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知大家是否有另外壹種同感,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對於民族蠟染服裝,給人感覺更象是壹件精美的供人觀賞的工藝美術品,而不大適合作為壹件既穿著舒適大方又彰顯個性的迎合現代潮流的時裝,因為其款式大多肥粗有余,秀氣不足;布料透氣性、舒適感較差;洗滌後容易脫色,難以打理;特別是服裝圖案以純粹的傳統題材、傳統樣式為主,較為繁縟復雜,布局過於規整,來自於民間的“土腥味”太濃,穿上後給人壹種“舞臺服裝”的感覺,缺少時代氣息。這不是與現代人們崇尚大方得體、輕便簡潔、舒適自然的服飾觀念背道而馳嗎?也許,蠟染服裝設計者將服裝定位於表現和保留傳統的、正宗的古老蠟染工藝的獨特優點和民族圖騰的深厚文化內涵,當然,正宗的傳統壹定要保留,但必須掌握適當的尺度。在服裝觀念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如果壹味固執地束縛於這種“傳統的、正宗的”理念,沒有註入時代精神,蠟染服裝就很難以時尚的款式、直觀的圖案語言來打動新潮壹族,難以融入現代大眾服裝消費中,從而只能作為獵奇物徘徊於現代生活的邊緣,無法獲得新的生命力。對於消費人群來說,蠟染服裝要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還需要細分市場:對於壹些國外消費者來說,他們喜歡來自其它民族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飾,喜歡厚重的土布、自制植物染料和純正的手工;而對國內消費者來說,如果停留在土布、自制染料和本民族耳熟能詳的傳統圖案的基礎上,肯定沒有多大市場。並且在整個消費群中,相對來說,年齡較大的消費者喜歡較為寬大的款式和較為傳統的圖案;年齡較小的消費者則傾心於時尚精致的流行式樣和現代韻味的裝飾圖案。因此,這就要求設計者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設計出不同風格的服裝,要求蠟染服裝必須既要保持、繼承傳統的精髓的同時,又要有所創新,要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時尚觀念加以整合、重組,從而將蠟染服裝變“觀賞性”為“實用性”,變“少數消費”為“大眾消費”,只有這樣才是對傳統的民族蠟染服裝的最好保護,才能讓蠟染服裝走得更遠。
蠟染圖案是蠟染服裝的精髓,是區別於其它特色服裝的獨特標誌。它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形式上豐富多彩,是經歷了悠長歲月的洗練而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尊重這份歷史的凝重感,繼承學習和重現這份凝重。但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不單單是幾個形式化的傳統符號,關鍵是要弄清楚什麽才是傳統脈絡文化中的永恒;更重要的是秉承隱藏在符號背後能夠真正體現傳統精神的本質。在這個基礎上,融會貫通,解構重組,將傳統圖形表現詞匯兼收並蓄,設計出既蘊涵著豐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的神韻,又具備強烈的現代美感的服裝圖案。從而借用傳統圖形的形式語言和特定的文化內涵,深化蠟染服裝的文化底蘊,賦予其新的活力。
除了利用傳統圖形的解構重組外,還可以:壹,運用藝術與設計的平面構成理論,以探索點、線 、面“形式美”的抽象形式構成為主線,或者直接單獨使用蠟染的冰紋肌理再結合現代繪畫理念,借用現代繪畫手法,致力發掘、研究、創造全新肌理效果來強化面料和服裝的時尚“功能性”;二,從不同國家、民族的風格、圖案、色彩中尋求創作的靈感,如:非洲原始部落圖騰文化、日本浮世繪藝術、蘇格蘭的格子紋、古埃及圖案等等,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習俗、不同風格和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設計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設計者從世界各個角落不斷發掘創作靈感,找到創作的切入點,將時代感的***性融入民族風格的個性中去,從而形成壹股強大的新時尚。這樣才能較為滿足人們對圖案的簡潔明快和多樣性的審美要求。
另外,在圖案的布局上,可以打破傳統的工整對稱形式,改為富有動感、活潑的均衡結構;改變裝飾部位為領圈、門襟、袖口等傳統做法,以形式美為原則,大膽構想,充分發揮設計者的奇思妙想 ,將蠟染圖案的靈魂與現代構成有機結合,讓蠟染服裝呈現嶄新的面貌。
改革蠟染服裝不等同於完全摒棄傳統,而是要將傳統中的精髓提煉出來, 緊緊結合現代設計元素,將壹部分不適應市場需求的部分 ,如:落後的工藝和繁雜的圖案進行改進,加大蠟染染料科技開發力度,壹方面使傳統植物染料色譜更加齊全和染色牢度加大,另壹方面開發出更加綠色環保的化工染料;而將適應市場需求的部分如:神奇多變的、符合人們獵奇和彰顯個性的心理需求的冰裂紋和神秘古樸的民族圖形符號的靈魂本質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