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曾幾何時,我們開始忽視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字的濫用和扭曲現在正成為壹種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街頭書刊充斥錯別字,商店充斥繁體字,電視廣告中的成語面目全非...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慢慢進入了數字信息時代,書寫記錄的方式正在發生。
改變。近日,漢字聽寫大會,
《漢字英雄》等幾個節目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這些節目高收視率的背後,是國人書寫能力普遍下降的嚴峻事實。我們應該承認,如今的高科技設備給古老的漢字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鍵盤上的“打字如飛”往往取代了以前的漢字書寫。由於長期使用電腦和手機,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明顯下降,“寫字忘寫”成為普遍現象。在漢字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處理的誘惑下,人們從習慣變成了依賴,從依賴變成了退讓,最後的結果就是會打字,不會寫字。只有當他們不得不使用手寫作為最後手段時,他們才發現他們對漢字的記憶是如此模糊,以至於記不住具體的部分和結構。
因為很久沒寫了,寫出來的字很難看。
由此看來,隨著整體社會環境的變化,中國語言文化的規範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漢字,這個幾千年的傳統藝術,在這個電子網絡普及的時代,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這種情況怎麽能完全歸咎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呢?這只是在推卸責任,只是在推卸我們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如何看壹個民族的文化是否發揚光大,不在於它吸收了多少外來文化,而在於這個民族的優秀文化能否很好地傳承下去。網絡時代,我們不能“握著鼠標忘了筆”,漢字也不能淪為失落的文明。
有人說,有些繁體字、傳統詞匯早已落後於時代,用起來不方便、麻煩。這壹點不可否認。傳承漢字文化,並不意味著必須壹成不變。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要堅持前人的壹些優良傳統,又要順應時代和社會的潮流,不拒絕閉門造車的發展,使我們的民族文化與時俱進。
我認為,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教育是解決漢字危機的有效手段。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漢字傳統藝術形式,是華夏子孫獨創的行為藝術。它是無聲的詩,無形的舞,無畫的畫,無聲的音樂。首先,這無疑為漢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其次,書法會增加人們書寫漢字的興趣,加強人們對漢字的感知。書法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中體現,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操。再者,我認為這是在社區和社會上宣傳漢字文化魅力和風格的好方法。電視媒體要多舉辦漢字大會聽寫等比賽,也要廣泛開展漢字講座、書法作品展等活動,鼓勵社會上更多的人重新重視和熱愛漢字。
如果說中華文明史的構建需要無數古人的不懈探索,那麽現在的漢字規範化則需要全國人民的不斷努力。漢字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怎樣才能以壹種隨意的遊戲心態對待寫作中的錯誤和不規範?我們應該尊重漢字,傳承這壹千年的歷史文化,並使之進步,品質飆升,用漢字續寫新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