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高清大屏,以及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些新勢力車企們吸引消費者們的“利器”,變得不再那麽好用了,因為它們已經不再是新勢力們的專屬。
在2023上海車展上,傳統品牌們帶來的新車數量,其實是要遠高於新勢力們的,而且從傳統品牌的這些新車中,我們也看到了那些之前屬於新勢力們的“標簽化”的硬件,就比如激光雷達、高清大屏等。
其實市面上目前主流的傳統品牌,幾乎都已經經歷了3—5年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升級轉型,在此次上海車展上,它們不約而同地拿出了最新進展。
傳統品牌用上激光雷達其實挺容易?我們看到沃爾沃的全新電動旗艦車型EX90用上了Luminar激光雷達,同時還是用了英偉達Orin和高通驍龍8155芯片,原本“專屬於”新勢力們的硬件已經直接放在了EX90上。比亞迪旗下的仰望U8和騰勢N7也都用上了激光雷達,而且還是用了不同品牌的激光雷達。
奇瑞星途的星紀元STERRA ES和紅旗的E001也都在車頂位置布置了激光雷達。在傳統品牌的車型中,激光雷達這種配置逐漸變得不再是那麽稀缺,高階智能駕駛也不再是新勢力車型的專屬,傳統品牌壹樣可以在這方面發力。
而到了智能座艙方面,這壹次大眾帶來了全新的ID.7轎車,外觀內飾與去年亮相的概念車區別不大,內飾中使用上了15英寸的2K大屏,物理按鍵僅剩“雙閃”開關,而且車機系統也是大眾全新開發的。寶馬帶來了曾在今年CES展會上亮相過的i Vision Dee概念車,不但外部車漆會變色,座艙內也用虛擬投影取代了屏幕,而且寶馬將會在今後的量產車上減少屏幕數量。傳統車企們在智能座艙方面激進地卷起來,新勢力們看了都顫抖。
我們能明顯地看出來,傳統品牌們在智能化方面,與新勢力們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新勢力們在近兩年有些原地踏步。我們以蔚小理為代表,在從2020年底開始,蔚小理三家的產品都開始向“第二代”車型產品過渡,而且它們也算是把“套娃”這件事兒玩明白了,它們玩起套娃來,大眾都得直呼內行。
雖然它們在二代平臺上已經做了充分的技術冗余,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但是受到法律法規和芯片性能的影響,它們的很多功能是無法完全落地實現的,在傳統車企們還沒有開啟電動智能化轉型之初,它們還沒有搞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麽,要怎麽做,這個階段新勢力們靠著智能化逐漸打開並站穩了市場,而且讓大家形成了只有新勢力才有智能車機和智能駕駛的觀念。可是當全行業都開始向智能化轉型,而且開始逐步落地之後,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新勢力們被卡住無法向上的智能化就要“泯然眾人矣”了。
2023想提升智能化,純自研最不理智?對於傳統品牌們來說,在電動化轉型之初的稍顯落後,屬於是正常表現,因為大體量的車企在轉型中,肯定無法完全考慮全面,沒法做到細致地瞻前顧後,所以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進而也就導致了發展過程中智能化開局落後的局面。
而且傳統車企們也會有迷茫,比如到底是全棧自研還是找供應商合作,大眾就因為軟件自研進展太慢導致集團旗下新車無法發布,大眾完全的自研也導致了哪裏都落後。但是當去年迪斯被“炒魷魚”之後,大眾新CEO奧博穆雖然繼續延續了迪斯的電動化轉型之路,但是開始主張合作了,不再自己悶頭閉門造車了。去年大眾開始了與高通、大疆、地平線、科大訊飛的合作,在全新的ID.7上,已經使用上了與科大訊飛合作的智能語音助手。
大眾的開竅只是冰山壹角,其實我們會發現,拋開傳統車企們自研的壹部分智能化之外,它們可以比較輕松地從供應商那裏獲得提升智能化的方案,因為這些傳統車企們過去就是這麽做的。
就比如我們老生常談的Mobileye和博世,傳統車企們要想獲得輔助駕駛的功能,過去可以直接找它們買黑盒方案,蔚小理等新勢力們壹開始也是這麽做的,只是因為要做出差異化,增強競爭力,新勢力們拋棄了它們,選擇了自研,可是像Mobileye已經開始了轉型,下壹代芯片就會提供黑白盒都提供,而且也會融合激光雷達,還不需要車企們去花高價自己去跑路試、優化系統等,買過來就能實現和新勢力們同樣水平的功能,消費者們基本上只看療效,不太會揪著妳這是自研的還是買的供應商方案,用起來方便,功能配置多就行。
這就是我們說傳統車企們仍然可以從這些供應商手中,比較輕松容易地提升智能化的原因,就算Mobileye不行,英偉達、高通、地平線,甚至是華為它們也都有成熟的可打包方案,這幾年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讓車企們不用再非得去自研,新勢力們通過花高價自研獲得的能力,供應商們手裏就有現成的。
類似的情況不只有輔助駕駛領域,智能座艙方面也是壹樣,新勢力們普遍選擇用高通芯片+安卓底層系統去開發自己的智能車機,為了多音區語音識別去狂卷。但是像博世還有壹些巨頭企業,它們也在做智能化的融合方案,甚至供應商們手中已經有了艙駕壹體的解決方案,傳統車企們不用再去自己卷,供應商們隨時歡迎車企們的到來。特別是在如今這個AI人工智能技術大爆炸的時期,大家的起跑線幾乎都是壹樣的,過去那壹套語音系統純自研的模式,在AI大語言模型面前,就變得有些幼稚了。
新勢力們燒錢自研的高階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其實在目前這個階段,已經不太能形成過去的壁壘了,車企們想要升級車輛的智能化,巨頭供應商和互聯網公司都有完全的解決方案和合作方案,像上個月有那麽多的國內車企宣布座艙將接入百度的AI語言大模型文心壹言的時候,智能化開發的局面就已經不同了。
總結:所以說智能化將不再是新勢力們的優勢,傳統品牌通過自研+供應商+AI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期內就能達到新勢力們目前的水平,新勢力們又要拿什麽去拼呢?
大家也看到了,新勢力車型已經開始在平臺架構上發起新壹波的攻勢了,就比如向價位更低的車型上普及800V架構,用全新的車身結構、底盤架構去增強車輛的硬實力,用成本更低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去代替目前的高成本方案,而最直觀的就是用價格去卷對手,可是不斷地降價,最直觀帶來的問題就是會殺傷自己,而且降價甚至已經帶不來銷量上的增長,頭部新勢力們的銷量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又有什麽能救得了它們呢?
最近大家都在傳壹句玩笑話,說“買電動車,不能買雜牌車”,這個“雜牌車”指的是BBA等傳統品牌的電動車型,可是從最近的市場表現和上海車展上的智能化發展來看,這句話已經變味了。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路咖汽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