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裏
錯美縣人民政府駐錯美鎮黨圩,郵政編碼:856900。代碼:542327。區號:0893。拼音:錯美線。
基本概況
措美位於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東接紫龍縣,南接洛紮縣,西接浪卡子縣,北接瓊結縣和乃東縣。總面積4549.0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4.38+0.6萬畝,草地面積630萬畝,林地面積3.5萬畝。總人口1.4萬。轄2鎮2鄉16個村民委員會。
措美縣屬於西藏南山原湖盆區的高原湖谷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4170米,相對高差500-800米,最高海拔6777米。屬於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2800小時,年無霜期90天。年降水量約為300-400毫米。
礦產資源主要有鉛、硫、銻、石墨、瑪瑙、煤炭、泥炭、朱砂等。,而且還有地熱資源。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藏野驢、黑頸鶴、水獺、麝、天鵝、藏雪雞、藏原羚、禿鷲、灰鶴等。主要藥用植物有冬蟲夏草、貝母、全蠍、黃連、黃柏、雪蓮。
農牧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措美縣的經濟以畜牧業為主,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蕎麥、豌豆、油菜、蘿蔔、土豆等。畜牧業是山南地區主要畜牧業縣之壹,主要飼養山羊、綿羊、牦牛、牛、馬、驢。經濟林24.7畝,主產蘋果、梨、核桃。“九五”期間,經濟快速發展。到2000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116600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3.00元,年均增長10.43%,比計劃高出0.43個百分點。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468.47元。
“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五”末,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進入山南地區前列,分別達到8929.2萬元和6320萬元,年均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01萬元,年均增長15%,財政自給率達到20%;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牧區二三產業比重達到30%以上;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260元;年均增長9%,其中現金收入達到60%,農牧民生活質量提高,貧困人口下降到0.5%。
全縣有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980 kW,年發電量30萬kW。家庭經營的民族手工藝品主要經營金、銀、銅制品和傳統產品,如紡織品、卡墊等。
至1999,縣內有9條幹線公路,總長430公裏。其中,鄉道8條,總長310公裏。目前,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西環公路”已經開工,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交通狀況。
黨圩位於縣城南部黨圩河畔,海拔4200米。壹直是科邁縣政府機關所在地,面積2平方公裏。目前商業、餐飲、金融、交通、郵電、廣播電視、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
莫吾覺寺位於縣城東2公裏處,旅遊資源豐富。它坐落在海拔5000米的山上。它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馬寧教的著名寺廟。
全縣有22個湖泊,其中位於縣城東北60公裏處的鷓鴣湖面積最大,約66平方公裏。春夏兩季,藍色的湖水波光粼粼,與藍天同色。成群的野鴨、灰鵝和魚在湖中嬉戲追逐。湖邊有地下溫泉,建了60平米的溫泉浴池。溫泉浴還可以治療皮膚病、關節炎等疾病。此外,丹巴村還有很多古碉樓遺址。
自然地理
措美位於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總面積454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4.38+0.6萬畝,草地面積630萬畝,林地面積3.5萬畝。措美縣屬於西藏南山原湖盆區的高原湖谷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4170米,相對高差500-800米,最高海拔6777米。
措美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山巒起伏,地質結構復雜。全縣有大小山124座,海拔5500米以上高山73座,常年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9座,最高海拔6777米。縣城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海拔3266米。位於黨壩村與洛紮縣交界處,相對高差3511米。
措美縣水資源豐富,有河流18條,湖泊38個,泉15處。全縣水域面積133.114平方公裏,其中河流2.57平方公裏,湖泊124.544平方公裏。縣內有四條流出河,最大的是洛紮雄曲,流經當圩、乃溪、當壩。縣城長約90公裏,發源於措美縣西北部的高山冰川。據措美電站測量,最大流量在7月,為6-8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為65438+10月,為06-08立方米每秒。未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會給措美人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措美經濟的蓬勃發展。
措美縣屬於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2800小時,年無霜期90天。年降水量約為300-400毫米。
經濟概況
農牧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措美縣的經濟以畜牧業為主,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蕎麥、豌豆、油菜、蘿蔔、土豆等。畜牧業是山南地區主要畜牧業縣之壹,主要飼養山羊、綿羊、牦牛、牛、馬、驢。經濟林24.7畝,主產蘋果、梨、核桃。“九五”期間,經濟快速發展。到2000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116600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3.00元,年均增長10.43%,比計劃高出0.43個百分點。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468.47元。
“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五”末,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進入山南地區前列,分別達到8929.2萬元和6320萬元,年均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01萬元,年均增長15%,財政自給率達到20%;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牧區二三產業比重達到30%以上;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260元;年均增長9%,其中現金收入達到60%,農牧民生活質量提高,貧困人口下降到0.5%。
行政區劃
科米縣轄2鎮2鄉:科米鎮、者古鎮、乃溪鎮、古堆鄉。* * *村委會16個,自然村91個。
歷史的發展
措美,藏語“湖下”、“湖下遊”的意思,指的是哲古湖,措美縣在哲古湖的下遊。
吐蕃時期措美屬“約如”管轄,元代大致為桑婭萬虎的疆域。帕珠地方政府於1354年在此建立甲子哲古派(後稱哲古派,今措美縣)。尕夏政府統治時期仍保留哲古宗的行政區劃,屬洛卡(山南)基橋管轄。
從8月1952到6月1956,哲古派和達瑪派歸江孜分支管轄。7月1956,1,山南分工委正式成立後,哲古宗、大馬宗歸山南分工委管轄。1959 4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55團進駐哲古,哲古正式解放;同年6月12日,經山南分工委批準,鷓鴣宗與大馬宗合並,組成鷓鴣仙臨時縣委,隸屬山南分工委;7月,鷓鴣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山南地區成立於1960,哲古縣屬於山南地區。
1965經國務院批準,哲古縣更名為措美縣。11.2哲古縣更名為措美縣,縣人民政府駐當圩。措美縣壹帶至今仍在使用。
公元1354年,帕珠地方政府在措美建立甲子哲古教派,也有大馬組(相當於縣級行政單位)。哲古派的轄區有:哲古、當緒、希拉;達瑪宗的轄區有:博嘎、納西、朱巴、魯美、丹巴、夏藏。
哲古縣人民政府成立後,全縣分為3個區,15個鄉,其中牧區4個鄉,農區11個鄉。1961 65438+2月25日,經山南區委批準,納溪區劃分為丹巴、達瑪、藏達、欽四個鄉鎮,成立丹巴區委。1960年,卡珠鄉由乃東縣劃歸哲古區(措美縣)。
1988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指示精神,該縣撤區並鄉。宗宗鄉劃入者谷鄉,朱槿鄉、於梅鄉劃入當圩鄉,德瓊鄉劃入乃溪鄉,大馬鄉劃入向梅鄉,欽、藏達鄉合並為下藏鄉。同年年底,全縣完成撤區並鄉工作後,全縣共有12個鄉鎮。
1999年,全縣12鄉合並為兩鎮兩鄉。具體合並情況是,者古鄉、卡珠鄉、紮紮鄉合並為者古鎮;當徐鄉、雪拉鄉、鄉、博嘎鄉合並為措美鎮;乃西鄉、居巴鄉、魯美鄉、當巴鄉、下藏鄉合並為乃西鄉;將古堆鄉從者古鄉中分離出來,單獨設立古堆鄉。
2000年,科邁縣轄2鎮2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3529人,其中各鄉鎮(人)人口為錯美鎮4893人,者古鎮4685人,乃溪鎮2603人,古堆鄉1348人。
村鎮簡介
措美鎮總面積673.56平方公裏,駐地海拔4242米。轄4個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55人(大概是2004年的數據)。
鷓鴣鎮位於鷓鴣湖畔,在措美縣城以北50公裏處,距澤當80公裏。平均海拔4584米;鎮政府駐地者谷,海拔4650米。全鎮轄五個行政村(鷓鴣村、總總村、紮紮村、卓德村等)。),人口* * * 4800(大概是2004年的數據)。
谷堆鄉位於縣城東北54公裏的壹個山溝裏,毗鄰紫龍縣城。轄2個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341戶,1,379人(大概是2005年的數據)。
乃溪鎮位於縣城南15km處的峽谷中,北與錯那縣接壤,西與洛紮縣接壤,平均海拔4200多米。轄5個行政村(鐵壩村、乃西村、居壩村等)。),21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組,2468人(大概是2004年的數據)。
2021年3月,科米縣被評為中國放心食品百強榜第91位。
2021,1,《小康》雜誌發布了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強縣市排行榜,科美縣排名第35位。
2019年8月,2019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科美縣榜上有名。
2018年2月,柯邁縣被列入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