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到的是校園廣播的專題節目,我是主持人。在上期的專題節目中,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倡導繼承並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並且給大家留下了怎樣去繼承和發揚的思考。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將繼續圍繞這壹主題,和大家***同探討如何繼承並發揚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
對於文化藝術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別是在當今全球化趨勢及經濟壹體化浪潮越發洶湧之際,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變遷、創新與調適成為民族研究與工作中的重大課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是壹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能夠體現壹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演進的自覺水平。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對國家經濟、政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力和影響力。文化資源、人文環境和民族素質,又是壹個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弘揚和利用,將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豐富的經濟生長資源,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沒有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文化作為支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沒有後勁,我們就無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對於傳統文化實施科學有效的保護,也是實現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全面富強民主現代國家的現實需要。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看似屬於純然的公益事業性文化建設投入,實則蘊涵著非常巨大的潛在效益和長遠利益。文化是壹個民族的身份標誌,傳統文化是壹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創造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托,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氣”。
之所以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升到這樣壹個高度,是因為現存的狀況不容樂觀。由於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逐步融合,這固然是個好事,但是也避免不了存在弊端。因為我們民族傳統文化正在壹點點流失——看韓劇,玩動漫,聽hip-pop,過聖誕節,這些看似很跟得上時代腳步的壹切背後又是些什麽呢?帶來的結果又是什麽——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專家證實韓國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東醫寶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把皮影戲申遺成功;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成功申報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免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感到遺憾,同時,更讓我們感到愧疚——更多的,是我們自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可見,保護和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已經勢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國在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這壹方面日漸重視,正在做出努力,並實施了壹些有利措施。我國發布的《國家“十壹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把關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將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傳統工藝等課程,在中學語文課程中適當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強調改造和發展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節慶內容、風俗、禮儀,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看出,這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興,民族興;文化衰,民族衰。壹個民族的興盛,必定是從文化的繁榮開始的;壹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而當歷史的塵埃落定,有許多東西都化為烏有的時候,唯有文化以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形態存在著。
當然,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是壹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投入。
社會是民族文化的大染缸,全社會要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榮的觀念,堅持了解傳統文化,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積極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認可率;自覺學習並推廣、傳播傳統文化,堅持用傳統文化約束自己的行為,切實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要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那麽,作為新壹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怎麽做呢?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如何體現民族傳統文化呢?我們隨機地采訪了幾位同學,讓我們壹起來聽聽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吧。
(采訪錄音略)
傳統文化在壹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壹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征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幾代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模式等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作為大學生應該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在現今校園文化中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使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對於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當然,要想達到這壹目標,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很多,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也不少,相信朋友們在收聽本月專題的同時內心也壹定有了對於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思考,希望朋友們帶著愛國之心從自身做起,保留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與時俱進,與世界文化和諧相融。
好的,以上就是本次專題的全部內容,主持人感謝您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