溫、涼、平五個屬性。身體熱了就要涼,冷了就要熱。如:胃熱,應吃涼香蕉;胃涼了要喝熱姜湯。如果妳倒著吃,妳會生病的。再比如每年立秋到秋分之間的氣候炎熱幹燥,不適合吃辛辣食物,容易導致胃和大腸發熱,導致耳聾耳鳴等癥狀。

適當吃水果是營養,但吃得不適當對身體有害。脾胃虛弱松弛時不吃水果,精神飽滿幹燥時多吃水果。

喝酒和適度喝茶是有區別的。

喝酒要遵循規則:第壹,適度。過量但沒有及時代謝會損傷內臟。第二,立春到春分,立秋到秋分,小心喝白酒。這兩個時期喝白酒容易導致內臟燥熱。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主要功能之壹是清除汙濁的空氣。經常喝茶可以去除人身上的異味。但是,茶葉也分品種不同,性質不同。

綠茶:性涼,適合胃熱的人。

花茶:是壹種用茉莉花熏制的茶。茉莉花性溫,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紅茶:性溫助消化。胃冷的人喝它來幫助暖胃。烏龍茶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特點,是平的。

四點睡的安穩有節奏。傳統養生認為睡眠是第壹補。民間有很多說法:“壹夜好眠,精力充沛;我整夜睡不著,筋疲力盡。”“好好睡壹覺就像吃壹只母雞。”為什麽睡眠如此重要?老子說的就是“壹陰壹陽為道。”晚上睡覺是為了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白天工作學習是能量的釋放。陰陽平分,缺壹不可。

睡覺起床都要科學把握時間。《黃帝內經》養生的第壹原則是“四時寒暑必宜。”人只有適應四季的變化,與變化的時空和諧相處,才能對生命健康有益。睡覺起床也是如此。

壹年有四季,壹天有四季。壹年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壹天有十二小時和二十四小時。壹天是壹年的濃縮。所以人的日常生活節奏要和“春夏秋冬”的變化保持壹致。晚上9點到淩晨3點是冬天的壹天,叫周日冬;淩晨3點到9點是壹天的春天,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壹天的夏天,叫日下;下午3點到9點是秋天的壹天,叫日秋。

立冬晚上九點晚上九點,天地睡著了。人不睡覺,就像人在和天地拔河。“人的力量不如自然的力量”,“拔河”的結果是自然會贏人。人體變化的節奏與天地的節奏壹致,這樣才能“借天之力還人力”

晚上睡覺太晚有兩種情況:壹種是晚上睡不著,壹種是困了卻不睡。睡不著是陽氣該收的時候。秋天是主要的收獲,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秋天,人要逐漸進入收獲的狀態。“陽者滿眼,陰者滿眼。”如果晚上還做壹些刺激的事情,陽氣就不回來了,陰氣不能主宰就很難入睡。第二種情況是保持清醒,這是觀念的偏差,不知道晝夜的道理,不知道順應自然規律。

晚上睡得太晚會傷妳的勇氣。嚴重的情況下,人會患上抑郁癥。《黃帝內經》說:“氣鼓勵勇氣。”“十壹個藏家全靠膽。”23:00-1:00,膽經最旺。人們在睡眠中積累了膽汁。不睡覺會消耗膽汁,嚴重時會出現“膽怯”,現代醫學稱之為抑郁癥。晚上9點到淩晨3點是人們睡覺的最佳時間。其他時間段的睡眠很難替代“白天和冬天”。

起床的時間也要及時。

淩晨3點是“立春”,6點是“春分”。天地在3點醒來,人體的細胞也在這個時空的感應下醒來。每天三點到五點醒來的時候不需要睡覺,但是有時候睡覺會越來越累。早上醒來不起床的人,就跟“拔河”壹樣。人拔不出天地。5點前不起床,春分6點就出不去了,精神上就虧了。

有些公務員因為工作經常熬夜,長期影響身體健康。因為如果妳晚上睡覺能把陽氣打死,早上起來就能把陽氣打死。這叫“雙殺”。所以,即使晚睡,也要在早上5點前起床,中午午睡,防止“雙殺”。

另外,臥房不宜太大,主要是為了聚陽。傳統保健講究睡覺時關好門窗。夏天再熱也不要開電風扇開空調睡覺。人在入睡時,體表會形成壹層陽的保護層。如果風把這層陽吹走了,就會在體內得到補充。反復沖刷楊,早晨起床無聊,臉色發黃,頭上裹著布。如果夏天太熱,可以關上臥室門,打開空調把房間吹涼,這樣人洗完澡就可以很快上床睡覺了。涼風能維持1小時以上,人已經睡著了。如果中途醒來,可以這樣再做壹次。

早上適度散步

走路也要辯證。走路的時候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腿上。上帝可以調節他的憤怒;氣可以調動精氣,把精氣註入腿部的關節。人體內流動的水叫津液,比較稀,貫穿皮膚。體溫熱的時候經過汗腺通道,體溫冷的時候經過尿道。這種液體粘稠,流經人體骨骼和肌肉,潤滑關節。如果人的行走能量不在腿部、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上,這些“人體軸承”得不到足夠的潤滑油,久而久之就會磨損關節。

走路也需要把握力度。“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人們常說的壹句話。如果加上“適度”二字,即“生命在於適度運動”,這句話就科學了。走路腿輕,腿累了就休息。因為累的腿就像汽車熱的發動機汽缸,如果妳再啟動它,它就會磨損零件。

散步時間應該是早上。早晨是春天,春天主動;肝活躍,應在春季,主經絡,晨動經絡。

生活養生法是指人們遵循傳統養生原則,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居住養生包括居住環境、居室結構、居室環境與氣候、起居規律、飲食適度等。

中國傳統的日常養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2000年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蘇文》中就有關於個人健康的論述:“古之人,誰知之,陰陽相和,飲食有度,生活有規律,不妄動,故能與神相和,百歲而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人們逐漸養成了生活規律、飲食適度、勤洗澡更衣、掃庭院、殺蟲滅鼠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形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健康長壽做出了貢獻。

中醫在臟腑經絡以氣為中心的氣化結構理論上有所深化。特別是古代的醫生,內功修煉功底深厚,可以回望人體內部的隧道,了解人體內部氣化的規律,所以可以設置水槽,效果如鼓。

老子認為,在物質世界出現之前,“道”是世間萬物之始,是物質世界推導的根本,是各種運動規律的統壹規律,即“世間萬物生於有,萬物生於無。”(道德經)。莊子說:“天下皆是。”《淮南子·天文訓》認為“宇宙有生命,氣無邊”。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學概論》中說:“萬物皆由氣成;空,壹切皆真。”氣“填補壹切空虛,壹致而實用”,與現代物理學的“場”如出壹轍。所以氣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形與氣密不可分,形含氣,氣填形。和諧與服從,生命並未結束。作為“蘇文。《論武昌政治大學》說:“氣始生化學,然散而有形,而分布而化育,終變,而致壹。”氣是壹種物質,它通過氣化形成各種組織器官,通過氣化溝通各種組織器官的聯系形成整體,賦予人體各種組織器官以活力,使人體及其系統成為生命體和結構單位。同時,由於氣的信息作用,人體和天體被壹壹誘導,從而協調其發展演變(“人與天地相關,對應日月”)。

氣雖為物質,但不占位,無象,不可量。所以,氣和氣化的物理化學性質如何變化,還是壹個未知數。然而,擡頭看天文,低頭看地理,什麽都有,都是氣化運動讓大到宇宙物體,小到塵埃的個體展現出無盡的生命運動。]

就人體而言,中醫臟腑經絡並不依賴解剖學的形態結構來解釋其理論,而是以整體觀為主導思想來解釋其生理功能,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中醫氣化理論和藏象理論。“蘇文。六微主題》說:“進則滅,出則亡,升則亡,孤則危。所以,不進則出,不能長壯老;不漲則落,不漲則收。就是上上下下,什麽都沒有。”升、降、開、閉、聚、散是氣化的表現。氣體運動引起的各種變化叫做氣化。氣的運動壹旦停止,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停止。“蘇文。《論陰陽象》簡要論述了人體內部的氣化過程:“陽化氣,陰成……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馴化。細食之氣,形食之味。化產生精,氣產生形...化精為氣。”

傳統食療養生重在根據“食物的性味”,調理陰陽,滋養五臟六腑,預防疾病。所以在傳統養生中,食物也是根據其“性味”分為不同的種類。

食物按其“性”可分為五類:熱、溫、平、涼、寒。在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大部分是平性食物,其次是溫性食物和涼性食物。

熱食:芥菜籽、鱒魚、肉桂、胡椒、辣椒等。

溫性食物: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蔥、蒜、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鰻魚、鰱魚、鰱魚。

素菜:大米、玉米、花生、黃豆、蠶豆、紅小豆、黑豆、豌豆、扁豆、紅薯、土豆、芋頭、蓮子、榛子、芡實、香菇、銀耳、黑木耳、大白菜、薺菜、大頭菜、白菜、胡蘿蔔、洋蔥等。

寒性食物:小米、大麥、小麥、蕎麥、薏米、綠豆、豆腐、荸薺、蘑菇、茄子、白蘿蔔、冬瓜、絲瓜、油菜、菠菜、莧菜、芹菜、橘子、橙子、蘋果、梨、鴨蛋等。

寒性食物:苦瓜、番茄、黃瓜、蕨菜、竹筍、茭白、蓮藕、菱角、甘蔗、柿子、香蕉、桑葚、西瓜、冬瓜、紫菜、海帶、蟶子、田螺等。

食物按其“味”可分為五類:辛、甜、酸、苦、鹹。五味中,甜的最多,鹹的和酸的次之,辣的少,苦的最少。

甜食:米粉、雜糧、蔬菜、幹鮮果品、雞鴨魚肉等。

酸味食物:西紅柿、山楂、葡萄、杏子、檸檬、橙子等。

辛辣食物:生姜、大蔥、洋蔥、辣椒、韭菜等。

鹹食:海鮮、豬肉、狗肉、豬內臟等。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等。

所謂食物的“歸經”,是指不同的食物對身體的五臟六腑有不同的滋補和治療作用。如傳統養生理論認為,小麥、綠豆、赤小豆、西瓜、蓮子、桂圓肉屬於心經,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大豆、薏苡仁、山楂、蘋果、大棗等都屬於脾經,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西紅柿、櫻桃、油菜、香椿等。入肝經,有疏肝理氣的功效。白蘿蔔、胡蘿蔔、芹菜、柿子、姜、蔥等。入肺經,有利於解表。雞蛋肉、桑葚、黑芝麻、枸杞等。入腎經,有補腎填精的功效。傳統的健康科學也將食物分為不同的類型,用於滋補的食物主要有四大類:

補氣的食物:大米、小米、黃米、糯米、大麥、小麥、蓧麥、大豆、扁豆、豌豆、土豆、紅薯、山藥、胡蘿蔔、香菇、雞肉、牛肉、兔肉、青魚、鰱魚。

補血食物:胡蘿蔔、桂圓、荔枝、桑葚、血豆腐、動物肝臟、動物肉類、海參、扁魚等。

補陽食物:韭菜、蕓豆、豇豆、核桃、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臟、鴿子蛋、鰻魚、海蝦、貽貝等。

滋陰的食物:大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銀耳、黑木耳、百合、牛奶、豬肉、甲魚、甲魚肉、魷魚魚等。

  • 上一篇:優秀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如何玩轉大數據風控?
  • 下一篇:傳統文化故事匯總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