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深化改革,理順傳統媒體轉型的體制機制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通過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格局,必須以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宣傳資源,當然這也包括傳統媒體開辦的網絡媒體。傳統媒體轉型中的體制機制建設要體現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特點,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的基本原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求。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要重點解決國有體制僵化、信息不暢、冗員過多、職責不清、決策緩慢、墨守成規等流弊。我市應對傳統媒體體制機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項調研,深化改革,大膽破局。在改革中,要創新媒體政策,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創造政策環境。
(二)推進媒體融合,創建西安新聞信息發布平臺
媒體融合是傳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媒體融合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但融合是核心要素。上海、廣州、煙臺等地在這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如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媒體戰略,組建全媒體新聞中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彰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發揮媒體間的交互性,實現獲取信息的即時性和發布信息的多樣性。建議在西安籌建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西安新聞信息發布中心,在這個平臺上,包括紙質媒體、電視廣播媒體和新媒體可以做到信息資源***享,新聞信息壹次制作,綜合利用,多次發布,降低新聞采編、制作成本,擴大新聞媒體的覆蓋面、影響力和傳播力。
(三)加大投入,支持傳統媒體轉型發展
傳統媒體的政治教化功能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政府必須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媒體融合和戰略升級需要前期的基礎資金投入,僅靠傳統媒體自身經營目前是難以加大投入的。相比較而言,西安市對傳統媒體的資金投入還比較少。如:蘭州市財政每年給予蘭州日報社固定補貼,報社編輯部門、行政部門、蘭州新聞網等在崗事業編制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報社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也由財政供給,這為報社解除了很大負擔。《銀川日報》《西寧晚報》《烏魯木齊晚報》等報社所有運營費用全由市財政供養。《太原晚報》從2009年起,就享受市財政1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2012年起,財政補貼已增加至2000萬元。
(四)科學規劃,構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放下曾經獨大獨尊的身架,肯定新媒體的影響和作用,與新媒體實現融合,增強輿論引導力。要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便捷性和多元化特點,將傳統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斷延伸、聚焦和放大,實現由“報”到“媒”的轉變。這種轉變包括新聞生產方式的轉變,新聞傳播方式的轉變,如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在傳統傳播渠道的基礎上,嘗試和開發網絡、手機、博客、微信、LED、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傳播渠道,使新聞信息壹次生成,實現多次傳播。此外,還可以實現與網絡的互動,有效增加輿論受眾的參與度,通過及時反饋使輿論的引導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準確性。目前,浙報集團和山東大眾集團已在這方面先期做出了嘗試,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值得我市學習和借鑒。
(五)做好宣傳策劃,搶占輿論制高點
—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做好重點宣傳策劃。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應該樹立全市壹體的大宣傳理念,各新聞媒體壹定要加強戰略合作,形成強大持久的宣傳攻勢。近年來,西安市傳統媒體在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方面,已有多起成功的宣傳策劃,如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圍繞“綠色引領時尚”的宣傳理念,我市報業傳媒集團和西安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相互聯動,***同發力,向世人推介了西安,推介了世園會。西安市委、市政府目前主抓的五項重點工作深得民心,傳統媒體應在這方面精心做好宣傳策劃,聚集社會正能量,激發市民認識西安、了解西安、熱愛西安、建設西安的熱情。
—對於重大突發事件要敢於發聲引導。發生突發事件時,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體現在面對社會輿論的嘈雜紛繁時發揮主流影響,體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將事實及時告知受眾。要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20字方針,做到重大問題不缺位,關鍵時刻不失語,要準確把握事件報道的度和量,不捕風捉影,不專註負面,不坐山觀望,不蓄意炒作,對事件始終保持追蹤狀態,做到不瞞報、不斷報、不淺報、不亂報、不漏報,讓群眾能第壹時間得到最新信息,為輿論引導贏得主動。另外,對於網絡熱炒、市民熱議,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事件,傳統媒體要善於參與,要堅守法律底線,要忠於事實,要堅持傳播社會正能量,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和促進社會和諧。
—充分發揮傳統輿論陣地輿論監督功能。傳統媒體要做好輿論監督職能,敢於觸及熱點、難點問題,敢於為人民群眾利益鼓與呼,敢於揭露和鞭撻醜惡現象。傳統媒體要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壹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壹起來,努力做到科學監督、準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要旗幟鮮明地亮出觀點,疏導社會情緒,啟發公眾思考,占領輿論引導制高點。通過輿論監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六)堅持“三貼近”原則,打造精品欄目
傳統媒體要贏得受眾,獲得話語權,提升公信力,必須在宣傳報道內容上狠下功夫。宣傳報道壹定要接地氣,壹定要堅持走平民化路線,把受眾是不是能接受、樂不樂意接受作為業績考核的基本標準。傳統媒體要深入基層,走進城鄉社區,從老百姓的視角去宣傳報道西安的新形象、新變化,使新聞宣傳接地氣,體現鮮、活、實的特點。比如說,以養老保險、高齡補貼等為主要內容的我市農村社會養老政策深得農村老年人擁戴。農村老人談起此政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諸如此類的政策成就應該進行鮮活的正面報道,用老百姓的語言來訴說西安的改革成就,關鍵是媒體要能深入群眾,發現宣傳亮點,強化正面引導。
(七)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培育復合型的新聞專業人才
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面臨壹個緊迫的課題,就是人員素質結構的戰略轉型,通過制定媒體從業人員培養激勵政策,使優秀人才能夠出得來、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另外,要通過培訓等辦法,促進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從單壹技能型向復合型技能轉變,即除了會寫、編、評,還須有設計、整合營銷、全媒體報道等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借鑒我市獎勵科技人員的做法,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西安市吸引和獎勵優秀媒體工作人員的暫行辦法》,調動媒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