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采用假名,並且網絡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采取在第壹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占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從三個角度理解“新媒體”:時間,技術,社會
稱為較“新”的媒體:網絡 相對於 電視 是新媒體;電視 相對於 報紙 是新媒體;
技術:價格更低廉,傳播更廣泛,應用更普遍,等等上述很多答友提到的革新技術的媒體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
社會:新媒體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會作用的革新。
首先聲明:新媒體作為壹項技術,本身並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反而是社會變革的壹部分。是結果,不是原因。作為壹項口號:微博改變壹切,將微博作為主語,是錯誤的。改變壹切的是使用新媒體的人們。
那麽,以下三點可以作為標準,從社會作用上來區分新舊媒體
壹.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更多的人,和便利的。
更多的人:當更多的人使用較“新”的媒體,以及使用較“新”媒體的人變的越來越多時。例如,當電視的使用量超越了報紙,並且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觀看電視新聞,電視相較於報紙就是新媒體;當網絡的使用量(重要性)超越了電視,並且網絡逐漸開始取代電視,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獲取信息的來源,網絡相較電視就是新媒體。
便利的:使用成本下降是新媒體取代舊媒體的原因之壹。網絡的重要性真正超越電視並不是始於網絡進入千家萬戶的客廳或者臥室,而是從進入每個人的口袋開始。人們不用隨身攜帶大堆的報紙和磚頭似的書本,也不用被固定在沙發或者酒吧裏,就可以在任意時間獲取信息使得報紙,雜誌,電視失去了統治地位。
二. 是否有助於更加公開和公正的討論和傳播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公開和公正,討論和傳播
公開和公正:傳統媒體(報紙,電視)新聞的制作需要從審題,到采編,再到審閱的過程,大眾難以參與信息的選擇和報道的編寫中。媒體從業人員可以決定什麽需要讓受眾看,以及從什麽角度看。網絡使得信息能夠更好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得以保存。信息也可以被更廣泛的搜索和傳播;
討論和傳播:網絡,特別是Web 2.0的編寫權在用戶手中,用戶既是內容的接受者,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是制造者。網絡時代,用戶,而不是編輯,可以決定在哪個平臺,從什麽角度,說些什麽,說給誰聽。
三. 是否有助於人們更好的社交
媒體的兩大功能:信息 + 社交。
報紙,電視不單使得信息得到了更廣的傳播,人們知道什麽正在發生,什麽與我有關,更使得人們得以和周圍的人***同分享對事件的看法,使得人們能夠在對事件的探討中完成社會交往。網絡在廣度上擴大了人們交友的可能,中國人可以和美國人交朋友,盡管這兩國人既不在壹個地區,又不出於同樣的時間;人們同時可以隨時利用網絡進行社交,只要拿出妳的手機,點開妳的APP;在Web2.0 時代,人們更可以形成壹對壹的,壹對多的,多對壹的,多對多的交流。通過交流傳播的不單是信息,還有感知,對擁有和自己***同興趣的壹批人的感受。
在壹對壹的線上交流中(QQ, Email,微信)人們得以維護與特定個體的關系;在壹對多的線上交流中(微博,人人,Facebook,Twitter,微信朋友圈) 人們通過特定文化符號建構了線上身份。我在下面的問題裏,對微信朋友圈的特定做法有壹個簡單的介紹:為什麽有些女生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裏曬電影票和飛機票?
在多對壹的線上交流中(微博留言,例如:老公艹我)人們得以(將集體的狂歡與個人表達相結合)尋找集體歸屬;
在多對多的交流中(線上遊戲)人們得以通過區分妳我,劃定群組之間的界限,從而在特定族群/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種多種層次,多種可能的社交方式在報紙或電視中是無論如何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